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最焦慮的4種人
在職場中,當你遭遇了職場瓶頸的時候,當你工作得身心疲憊卻有些許失落的時候,當你為未來發展而倍感焦慮的時候,當你感到迷茫不知努力向何方時候……或許你會為自己定制一份能力培訓計劃,或許會找一些高人聊一聊前景,或許會找家人朋友傾訴一下苦衷,或許你會計劃跳槽改變現狀。
但是,你想過沒有,在你努力之前,在你改變之前,該為自己做一個職業規劃,診斷一下到底哪方面出現了問題。
平時在新精英做咨詢的時候,我發現一般的職業問題會表現為以下四種主要癥狀:
1、能力焦慮癥
張平是學IT的,畢業之后做了三年工程師,各種待遇都還不錯,就是感覺越來越苦悶,自認為是一個外向性格的人,喜歡和人打交道,看到有同事做銷售的,經常外出有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而且掙錢也多,就很心動。但他又感覺從技術跳到銷售還是有難度的,沒有之前積累的人脈,雖然想做但是不知道怎麽做,這個問題讓他很焦慮。
張平的情況是典型的能力焦慮癥,他不是沒有目標,甚至目標非常清晰,但因為對未知領域的恐懼,使得他難以邁步。
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來看,張平需要明確自己的能力,要知道除了可能突擊學習的專業知識以外,還需要通過實踐來逐漸掌握的可以在不同職業之間遷移的技能,比如溝通的技巧,展示的技巧,公關的技巧等等。
同時做銷售,還需要具備對人的洞察力,具有耐心和韌性,具有抗壓力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僅要學、要練,更重要的是結合個人性格特點有所側重地進行發掘。
目前的職業市場越來越開放,每個人的選擇空間也越來越大,這些自由選擇的背后有更多的誘惑和無奈,突破個人的能力焦慮,關鍵要對自己有更加清醒的認識,結合能力結構調整職業規劃。
2、晉升障礙癥
任銘在一家國企工作,已經五年了,總是原地不動,他自以為能力很強,人緣也不錯,平時任勞任怨,和領導關系挺好,就是不明白為什麽每次晉升沒有他,項目的管理崗位已經被他盯了很久了。
任銘找到我的時候是在年底,正逢企業內部調整前夕,他愁眉苦臉地說,如果這次晉升再沒有自己的機會,真就不想干了。
我問他,你覺得晉升需要什麽條件呢?他似乎很清楚:就是業務能力強、擅長管理、人際關系好唄。那你的能力怎麽樣呢?他說,我的業務能力在我們項目組是第一的。
通過了解,我給他支了一招:你可以做一個職業訪談。利用和領導接觸的機會,側面了解一下,你想要晉升的崗位要求是不是像你想的那樣?
沒幾天,任銘就給我打電話,說他從來沒有這麽想過,通過領導了解的情況,原來正是因為自己業務能力太強,領導才不會把自己放在管理崗位上,而且還準備送自己去進修。現在他明白了原因,決定走業務路線,將來的目標是總工。
很多人晉升遇到了障礙,繼續努力卻走錯了方向,原因就是對職位的要求不明,職業規劃中有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就是通過職業訪談來了解職業要求,知己知彼才能無往不勝。
3、跳槽幻想癥
有很多有職業迷茫的職場人在了解了職業規劃之后就很有意願做職業規劃師,他們會覺得職業規劃師是一個助人的職業,而且在工作中也能獲得自我的成長,況且還看到了一些做培訓的職業規劃師每天的收入動輒幾千元,真是讓人羨慕。
4、高薪貧困癥
這是一類典型的職場病癥,擁有高收入,出入高檔寫字樓,外表光鮮,但是內心訴求得不到滿足,一面高薪,一面貧困。
宗梅在金融機構做投資業務,研究生畢業以后就入行,工作四年之后已經是公司的中堅力量了是她抱怨說,工作辛苦得很,總有出差,一年中一半的時間都在空中飛,加不完的班,這樣的工作強度讓她身體處于亞健康,三十了,婚姻問題還沒有解決。有時候,深夜從公司出來,打車回家,她就在想,工作到底為了什麽?
其實,一個人有多個角色,不僅是工作者,還有自我角色、家庭的角色和朋友的角色,在不同階段,角色的比例會有不同。
剛開始工作的那個階段,可能需要積蓄經驗,積蓄經濟,積蓄人脈,隨著自己事業的發展,就應該發現並發展更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為下一個階段做好準備。
生涯,絕不僅僅是職業;生活,也絕不僅僅是工作。
那麽,內心的需求是什麽?該在哪個階段達到?這也是職業規劃需要解決的問題。
職場是一個交換的場,每個人拿著自己的能力、資源、人脈交換回自己想要的價值。在這個場里,很多人之所以感覺職業發展不好,多是因為不清楚自己有什麽可以交換的,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麽價值,該如何交換,能否換回來自己最想要的。如下圖所示,以上那四種職業發展障礙就是在這四個方面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