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台中市旱溪媽祖廟一「樂成宮」

台中市旱溪媽祖廟一「樂成宮」

樂成宮的歷史淵源,溯自乾隆初年,林大發之十五世祖渡台拓墾時,恭迎湄洲天后宮「老二媽」金尊一起渡台,乾隆18年(1753年)行經至現址,暫奉祀神祇於此。依據清道光12年〈1832年〉的《彰化縣誌祀典志》中記載,縣內天后聖母廟計有二十一座,其中載有「一在旱溪庄」,足以證實樂成宮在道光年間,即已屬縣內著名之媽祖廟。

1790年(乾隆55年)初建「樂成宮」。
1924年(大正10年),旱溪庄保正林源泉、張昧、賴為堯三人,協同地方人士林大發、龔顯柴、林阿堂、林同、林均等人,推動重建工程,廟宇正殿同年建造完成。
1929年(昭和4年)三川殿竣工。
1963年6月16日成立管理委員會
1970年經臺中市政府核准立案改制為財團法人。
1985年11月27日經內政部核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1991年擴建後殿。
2008年7月11日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藝審議委員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將旱溪媽祖遶境大屯十八庄登錄為民俗類文化資產。

奉祀主神:天上聖母(媽祖)
奉祀配神:觀音佛祖
後  殿: 一樓:聖父母(媽祖之父母)、玄天上帝、關聖帝君、斗姆星君、六十尊太歲將軍
二樓:玉皇上帝、觀音佛祖、註生娘娘、文昌帝君、五路財神、月老、華陀

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

相傳在清朝道光初年,台中州大屯郡部分地區稻作遭受蟲害,當地農民前往樂成宮恭迎「旱溪媽」前往遶境,於農曆三月初一自烏日下哩仔開始出巡,忽然烏雲密佈,降下滂沱大雨,蟲害即被掃滅殆盡,接著一庄又一庄均神到蟲除,農民認為媽祖威靈顯赫所致。由於十八庄民對旱溪媽感恩加上遶境的特殊宗教儀式,也因此台中地區一帶,有句流傳俗諺:「旱溪媽祖蔭外庄」,寓不論是本庄或是外庄信徒,只要虔誠篤信旱溪媽租,都能得到「旱溪媽」一視同仁的庇祐

另有一則俗諺:「旱溪媽祖大旗腳」〈台語〉。這句話是說,因為媽祖出巡時都有「大旗」的陣頭,遠遠望去媽祖正好在大旗之下,所以有了這句話的說法。根據樂成宮董事陳文雨先生指出,當時遶境地區,都有大旗的團體謂之「彩旗鼓」,乃由六人所組成的鑼鼓陣,最前一人舉大旗,另揹鼓一人,打鼓一人,打鑼一人,打鈸二人。遶境隊伍有「大旗」百餘面,且陣頭有獅陣、騎布馬、公揹婆、採茶歌、牛犁仔陣…等參加,隊伍之龐大可想而知。

  農曆三月二十日,十八庄遶境完成,媽祖起駕回宮,當天旱溪當地居民均須備酒席,招待人數眾多的「大旗」成員及遠道而來的親友,早年庄民生活較為貧困,經濟狀況較差者,負擔太重,甚至將棉被、農具拿去典當,再將所得準備飯食,招待「大旗」成員,庄民手中夾著鴨肉請「大旗」成員時,口中卻說著:「人客棉被夾去配」〈台語〉聊以自我解嘲。直至近期農曆三月二十日宴請大旗陣頭的習俗,漸改至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的當日,再擺桌宴請親友,遂有「旱溪媽祖吃尾餐」〈台語〉的說法現今下哩仔庄「慈聖宮」尚保存著同治拾年〈公元1871年〉歲次辛末花月吉置的大旗,彌足珍貴。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