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秋和重陽

中秋和重陽

中秋和重陽是一個民間十分重視的節目,同時也是具有特色的最具有特色的兩個節目,因此極受
人們的歡迎,賞月吃月餅,更是歷史不朽的習俗。而重陽主要的意義是敬老,每年到了重陽節,
各地都盛大舉行敬老活動,具有微繫倫理觀念的功能在。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也是月圓人團圓的日子,在這一天,在外讀書或工作的人,大多都會回到自己
的家鄉,與親人團聚共享天倫。
  早期,人們常以「月圓」來象徵團圓,因此一樣也是圓形的月餅便被稱為「團圓餅」,所以吃月餅是
一項十分重要的習俗。根據文獻記載,在宋朝時,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吃月餅了。又一說,吃月餅的起源,
相傳是源自於元朝末年朱洪武起兵抗元,屢為元兵所敗,軍師劉伯溫想了一個辦法,要屬下扮成道士到各
州縣去賣符,並且說:「今年天將天災,要避災者可於八月八日懸掛日月旗,旗子將藏在大月餅內,到了
這一天,各州各戶都切大月餅,將其中所藏的旗子懸掛在門口,元人看了大驚,朱洪武便一舉滅了元朝。
又有一種說法是在月餅內藏了一張紙條,內寫「八月十五日夜殺韃子」大家切月餅時,看到這張紙條,全
國便一起來殺韃子,就把元朝推翻了。這都是有關吃月餅來源的傳說 。 

  早期,中秋節是要祭拜月神的。在黃昏月亮還沒升空時,家家戶戶在庭前朝向東方把供桌擺好,然後
擺上月餅、水果、香燭等祭品,等月亮升起,婦女便可帶著小孩一齊祭拜月神。月亮屬陰,因此月神是位
女神,分別有月宮娘娘,月姑、太陰星主、月光菩薩等稱號。 在民間,一般人相信月神就是嫦娥。拜完
之後,一家人便可坐在庭中,一邊賞月、一邊吃著供拜的祭品。目前,拜月神的習俗似乎不怎麼普遍,反
例是一家人在門口烤肉野餐的風氣十分盛行。

  據說有些地方,只允許婦孺祭拜月神,男子是不可以拜的,因為男女授授不親,因此有所謂「男不拜
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

  中秋節除了拜月神外,也要祭拜土地公,因為農歷二月初二及八月十五日都是社日,也就是土地公生
。這二天家家戶戶都要拜土地公,二月初二是春耕之際,拜土地公祈求風調雨順,稱之為「春祈」;而八
月十五中秋是在秋收之後,拜土地公感謝護佑五穀豐收,稱之為「秋報」,也就是說謝平安的意思;在這
一天,田頭田尾都要插上土地公杖,以祈求明年有更好的收成。而且相傳台灣地區早期在中秋節這一天,
都要準備麻薯來拜土地公,成為一種很特殊的習俗。

  古時後,婦女平時是足不出戶的,只有在過新年、元宵、中秋節等節日時,才被允許出門。因此以前
在中秋節,婦女們無不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到郊外去散步賞月,俗稱「踏月」或「走月亮」。在台灣民間流
傳一種說法,子女在中秋夜越晚睡覺,父母愈可獲得高壽。另外還有已婚的婦女,在浴過中秋月光後便會
懷孕的說法,因此中秋夜便成了可玩通霄玩樂的夜晚。

  中國人把一、三、五、七、九這些奇數視為陽數,把二、四、六、八則為陰數,九是這裡面最大的數
,因此也稱為「老陽」。於是農曆九月九日稱為「重陽節」或「敬老節」;敬老取之久久(九九)遠遠、福
壽綿綿之意。
  提起重陽,便令人聯想到爬登高山。重陽登高這個古老的習俗,首見於南北朝梁人吳均所寫<續齊諧
記>一書,書中記戴東漢時,汝南人恒景曾跟隨方士費長房學習仙術道法。有一年,費長房告訴桓景,九
月九日家中會有災厄,要桓景的家人每人縫製一個紅布袋,裡面裝些茱萸,把紅布袋掛在手臂上,然後帶
著菊花酒爬到高山上品飲。

  桓景不敢怠慢,回家之後趕緊照老師的話去作,全家在九月九日當天一早便登上高山。到了傍晚,恒
景和家人下山回到裡裡,發現所有的牲畜全部暴斃,當了替死鬼。桓景一家人因而躲過了那場災厄。從此
以後,重陽登高也就蔚為流行。

  其實,在卜卦中,九是一個由盛轉衰的一個不吉數字,所謂「物極必反」,九已到了極點,再演變下
去便回到了一,象徵衰敗退步。九是不吉之數,九九更是大大不吉,因此中國人相信重陽會有災厄降臨,
所以登高、飲菊花酒和插茱萸等習俗,其用意都只是在於遠避禍害。

  茱萸具有避邪的功效,在許多古籍中多所記戴,例如西漢劉安所寫的<萬畢術>一書中寫著:「井上
宜種茱萸,落葉井中,人飲其水,無瘟疫;懸其子於屋內,鬼畏不入也。」後魏賈勰的<齊民要術>中也
記載:「舍東種白陽、茱萸三根,增年益壽,除患害也。」由此可知,茱萸具有辟疫隱災的作用。至於菊
花,它又有「長壽花」、「延齡客」之稱,是清暑退火的中藥,長期服用可延年益壽。明白了菊花和茱萸
的功用之後,便不難理解,為何在有災厄降臨的重陽節裡要喝菊花酒和插茱萸了。
--------------------------------------------------------------------------------

  前述「登高會」都是行於成人之間,至於小孩子則盛行「放風爭」,也是含有祈求高齡,希望長輩高
壽之意思。在民間宗教信仰中,以尊天崇祖為最大的特色,九月初九是時序上的一個里程碑,民間把時間
神格化,藉著祭拜自然現像的時間神,來提醒民眾在生活上的季節適應。同時民間也提醒這一天來祭,南
投地區重陽節也是以祭祖為重要民俗節目,即所謂「做總忌」,這和其他地方於祖先的忌辰分別「作忌」
有很大的不同。
  近來,重陽除了登高的舊習俗之外,又添加了「敬老」的色彩,借著九九重陽來提醒為人子女者,要
孝順及重家中的高齡長者。九九在這裡不但不是不吉利之數,反而是一種高齡福壽的像徵,至於喝菊花茶
酒,插茱萸則是有進一步祈求老人家福泰安康的積極心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