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老背少

老背少

除了舞龍舞獅之外,民間常見的遊藝還有很多,如跑旱船、踩高蹻、老背少、蚌精舞等。老背少,是一位小姐胸前掛上打扮成老人的半截木人身,木人做出揹負小姐的姿勢,也就是由一人假扮兩個人,或穿插逗趣的小丑表演,以默劇的方式演出,他們誇張的動作、扭捏的神態,引來觀眾會心微笑的掌聲。

老背少原意是廟會中的逗趣扮樣,如果是鬼,也是人們將鬼與老背少強做的關聯吧!

老背少,是一位小姐胸前掛上打扮成老人的半截木人身,木人做出揹負小姐的姿勢,也就是由一人假扮兩個人,以默劇的方式演出。而蚌精舞,則是以竹子紮成蚌殼,姑娘裝扮成蚌精,兩手操作蚌殼,配合漁翁的撒網、收網、落空,及鷸鳥的啄食、被箝住等等情節,非常有趣。
中國的舞蹈形式繁多,每一舞蹈即有一型式,現以類別的性質歸納三類:



(一)古典舞:又可分為雅舞與雜舞。雅舞中可與「文舞」與「武舞」兩類,雜舞中又分為殿廷與民間兩種,雜舞包含甚廣又可分為欣賞舞、勞動舞、戰鬥舞、聯歡舞與禮儀舞。
(二)民俗舞:所謂民俗舞蹈,為近代表間流行之習俗舞蹈或地方性之舞蹈。習俗舞蹈大多是民間之節慶活動或宗教迷信之拜拜廟會、祭祀,如雲龍、舞獅、划旱船、踩高蹻、城煌爺出巡、七爺八爺或跳大神等。地方性之舞蹈多為民間活動或是民間藝術與技術性的舞蹈,如:舞刀、槍、劍及各種兵器之舞蹈或老背少、連廂、花鼓舞以及花罈舞、盤舞、筋斗舞等皆是。
(三)創作舞:現行的中華民族舞蹈,所依據的雖為古代的舞蹈,但非原有古舞,舞蹈家只依據有限的資料,來作復古的創作,古舞形式的創作舞,有模仿敦煌壁畫所創作的「飛天舞」,模仿孔雀之古舞「孔雀開屏」,尚有「歷代服裝展示」。民俗形式的創作舞,有「龍鳳呈祥」、「乞雨」、「城煌出巡」。邊疆形式的創作舞,有「苗女弄杯」,原苗族並無此舞,此為意想中的舞蹈,苗人喜飲酒,隨用酒杯跳舞,「東北太平鼓舞」,東北從無此種扇形之鼓,純為舞蹈創作,「苗女弄金環」,因十八羅漢中有金環,故創「苗女弄金環」。
中國的舞蹈基本上是多形式、多動作,每一舞蹈的形式不同,動作亦不同,不但是邊疆舞不同,中華舞蹈自身亦不同,其主要原因中國舞蹈多為持具舞蹈,舞具不同,粧扮就不同,舞蹈的性質與動作不同,形式也就不同,所以中華舞蹈是多種形式多種變化的舞蹈,但總不離以上的三種類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