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兒 3歲前黃金療育期
小孩直至兩歲或兩歲半還不能說簡單的詞語時,應做進一步診斷才行。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資深主任莊碧環表示,若不會講簡單詞語(如爸爸、媽媽)則疑似自閉症,自閉兒與一般孩童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他們只會對自己的玩具感到興趣,對於環境的變化(如家中有客人)則較不感興趣。
歐美和日本數據估計,全球有3500萬人患有自閉症,每20分鐘就有一個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資深早療老師易曼表示,自閉兒因先天大腦功能出現問題,並非因心情不想跟別人相處等後天因素所致。目前自閉兒的數據仍不斷攀升中。
因為早期社會的不了解,有些自閉兒到成人後才有接受治療。莊主任表示,22歲的阿廷為多重極重度自閉症,完全沒有口語能力,以致家長、老師們都不知道他究竟想做什麼。莊主任也進一步表示,阿廷剛到基金會時,透過「輔助溝通系統(AAC,意即對於口語溝通困難者,設計適合的輔具方式或器材,如圖片、照片、文字、語音溝通器、手語、手勢動作等,幫助自閉症者與人溝通互動)」讓阿廷一張張溝通圖卡慢慢認,建立圖卡和活動的連結,例如上廁所就帶一張圖卡去,貼在門上,逐漸讓阿廷要上廁所時拿起溝通圖卡表達自己的需要,情緒漸趨穩定。阿廷到基金會至今也3年了,從原本不了解圖卡的意思,到後來學會四種圖卡的運用,也讓阿廷的媽媽為此感到欣慰。
自閉兒在人際互動、語言溝通和行為上有些顯著的障礙特質,在互動方面,經常說話時眼睛不看人、他人打招呼不回應、表情變化少、很少主動找玩伴、不易了解他人的肢體語言和情緒反應,不懂得社會規則,以及環境適應困難;在溝通方面,語言發展遲緩常對他人說話充耳不聞、鸚鵡式的仿說、答非所問、自言自語、不會和人家一來一往對話、只說自己有興趣的話題,說話咬字或音調異常等;在行為上,會表現出固定反覆的行為、狹隘的興趣,如對某物(如汽車)特別偏好,執著於固定玩法、流程、路線或食物,若有改變則會產生強烈情緒反應和哭鬧行為,感覺過度敏感或遲鈍,如排斥洗臉刷牙、害怕某些他人習以為常的聲音,擅長機械性的操作,拙於角色扮演或想像性遊戲。
基金會也表示,「自閉症」一詞經常與「孤僻」、「怪異」和「自我封閉」畫上等號,多數人認為是心理因素或個性使然,透過有些媒體的片段報導自閉症人士的音樂、藝術或數字的天才,易讓人誤認他們為「天賦異稟」,這些訊息侷限了一般人對自閉症的完整認識,甚至影響家有自閉兒之家庭因對自閉症缺乏認識,而延緩0-3歲黃金早期療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