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節慶食物它所代表的意思與形成的原因

節慶食物它所代表的意思與形成的原因

1.清明節~潤餅:唐朝即有立春日吃潤餅的習俗,杜甫詩句:「春日春盤細生菜」。《四時寶鏡》也提到:「立春日,食蘆菔、春餅、生菜,號春盤」。

  潤餅傳至閩南,一變而為清明節的應景食品。另外,據說太平天國時,捻匪作亂,蔓延到閩南泉、漳一帶,由於當時兵荒馬亂,沒有時間準備祭品,於是有人想出辦法,把所有食物捲進麵皮之中,以此祭墓。因而春捲也成為清明節的應景食品。

2.端午節~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而粽子的由來說法很多,最普遍的說法是為了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人們對屈原的憂時愛國投江而死的不幸事件,都寄以無限的同情與懷念,最初人們把煮熟的米飯投入汨羅江中,表示讓屈原裹腹之意,藉此安慰人們懷念屈原的一份情懷。據說,後來屈原曾以托夢的方式,告知人們投入江中的米飯都被魚類吃了。因此人們就改將煮熟的米飯裝入竹筒或笠葉包裹起來,再投入江中,如此屈原就可以領受民眾的一番美意。另有一說,將煮熟的米飯或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不是給屈原吃的,而是餵食魚類,魚蝦吃飽粽子之後,就不會再去吃屈原的屍體了,使屈原能保全屍。

3.中秋節~月餅:據說,元朝末年,中原漢人不甘受其統治,愛國之士紛紛抗元。蒙古人為了怕漢人造反,不准民間私藏兵器,漢人雖想起兵反抗,但苦於無法傳遞消息。
朱洪武起兵抗元,屢為元兵所敗,軍師劉伯溫想出一妙計,說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於是人民爭先恐後購買月餅來吃。回到家中,咬開月餅,發覺裡面藏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滅韃子」,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將元朝推翻了。
以後,大家為了紀念漢人推翻蒙古人的統治,於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這天,都要吃月餅。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另一說法,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繫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巿裏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會在中秋節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食和贈予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

4.元宵節~湯圓:在漢武帝時代,有一位大臣叫東方朔,一天他到宮中的御花園賞梅,卻看見一位宮女正要跳井自殺,東方朔連忙上前制止,並問明原委。原來這位宮女叫做「元宵」,家住長安西北,因為進宮後,每逢過節就倍思親,但又無法出宮去探視親人,因此愈想愈傷心,才會想要自殺。東方朔知道後,覺得元宵姑娘很可憐,就決定要幫她,並問清楚元宵的家在何處就告辭離去了。第二天,東方朔到了元宵的家中,將情形說了一遍,並告訴他們他的辦法......。
幾天後,長安城的人民知道東方朔先生在大街上為人們算命,因此紛紛前往,想要讓東方朔為自己算算命。沒想到,每個人算出來的結果都是正月十五都會遭到火焚身;老百姓聽完很害怕,紛紛求東方朔救大家,東方朔說:「正月十五火焚身,就是指那天會有一位其粉色銀驢的姑娘,奉只來燒長安城,但只要在正月十三那天,城裡的白法老人們都到城西十里鋪大道等候,天黑時,那姑娘就會來,只要跪地祈求,全城便可得救。」
果然在正月十三那天來了一位其粉色銀驢的年輕女子(其實是元宵的妹妹喬裝的),全城的白髮老人都求道:「求仙姑不要燒城!」女子說:「我是奉旨燒城的,若玉帝看不見火,豈不怪罪於我!」「這樣吧!你們去求你們的皇帝想辦法吧!」說完便離去了。第二天,東方朔面見漢武帝,並將人民的心聲上奏:漢武帝聽完也不知如何是好,便請東方朔想辦法。東方朔說:「聽說火神愛吃湯圓,就叫全城百姓做湯圓供奉,另外,還要京都臣民一起做燈,十五晚上掛滿大街小巷,同時燃放煙花爆竹,到時候,滿城的紅光、火球橫飛,這樣玉帝就會以為那是長安大火,這樣一定能瞞過祂。」漢武帝聽完大樂道:「先生計策果然是妙計!」東方朔接著說:「皇上聖明,但是皇宮中不宜如此。」武帝說:「這簡單,只要那天晚上,讓宮中的嬪妃及侍衛都到街上去,混在百姓當中,這樣玉帝就不知道要燒誰了!」東方朔又說:「妙極!還有就是聽說宮女元宵做的湯圓最好,十五的晚上讓她提著大宮燈,把名字寫在上頭,在前面開道,臣奉湯圓在後,穿過大街小巷敬奉火神。」武帝:「這事就偏勞先生了。」
十五的晚上元宵姑娘照東方朔的指示,果然見著了自己的親人;當天夜裡武帝見到百姓玩得如此盡興,因此下令每年正月十五夜晚都要如此。從此以後,這個習俗就沿襲下來,也正因為正月十五供奉的湯圓是叫做元宵的姑娘所做的,所以後來人們也把湯圓叫做「元宵」,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也稱做「元宵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