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一飲一喙皆前定 安分守己莫妄求
山東鄒平縣的張華東公,生前曾奉旨祭拜南嶽,途經江淮之間,眼看暮色蒼茫,於是,打算就近在路旁驛亭內休息打尖,暫住一宿。可前導步卒趨前告知,驛亭中傳聞怪異事時有發生,倘若在此歇息,必會招惹麻煩。
張不聽,嗤之以鼻!夜半,他冠帶官服、仗劍而坐,忽然聽得一陣腳步聲進入,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頭髮已半花白的老叟,皂紗黑帶,一身玄色裝束,怪而問之。這老叟稽首再拜,回話說:「我是此地監守府庫財銀的『庫官』也,為大人典藏金銀已有一段時日了。今夜幸逢您大駕光臨,請即盤點取走,下官也好藉此放下這重責大任了!」
張公問他:「我庫存銀兩有多少?」答曰:「二萬三千五百兩黃金。」張公考慮到沿途帶著這麼多黃金,不僅累贅且又招眼,於是和老叟相約,返回時再來盤驗點收,老叟唯唯諾諾後即退下不見。
張華東到了南嶽代替皇上拜祭天地、山神,勞苦功高,獲得的賞賜饋贈頗多。等到一行人馬再回到驛亭歇宿時,這老叟又現身拜謁,再詢問原先庫存的財物,打算立刻點收時,答曰:「已經撥到遼東當兵餉發放了。」
張公深深的被他前後兩次大相逕庭的乖誤言詞所困惑,詳細追究其因。叟曰:「人生在世的福祿、壽命,皆有天定的額數,絲毫不能增損與改動!大人南嶽此行,所獲得的朝廷饋遺,就是您命中應得之數,如今您已得之矣,夫復何求?」說完掉頭就走。
於是,張華東仔細核對自己此行所獲,總計結果與庫官所言的庫數:二萬三千五百兩黃金,適相吻合。於是慨歎飲喙有定,不可以妄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