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鹿港日茂行

鹿港日茂行

鹿港日茂行

類別:縣定古蹟

創建年代:清嘉慶年間

地址:鹿港鎮泉州二街65號

歷史沿革

清嘉慶年間,鹿港已有八個行郊,「郊」即今日的商業公會,八郊分別是泉郊、廈郊、南郊、油郊、布郊、染郊、糖郊、敢郊等。鹿港日茂行又稱「日廟」,為泉郊中最大的商行,自清乾隆年間至清道光20年(1840)為鹿港的首富。

日茂行主人林振嵩於清乾隆30年(1765)由泉州永寧渡海來台經商,並定居鹿港,林振嵩經營船頭行,於鹿港創立「日茂行」商行。乾隆49年(1784)鹿港開為正式的港口,與泉州蚶江對渡通商。



日茂行舊貌

日茂行林家為八郊之首,樂善好施,清乾隆42年(1777)捐資成立鹿港慈善組織「敬義園」,以拾字紙、置義塚、收遺骸、修橋樑等工作,造福鄉里,是當時最具規模的慈善組織。另外,日茂行曾參與乾隆51年(1786)鹿港龍山寺遷建、乾隆52年(1787)天后宮(今新祖宮)新建等地方事務。

清乾隆53年(1788)林振嵩因母喪回泉州奔喪後,定居泉州,頤養天年,日茂行的經營由林振嵩三子林文濬接手。林文濬又名品、元品,字金伯,號淵巖,

為人熱心公益,曾捐資修建鹿港天后宮、鹽水武廟、彰化縣城等。清嘉慶21年(1816)林文濬五子林廷璋,孫侄林世賢中舉,同年,日茂行進行重修,由林文濬敬書「日茂行」門額。

自乾隆年間至道光中葉,日茂行執鹿港商業牛耳,然而隨著鹿港河道淤塞影響船運,日茂行商務亦逐漸衰弱,家族於地方事務的參與歸於平淡。今日,日茂行建築仍可一窺昔日宏偉壯麗的面貌,然而,日茂行對鹿港的貢獻與事蹟,至今仍在鹿港留傳歌頌。



重修後的日茂行



建築藝術

日茂行為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目前僅存門廳與正廳。日茂行前埕地面舖滿泉州石板,廣場前有數顆磉石,做為昔時郊商往來的旗杆座及酬神時演戲的戲台石。門廳正門原有門額「日茂行」石刻,民國87年5月16日鹿港鎮公所因都市計畫拓寬泉州街,將日茂行臨街房舍拆毀,門額「日茂行」亦毀損成兩段,目前由日茂行後代保管。

正廳門楣有一塊「鰲波東注」匾,「鰲」指鰲城,即泉州永寧,說明林家祖先由永寧城來台灣經商貿易,故曰「鰲波東注」。



「鰲波東注」匾





日茂行的正廳

正殿神龕上方有一塊「大觀」匾,「大觀」一詞取自《易經》觀卦:「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意喻觀察事物的立足點要高,眼界要寬廣,態度溫順而謙遜,以持中守正的觀念去觀察萬物,才能稱得上是「大觀」。



正廳上方「大觀」匾

民國56年日茂行重修,由鹿港匠師施金義承做正廳彩繪,並由和美陳穎派施作彩繪,書法家歐陽錦華現場揮毫,留下珍貴的墨跡。民國89年日茂行經指定為縣定古蹟,民國92年進行古蹟修復,民國94年12月完成。



正廳彩繪與書法為民國56年重修時的作品


資料來源:彰化縣古蹟暨歷史建築全球資訊網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