不能簡單做只應聲蟲
不能簡單做只應聲蟲
我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選擇。行不行、好不好、哪個好、你支持誰……在二選一時心理表個態,或者在幾個封閉選項中選出最佳,這樣的問題,我們大家每時每刻都能遇到吧?
可很多時候,那些看似簡單的決定,其實並不容易。
同福客棧里,時時上演著類似的戲碼:女老板佟湘玉遇事總喜歡和下屬商量商量,力求民主——大到關乎小貝前途的是否要習武,小郭和無雙到底誰走誰留,小到盤子里唯一的螃蟹該給誰吃。萬一參與意見者分歧太大,各抒己見爭執不下,她也有辦法——那就投票唄。
真到了需要一人一票表明立場的時候,無論是老白、小郭、秀才還是大嘴,“我”就要從“我們”的大背景下走出來,在追光燈的照射下,獨自面對觀眾的審視和評判,並承擔選擇所帶來的一系列后果。
職場上,這樣的情形想必每個人都不陌生吧——領導征求意見:方案A和方案B,乃至于方案C、方案D,你贊成哪個?這里的ABCD,可能是銷售計劃,可能是未來合作夥伴,可能是優秀員工候選人,可能是中午聚餐的飯館,也可能是年會上部門要表演的節目。它們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這時候,你該怎麽選?
有一種人,表達意見的唯一根據就是自己第一時間的判斷和感受。他們性情得很,覺得哪個好就選哪個,至于其他的,一概不論。而另一種人呢,他 (她)的意見總會受到別人的影響——即便自己再怎麽覺得好,也要想想是不是別人也會有同樣感受,自己的選擇是不是給別人帶來不快和麻煩,甚至,對于自己的選擇,別人會怎麽想。
換句話說,這些人的意見很容易被外界所左右。
這麽說顯得有點兒籠統,還是讓我們到戲里戲外的故事中抓幾個典型吧。
白展堂和佟湘玉、郭芙蓉和呂秀才,這兩對兒是辦公室里拆不散的利益共同體。因為關系好的緣故吧,哪怕只是礙于情面,他們在表達意見時都會或多或少地有所顧忌。比如,在小貝是否學武的問題上,投了反對票的佟老板只需一個眼神,老白就堅定地舉起右手,成為她意見的支持者;而力主學武的小郭也只是輕輕咳了一下,秀才便一下子從反對陣營中倒戈過去,“活到老,學到老,學門手藝,沒壞處的”。
情面確實是一種壓力,好友拋過來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仿佛在說:你應該站在我這邊。
這種事情在職場上並不少見。一個朋友受命組建臨時小組,負責項目攻堅——在那個大團隊里,這不僅意味著榮譽,更直接關系著年底紅包的大小。她再三考量,心里大概有了份名單,入選的全都是組里的業務骨干。會上,她一邊念名單,一邊偷偷觀察好友Z的反應——Z一直死死盯著她,眼神里充滿了期待,還帶著些責怪,好像在說:“你怎麽不選我啊?”
最后時刻,她臨時決定在名單的最后加進Z的名字。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另一個典型是李大嘴,他顧忌的是如何與上司保持一致。幾次投票,不論投的是什麽,他都堅定地站在老板娘這邊,義無反顧。
有個詞叫“建立一致性”,也就是說,作為下級,你應該清楚地知道上司對哪些事情比較在意,對什麽工作特別看重,上司要求緊急處理的事一定要排在你日程表的優先位置,上司否定掉的決議即便你再不滿意也要就此打住。在“一致性”的規則下,很多人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們總是態度曖昧,希望摸清領導的好惡之后再作決定,這樣既不至于和“主旋律”唱反調,更可以給上司留下個好印象。
現實中有人深諳此道。舉個簡單的例子,同事們提議去川菜館聚餐,上司剛問了句“很辣吧”,就有人“識時務”地跳出來高聲反對:我最近胃不舒服,咱們吃點清淡的吧。你不得不感嘆他的精明——從不率先表態,而是等主流意見出來之后,再見機行事。只是,連吃個飯這樣的小事都要看人眼色,未免有點兒太糾結了吧。
在上下級關系中,個人的獨立判斷再一次退讓——領導的意見永遠正確,領導覺得好才是真的好,領導的價值觀決定著團隊中每一個人的好惡。在這樣的氛圍里,如果你能熟練掌握這門技術,或許真的可以就此平步青云,在職業發展中有所斬獲。但,要是有意外呢?
把個人和團隊的發展寄托在某一個人身上,這本身就是件風險極大的事情——一味的附和,可能會讓你的上司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遠;雖然眼前確實能得到些小甜頭,可到頭來,萬一事情搞砸了,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職場守則第一條:老板永遠是對的;第二條:如果發現老板錯了,請參照第一條。”這句話強調了老板對員工的絕對領導關系,但這並不表明老板向你下達的所有指令你都必須執行。所以說,“一致性”絕不是簡單地做領導的應聲蟲,而是建立在溝通基礎上的自由表達,幫助上司看到某個決定背后的機遇和風險,並且試著完善它。當然,溝通也講究技巧,再好的建議也不必搞得領導當眾下不來臺。事在人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
無論是被親情友情綁架,還是屈服于上下級關系,顯然,有些人的意見和態度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他們過于在乎別人是怎麽看待自己,過于追求自己和環境的“和諧”,卻恰恰忽略了內心最真實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