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預防寶寶變成羅圈腿的方法

預防寶寶變成羅圈腿的方法

兩條筆直的小腿可不是生下來就有的,你知道嗎?寶寶小時候,腿形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完美,它們要經過「彎彎曲曲」的變化,像鐘擺似的搖擺不定,最後才走向筆直。   
那麼,在這期間,寶寶的小腿會發生哪些變化?在變化過程中,什麼情況是正常的,什麼情況需要干預、治療?什麼時候小腿才會慢慢變直?讓我們跟隨孩子的節奏,陪著他一起走過這段從「曲折」到「筆直」的過程。   
出生后,腿形的「鐘擺」變化   

O形腿(膝內翻)   
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胎兒一天天長大,子宮的空間自然變得越來越狹小。為適應宮內發育的需要,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是四肢蜷縮蹲在子宮內的,雙下肢採取類似於盤腿的姿勢:兩膝關節屈曲,雙腳交叉,雙髖關節外展。   
這種姿勢雖然最大限度地縮小了下肢在子宮內的佔位空間,但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問題:雙下肢為適應這種姿勢,盡可能地雙腳向內彎曲,由此帶動小腿從膝關節起向內彎曲,膝關節會輕微變形。胎兒的骨質富於軟骨,在外力作用下也使小腿發生變形。   
十月懷胎是造成腿部生理畸形的原因之一,所以,一朝分娩時,欣喜的父母會有些遺憾地看到,自己的寶寶有著兩條不太直的腿:膝關節還不能完全伸直,而且兩個膝蓋不能完全併攏,小腿向內翻著,一副天生「羅圈腿」的可憐樣。   
出現腿部生理畸形的寶寶中,O 形腿佔了絕大多數,因為這是胎兒宮內下肢姿勢在出生后的延續。   
O 形腿具體表現為雙膝關節伸直,雙足內踝併攏, 但膝關節不能靠攏,兩腿呈現「O」形,而膝關節的間距大小可以代表膝關節畸形的嚴重程度。不過在醫學上,醫生不是簡單地以膝關節的間距作為判斷標準,而是將大腿和小腿軸線的夾角( 銳角) 大小作為判斷畸形程度的尺度。   

X 形腿(膝外翻)   
等到孩子兩三歲時,相反的問題又出現了:他雖然不再是個「小羅圈腿」了,卻又變成了X 形腿。   
與O 形腿相反,X 形腿表現為當膝關節伸直並靠攏時,雙足內踝不能靠攏。此時,雙足內踝間距的大小反應出膝關節畸形的嚴重程度。同樣,在醫學上,醫生也將大腿和小腿軸線的夾角( 銳角) 作為判斷畸形嚴重程度的尺度,而不是單純以雙足內踝間距為判斷尺度。   


O 形腿、X 形腿,正常與異常的判斷   

那麼,怎麼來判斷孩子的O 形腿或X 形腿是在正常範圍內,可以順其自然地變直,還是已經超出了正常範圍,需要人為干預?   
在確定孩子下肢各個關節( 髖、膝、踝) 活動正常的前提下, 讓孩子平躺在床上,下肢伸直靠攏,仔細觀察。如果孩子表現為O 形腿, 則觀察雙膝關節間的距離;如果孩子表現為X 形腿,則觀察雙踝間的距離。這個間距是隨著孩子的不同年齡而改變的,應該越小越好, 沒有絕對的標準。而真正的判斷標準應該是大腿與小腿的夾角。所以, 如果你認為孩子膝蓋或腳踝的間距很大,應該帶他去看醫生。
醫生的診斷標準是在雙下肢X 光片下,根據大小腿軸線的夾角( 銳角) 來判斷。如果這個銳角小於5°,基本沒有問題,屬於正常範圍,不必治療;如果角度在5°~ 10°之間,說明介於正常與異常之間,可以在家進行干預;大於10°則屬於病理狀態,應該到醫院進行治療。   
另外生,醫會區別孩子腿部的畸形是屬於生理性畸形還是病理性畸形,因為有很多疾病同樣可以造成膝關節的畸形,最常見的如佝僂病、軟骨外傷、發育或感染類疾病等。這些疾病往往需要進一步檢查。   

小腿從曲折到筆直的過程   
看著孩子不夠筆直的小腿和彆扭的走路姿勢,家長自然會擔心:孩子的腿是不是有問題?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其實,孩子的這種畸形腿絕大多數都是生理性的,都在正常範圍內,可以自然變直。   
孩子一天天長大,逐漸學會了站立,然後是蹣跚學步、踉蹌行走。隨著孩子的直立、行走,雙下肢開始負重,腿部的肌肉也得到了加強。我們知道,直立的物體最能承重,在這一自然法則下,孩子的雙腿開始逐漸而緩慢地向垂直發展,大腿和小腿逐漸成為一條直線,最終長成到正常的形狀。   
大多數孩子在可以靈活地走、跳、跑,也就是大約在學齡前後,小腿就可以發育得比較直了。但有的孩子這一過程卻比較緩慢,要到青春期發育前才能完成。總之,青春期之前的膝關節畸形大部分是可以自愈的,不必擔心。   
介於正常與異常之間的家庭干預    孩子大小腿的軸線夾角小於5°,可以不必理會,到青春期可以自愈;如果大於10°,需要到醫院治療。而夾角在5°~ 10°之間,也就是介於正常與異常之間的情況,可以在家裡做一些干預治療,使孩子的腿形得到很大改進。主要的家庭干預治療有兩種:按摩與夾板固定。   


按摩法   
目的是使關節向直的方向糾正。根據孩子膝關節畸形的方向,兩手分別抓住大腿和小腿,兩個拇指頂在膝關節凸起側,雙手稍用力,按畸形相反的方向按揉膝關節及附近的肌肉和肌腱,使關節兩側韌帶鬆弛,關節位置鬆動。每天按摩3 ~ 5 次。   

夾板固定   
最好在晚上孩子入睡后實施。方法是:選擇一塊與孩子膝蓋寬度相仿、長度可以包括足部至大腿中部以上的木板,外面先包裹上一層軟布,以防壓傷。根據孩子膝關節畸形的方向,將膝關節架空,如孩子是O 形腿,就將夾板置於腿內側。先用繃帶固定足部和膝蓋上方,然後逐漸用力將膝蓋固定在夾板上,開始時不可太緊,要讓孩子有個適應過程。也可採用雙側夾板,但比較麻煩。   

特別提醒:   
● 這兩種方法可以配合使用, 加上孩子的主動活動與鍛煉,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 這種非手術療法越早開始效果越好,七八歲以上就基本無效了。   
● 目前不主張孩子穿矯正鞋。一是矯正效果有限,二是孩子容易跌倒或崴腳,反而對孩子不利。   


醫生會採取什麼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一般在孩子七八歲時進行,孩子年齡太大,自我生長調整的能力不足,矯形效果會不理想。   

特別提醒:   
● 孩子膝關節的發育是關係到腿部活動、負重的大問題,還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的美觀、身高和長大后的自信心,應該儘早發現、儘早診治。   
● 只要家長認為孩子膝關節不正常,或者感覺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就應該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早期診治不僅可以早期干預治療,還可以發現和預防其他的疾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