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防失憶「開關」 清大揚名國際
腦科學出現重要突破,國立清華大學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團隊,從研究果蠅身體構造,發現兩顆神經元蛋白為控制腦部長期記憶的關鍵。此項發現被視為是醫學界防止失憶的大躍進,未來相關腦部疾病,更有機會被治癒。
清華大學江安世教授所帶領的團隊,耗時七年,從果蠅身上找到記憶形成關鍵,也讓台灣的科學成就,登上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而長達8頁的內容,也是這份期刊首度刊出台灣的長篇研究論文,意謂著台灣腦部科學研究獲得國際重視。
清大教授江安世表示:此次的計畫會以果蠅為研究對象,是因為果蠅與人類的行為模式相似。研究團隊的發現也打破以往迷思,過去認為人們的短、中、長期記憶都儲存大腦的蕈狀體中,且中短期記憶會影響長期記憶,但其實兩者是分開儲存於覃狀體和橢圓體中,更進一步的發現,形成長期記憶所需的新生神經元蛋白,其實來自於腦中少數幾顆神經細胞內。
清大教授江安世表示:「發現果蠅儲存長期記憶的細胞,只需要很少顆的細胞,跟以往認為需要比較複雜的處理系統是不一樣的。」
江安世也表示:「如果人腦跟這些動物(指果蠅)一樣,都是利用我剛才講的這些複雜網路裡面的少數幾個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就能夠來形成記憶的話,這樣的理解,未來對我們研發治療的手段,當然是很有幫助。」這項突破性的發現,未來對研究阿茲海默症、漢丁頓舞蹈症及帕金森氏症等神經細胞病變的疾病,將有相當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