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網路影響兒童健康
當孩子上網社交時,家長應該溝通並參與。
最近發表在小兒科期刊的臨床報告指出,為避免青少年或吞世代(tweens)上社群網站時,有網路霸凌、以簡訊傳送自己的色情簡訊或圖片、以及臉書憂鬱症等情況,家長們應該與孩子聊聊這些風險,並親自參與MySpace、Twitter等網站,而不要只是用監測軟體。
有些年輕人難以抗拒社交媒體的誘惑,但這會干擾到他們的功課、睡眠、以及體能活動。Gwenn Schurgin O’Keefe醫師建議,家長們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如何使用社交媒體,才能夠適當的限制他們。她自己就曾經因為一直叫女兒吃晚飯都沒回應,用即時通轉移女兒線上聊天時的注意力,孩子們就像大人在打電腦一樣的融入。
澳大利亞最近的調查報告顯示,家長與孩子之間對社群網路已有明顯的溝通差距。他們調查1千多名中年級學童與其老師、家長的上網習慣,發現有近95%會上社群網站,最常用的是臉書。
雖然有一半的人知道社群網路有一些風險,但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認為是安全的。此外,幾乎有一半的學生沒有告訴父母親有關他們使用的社群網站,但大約有80%的家長表示,曾看過孩子的個人檔案。
位於舊金山的Common Sense Media集團在2009年所做的民調顯示,有近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每天點閱社群網站超過10次,但只有4%的家長知道;有約八分之一的青少年使用臉書或是MySpace,但是父母們不知道帳號。
在防止青少年意外懷孕的全國性調查活動中發現,有22%的少女和18%的少男曾經張貼或發送自己全裸或半裸的照片或影片。Common Sense Media集團的調查也顯示,五分之一承認有傳色情簡訊或照片的青少年是有法律責任的,這些青少年被控訴為兒童色情的重罪,以及傳遞訊息或圖片的性犯罪者。
還有一些研究探討所謂「臉書憂鬱症」的新現象,這是指年輕成人花太多時間在社群網站後形成憂鬱症的跡象。
另外,沒有節制加上對隱私不會造假造成不斷洩露隱私也是孩子上網的一個問題。調查發現,有16%的家長認為孩子所分享的訊息是不應公開的,而28%的孩子承認過度分享。
維吉尼亞大學的Mikami博士與同事們評估172位13-14歲孩子的友誼和受歡迎度,8年後在臉書和MySpace上研究這些孩子是如何互動的。
結果發現,在現實生活很快樂且調適良好的人,在虛擬的生活中最有可能過得很好;在學校和家庭中人際關係不好的孩子,比較可能在社群網路上也不好。
需要特別注意那些表現出其他精神狀況的青少年,例如憂鬱、焦慮、攻擊行為、或是違法行為,以及那些可能與不良少年一起在外閒蕩或是沒有朋友、沒有好朋友、被責備或取笑的青少年。
O’Keefe醫師認為,孩子若是個電腦高手,即使父母們社交技巧很好,卻還是不一定能溝通良好,交談是個起點,要談的主要問題是網站上的隱私控制以及為什麼隱私很重要、要貼的照片與訊息種類適當與否、以及社群網路上冒充為遊戲或其他娛樂的廣告本質。
父母們也要重視網站的限制年齡,例如臉書為符合聯邦隱私法律,限制13歲以上才可使用,年齡不足可能會被它影響做決定、想法、做法、或是直接影響健康。
家長的立場要堅定,人生有不同的階段,必須要21歲才能喝酒,18歲才能投票,16歲可以學習開車,至於臉書,你必須要13歲才能玩。
出處: WebMD Health News
作者: Brenda Goodman
審閱: Louise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