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防曬避皮膚癌 醫師教你怎麼做

防曬避皮膚癌 醫師教你怎麼做

文章出處: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

南台灣在艷陽高照的仲夏,紫外線指數可能都維持在過量級(8-10)或危險級(11+)。WHO建議每天留意紫外線指數,0到2可安全享受戶外活動,3到7出門就要有紫外線防護需求,8以上時則必須要有高度防曬措施。


衛生署台南醫院皮膚科康錦華主任表示,皮膚要美白,防曬不可少。因為太陽中的紫外線會刺激黑色素增生,加深膚色,曬多了還會使皮膚變粗糙,加速皮膚老化,提早出現皺紋與色素斑。若你不在乎這些外表的改變,皮膚的進階病變卻不容你不面對;康錦華主任說皮膚科門診常見的日光性皮膚炎、日光性角化和皮膚癌,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也都與日曬有關。近年來因地球臭氧層的破壞,紫外線穿透大氣層至地球表面更顯強烈;另外日曬對皮膚的影響是終生累積的,人口的老化,益使皮膚癌病例數逐年增加。  


陽光在穿透大氣層之後,主要剩下紫外線、可見光及紅外線。紫外線依波長分UVC(200-290nm)、UVB(290-320nm)、UVA(320-400nm)。其中UVC被臭氧層吸收,到達地表UVA佔大部份,UVB只佔10%。UVB可被玻璃阻擋,若達人體會穿透表皮層造成曬紅曬傷、皮膚癌化等皮膚變化;UVA不被玻璃阻檔,在人體皮膚能穿透入真皮層破壞彈性纖維,是皮膚老化的主因,也可間接造成癌化。早期防曬品只有SPF,乃指針對UVB的保護係數;現在許多防曬品也加註PA、PPD等防UVA的能力標示。較新的產品還包含對抗自由基、抵禦細胞傷害的成分。


防曬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避為上策」。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最好不要外出,出門時要防曬:包括找遮陰處、打傘、戴寬邊帽、穿長袖寬鬆衣物--深紅色或藏青色最佳,至於白色衣服看似清爽,卻可能因含有螢光增白劑會反射更多紫外線到臉上。臉部和其他外露部位則要充分擦上全效防曬乳,SPF15對UVB遮蔽率93%、SPF30遮蔽率97%、 SPF50遮蔽率98%;可依個人膚質膚色及曝曬環境選用合適防曬品。在日曬前15~30分鐘塗,在日曬後15~30分鐘在一次。之後如有流汗、下水或擦拭後補擦。另外一般底妝提供SPF3-4,曬黑的膚色提供SPF3的防護。


署南醫皮膚科康錦華主任提醒大家防曬功課必須認真做,並且須不嫌麻煩、全面防護、及不怕難為情,因為防曬的裝備可能很複雜,甚至防曬的行為有點可笑;或許會看到有人從頭包到腳,其實這恰恰是最值得稱讚的行為。男性則應加強防曬意識,莫逞強;據美國一項研究發現,50歲以上男性皮膚癌是女性的兩倍,因為男性總會忽略防曬。小朋友及嬰幼兒也要防曬,統計上20歲以前,一般人已承受75%的紫外線量;而且愈年輕的皮膚愈容易曬傷。至於有些人雖易曬紅但不易曬黑,更要注意防曬,陽光的傷害是累積性的,也許四十歲後才看得到皮膚的變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