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懂禁忌,食衣住行保安康

懂禁忌,食衣住行保安康

民間禁忌是民眾共同遵循、避免觸犯的生活規則,有時甚至比法律更具效力,因為多數人都會
信守禁忌,卻未必人人都遵守法令規定。禁忌並無強制性,是民眾約定俗成的普遍性規範,質
言之,不遵守禁忌並不違法,但一般人卻都抱持「寧可信其有」的心態,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犯
忌以祈求好采頭。

許多人將民間禁忌視為「迷信」,其實多數禁忌是可以科學、理性來解釋,諸如有關孕婦禁忌
,揆其原意就是要讓孕婦多休息、避免過度勞動;鬼月禁忌則在提醒民眾炎炎夏日要小心行事
,以免因心浮氣躁妄下重大決策(如購屋、結婚),同時戲水、旅行、開車時也要注意安全、
避免危險。當然也有許多禁忌只是「想當然爾」或因諧音所產生,諸如賭徒不可吃蝦,否則會
「輸到蝦蝦蝦」;不可喝舒跑,否則會「輸到跑路」;日常生活中,民眾就忌「四」字,因此
醫院、飯店、車牌、電話都會刻意避開四樓、四號。又如參加喪禮不說再見;在漁民家吃魚不
能將魚翻身等,這類禁忌也是在於尋求心靈的安頓。

民眾遵守禁忌至少可求得心安,不守禁忌則將內心不安,甚或引起他人不悅。為求人生的每一
階段皆能平安順遂,於是衍生出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禁忌,其涉及範圍廣泛、繁雜,無形中就有
動輒犯忌的顧慮。本書蒐集各類與民眾切身相關的歲時節日、生命禮俗,以至生活、行業等禁
忌均予簡單扼要的介紹,甚或入境隨俗的國外旅遊禁忌也涵括其中,是一本認識民間禁忌的基
礎入門書。至於禁忌的真實性則是「信不信由你」,難以驗證真偽。但基本上對於不同族群、
行業,各地民眾所相信的禁忌,我們都應加以尊重,否則,純以理性行事百無禁忌,必將引起
衝突,影響人際關係。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