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長針眼是警訊 小心疲勞過度引起
衛生署豐原醫院眼科門診近來發現有許多患者就診說是工作太累感到疲倦,隔天早上眼皮脹痛眼瞼周圍就長出了紅腫的小膿包;經醫師診斷是「針眼」所引起的,施予小手術將膿包割開引流膿液,藥物治療二、三天後不舒服的症狀已獲改善。
眼科楊逸儒主任表示,人的上下內眼臉分佈著許多分泌油脂的小腺體,這些油脂分泌的開口就在眼臉邊緣,油脂分泌進入淚水中,形成淚液的一部份。有些人分泌油脂的管道不順暢,導致油脂堆積,這些油脂對人體表面的細菌而言不啻是營養大餐,於是造成細菌的繁殖,形成感染,便形成俗稱的針眼,正式名稱為「麥粒腫」。
鄭姓患者就診時說,最近工作忙碌,時常加班趕件,睡眠品質不好,常常感到疲倦,開始的時候是眼睛周圍感到腫脹不舒服,後來黏黏的分泌物變多,眼瞼的部分長出了小膿包,還被同事笑說是不是看了什麼不該看的東西;後來周圍也有同事有相同的情形,還懷疑是遭到她傳染的。
楊逸儒說,「針眼」臨床症狀早期會感覺眼皮局部紅腫,合併抽痛或腫痛,觸壓會摸到有疼痛的小硬塊,隨著感染加劇紅腫範圍擴大,原先的小硬塊會形成膿包,最後會往外由皮膚或向內由結膜破出排膿。
治療在早期以局部抗生素眼藥水或藥膏擦拭,如果症狀較嚴重,可加上口服抗生素及熱敷,通常數天內就會改善而吸收。若沒有吸收或來不及用藥就已形成明顯膿包,那就要做切開排膿的小手術。傳統民間拉眼角治療針眼的主要為按摩作用,使排出受阻的油脂能夠順利排出,感染也會獲得改善。
臨床上一種霰粒腫與麥粒腫類似,它也是皮脂線阻塞,但造成非感染性因發炎而形成的肉芽腫,從眼臉上可摸到或看到一或數個不紅不痛的皮下腫塊。其治療方式則是類固醇藥水與熱敷,若無法吸收則需切開刮除,一但霰粒腫合併感染,其症狀就跟麥粒腫非常相似,其治療方式亦是以抗生素或切開排膿。
楊逸儒主任提醒民眾,針眼主要是因為皮脂腺管道阻塞,細菌容易增生,加上如熬夜、過度勞累、壓力大、身體免疫力降低、細菌就容易作怪;現正值秋天季節變化之際,身體免疫力改變也有可能,若發現眼睛開始紅腫甚至有痛感,切記不要自己用手去搓揉,以免造成細菌感染或是二度傷害,嚴重的話還可能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輕忽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