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宮廷珍玩展
三百年前,清帝南巡,讓這個由白山黑水之間崛起的王朝首次觸摸到姑蘇之繁麗、錢塘之風雅。三百年後,當我們再次從一件件文物精品中尋覓這個盛世的背影時,仿佛能聽見大江彼岸的嫋嫋餘音,正向我們傾訴歷史的變遷。
上世紀三十年代,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華北形勢告急,國民政府遂將近百萬件故宮珍寶悉數南遷,由北平經上海、南京運抵四川、貴州後方寄存。抗日戰爭結束後,這些歷盡輾轉流離的文物返回故都南京。
而今,在南京博物院,仍保存有逾兩千箱的故宮遺珍。大半個世紀以來,江浙之水已浸透這些原本屬於皇家的雍麗,使之散發出溫厚而純美的光彩。帝王之氣,意匠之工,在這片曾經相知的土地上,與幽謐婉麗的江南山水相融、相惜。今天,浙江省博物館承蒙南京同仁鼎力相助,從珍藏金陵的十萬餘件清宮文物中精心遴選一百一十件臻品,以饗觀眾。
以此展覽作為契機,希望這些展品能使得我們領略到清代帝王生活之奢華、宮廷藝術之精湛與皇家文化之典雅,為大家呈現出盛世王朝的一個文明縮影。從而,以滔滔大江為媒,南北終得攜手,也不負於康、乾二帝解滿漢文化之心結、築華夏精神之廣廈的宏願吧。
三百年後,再下江南,那必然是恒久於時間的文化傳承,也是我們引進此宮廷珍寶展的主旨所在。
本次展覽根據時間以及內容上的設計,分為如下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至尊皇權
作為一代盛世王朝,清王朝有著一套完整的官僚體制和典禮制度。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帝召見百官、發號施令、舉行慶典的地方。殿堂正中的金漆雕龍寶座是至尊皇權的象徵。皇帝即位、誕辰以及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重大國典,均在此殿舉行。養心殿是雍正以後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其東間在同治、光緒年間為慈禧“垂簾聽政”之地。清代帝后宮廷服飾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冠服制度體系,是皇權的載體之一,而國家印璽則是皇權的象徵。
典型展品有:《清康熙禦書心經》
此卷《心經》為清康熙皇帝親自手書而成。經書共十四開,作旋風裝,磁藍箋。引首為楊柳觀音描金像。楊柳觀音又稱藥王觀音。若修楊柳枝藥法,可消除身上之眾病。拖尾為韋馱天描金像,是佛教的守護神。其餘十頁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及康熙帝跋文。《心經》為康熙帝玄燁以泥金仿趙孟頫書體行書而成,在玄燁存世作品中為上品。
康熙皇帝御筆寫經原為清宮藏品,宮廷密藏孤本,帶有鮮明的皇家特色,精美絕倫,異常珍貴。該寫經是用泥金書寫在磁藍箋這種珍稀昂貴的特殊材料上,書法精妙;裝幀典雅而精美,經冊的卷前、卷末繪有精美的佛教人物圖像。鈐蓋有皇帝專用的印章。封底內有“教育部點檢之章”。總的來說,是一件非常罕見且具有極高歷史價值的珍貴文物,從中可以折射出相當深厚的文化內涵。尤其難得的是,這件文物能與史書記載相互補充印證,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很值得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第二單元:奢華生活
清皇室發源於白山黑水之間,其生活方式保留著許多滿族固有的習俗,自入關以後,又繼承了歷代帝王的生活規制,形成了獨特的清代皇家生活。清代帝王縱情於物質享受,皇家的尊貴與華糜在宮廷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室內陳設器物與陳設風格豐富多變,賞玩之物別致雅趣,特別是各種飲食器具依照“美食配美器”原則,材質貴重,製作考究。這類用品主要由清宮內務府造辦處製作,也有各地進獻的貢品,既講究裝飾效果,保持著喜慶吉祥的傳統風格,又注重於實用與禮儀,顯現出皇家用品的等級與奢華。價值不菲,美侖美奐的深宮用品,與帝后生活密切相關,縱有華而不實之嫌,卻有深宮生活慣於鋪張與重視禮儀的時代烙印,再現了清代皇家生活之奢極豪華與貴族氣派。
典型展品有:“大雅齋”粉彩荷花鷺鷥紋高足瓷盤、“大雅齋”粉彩花鳥瓷花盆等慈禧太后專用的“大雅齋” 晚清官窯瓷器精品。
“大雅齋”瓷是慈禧太后的專用瓷。慈禧太后統冶中國50餘年,這是她享有的特權。“大雅齋”瓷幾乎都是粉彩品種,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基礎上,受琺瑯彩製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上彩品種。它始於康熙時期,發展於雍正朝,盛於乾隆年間。粉彩瓷改變了五彩瓷單線平塗的彩繪方法,在畫面某些部分以玻璃白打底,再在其上渲染各種彩料,顏料種類很多,色調比五彩大為豐富,所繪圖象表現力強,濃淡相間,陰陽襯托,以淡雅柔麗名重一時。
“大雅齋”瓷一般以色地為多,如黃地、紫地、藍地、綠地等。紋飾多以花卉、花鳥等為主題圖案,常見有紫藤、牡丹、梅花、玉蘭、茶花、葡萄、畫眉、喜鵲、白頭翁、鸚鵡、綬帶鳥等,形象逼真,描繪繁縟纖細,風格柔媚。是光緒官窯瓷的精品,是晚清官窯瓷的迴光返照。
第三單元:盛大婚典
皇帝大婚是宮廷之中僅次於登基大典的大事。按照清朝制度,皇帝選擇皇后先要進行選秀,參選者是滿洲、蒙古八旗中十三到十七歲的女孩。皇帝大婚禮節繁雜,皇后選定後,要舉行納采禮,大征禮,祭告天地,太廟,冊立,迎奉禮,合巹禮,祈福禮,如光緒皇帝大婚的禮節是光緒十四年(1888)十一月初二行納采禮,十二月初四大征禮,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六祭告天地、太廟,二十七日行冊立、迎奉禮,同日行合巹禮,二月初八行祈福禮。這期間,皇宮內裝飾華麗,政府部門“不理刑名,京外文武百官鹹衣蟒袍補服,常朝處衣朝服”,以示普天同慶的祥和氣氛。
典型展品有:“清刺繡‘百子嬰戲’圖軟緞小掛件”
此掛件縱111釐米,橫133釐米,其上用金線繡“喜”和“蝙蝠”等吉祥物。正中大紅緞地用平針、平金、網繡等多種針法繡“百子嬰戲圖”,畫中孩童或追趕鴨子、或乘彩車、或肩挑鮮花、或手捧鴨子,整幅畫左右呈對稱格局,畫面右側都與鴨相關聯,而左側則以鮮花為題材,畫面生趣盎然,象徵著多子多孫多福。
第四單元:虔誠信仰
清代皇帝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薩滿教等,但主要是藏傳佛教,它們是清政府團結蒙、藏民族有力的政治工具。藏傳佛教在清宮廷中也佔據了重要地位。康熙三十六年(1697),清宮廷設立了管理宮廷佛教事物的“中正殿念經處”,主管宮廷喇嘛念經及辦造佛像。乾隆時又設立雍和宮管理王大臣,專管雍和宮佛教活動。皇宮中設立了許多佛堂,除有供皇帝使用的梵華樓、雨花閣等佛堂外,還有專供皇太后、太妃等使用的慈甯宮大佛堂、鹹若館等。從本次展覽所展出的藏傳佛教造像可以看出,這些造像既受到了內地傳統藝術的影響,又帶有明顯的寫實藝術傾向,體現出工藝精細、造型規範的藝術風格。
典型展品有:“光緒帝金髮塔”
其上刻有銘文:“德宗景皇帝發塔”,這座藏式喇嘛塔中供養的是清德宗載湉即光緒皇帝生前梳落的頭髮之塔。身體發膚受之於父母,皇帝所掉落的頭髮更是非同小可的“龍須”,需如此收集供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