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律異相」裡的銘言與故事
大海有八德
佛告沙門:「大海有八德:一、其廣則汪洋無涯,其深則有不測之底;稍入稍深,前無阻礙。二﹑潮不過期。三﹑海含眾寶,無所不包。四﹑海懷眾珍,無求不得。五﹑天下有五大河,流入於海,皆去舊名﹐合為一海。六﹑五河萬流﹐海中水如故,曾無增減。七海中有眾多魚類﹐任憑生長。八﹑海中通鹹,邊中如一。」海有八德,故能成其大,人亦應修德念
佛,始能有大成就。
金剛鳥止戈為武
須彌山南有一棵大樹高達百丈。許多大鵬鳥都棲居在上面,樹常不動。有一小鳥,形似鵪鶉,住止之時,樹就震動不停。大鵬鳥問樹說:「我們身體重大,飛止時而你不動;那小鳥來,反而震搖,這是何故?」樹神說:「此是金剛小鳥。金剛所墮之處,無不破散;所以大佈,而不能自安。」金剛鳥可說是「止戈為武」始人看了就怕。
去毒務盡
舍衛國有官園一座,中間生一棵毒樹。男女覽奇觀賞,停息在毒樹之下,有的頭痛欲裂,有的腰脊疼痛,有的死於樹下。守園人拿了一把長斧,將樹研去。未經十旬,樹又生長如故。
守園人晝夜憂愁,不知如何是好。有一智者對他說:「當掘其根,其毒必盡。」毒樹除根後,果然不再復生。人生欲除各種煩惱,當受戒禮佛,淨化心靈。佛言:「伐樹不盡根,雖伐猶復生;伐愛不盡本,數數復生苦。」確是千古座右銘。
大乘與小乘
有一位羅漢,命一沙彌背負衣缽囊物。沙彌念言,當以佛大乘入於涅槃。師知其念,即取衣缽囊物自擔,推沙彌在前。沙彌又復思想,佛道甚難,久住生死,受無量苦。何不以小乘早入涅槃。師復以衣缽囊物,還與沙彌,又令擔負後行。沙彌問是何故?師答:「你初發心作佛﹐目標是大乘,所以推你在前。後你心反悔,欲取小乘,所以令你在後。」沙彌驚悟﹐即住大乘。
發大小之心
有三個小兒,二富一貧。見佛與諸菩薩光明巍巍,心生禮敬。那時既無香花,當用何物供養?一富兒即脫頭上帽中白珠,另一富兒也效法他。貧兒說:「我無珠,願發菩提心。」
三小兒共商持此功德,有何求索?一兒言:願如佛左面神足比丘:一兒言:願如佛右面尊比丘。貧兒言:我願如佛,天上天下,一切蒙恩。一會兒,三小兒已到佛前,各自禮佛供養。
仰見白珠一在佛左肩上,一在佛右肩上。佛頭頂有一圓光如珠。二富兒施佛是發小心,貧兒是發大心,各如所願。
以血施人
天竺古有一國,王太子號「現眾」,端正姝好。某日,由花園內觀看道路上,一人得病困篤,便出而問病人,須用何藥治病?病人答:「唯您身上血,得療我病。」太子即以利刃刺臂出血,以與病人。他是至心施予,意無悔恨。太子仁心,後成正覺。二、三千年前,佛教史上,已有捐血的義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