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吃多、吃少 易致心律不整
很多人認為,魚是很健康的食物。不過丹麥最新研究發現,吃太多魚、吃太少魚都會增加心房顫動風險,一旦出現心房顫動,很容易就會產生心律不整症狀。研究指出,一星期吃兩次富含油脂魚類,罹患心房顫動的機率最低。
許多富含油脂的魚類含有「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丹麥奧爾堡大學醫院的托瑪斯‧里克斯醫師研究發現,飲食中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量與心房顫動發生風險似乎呈「U」字型,不管攝取太多還是太少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都比較容易罹患心房顫動,適量攝取的人罹病機率最低。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歐洲心律協會年會。
研究數據顯示,適度攝取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人罹患心房顫動風險減少約百分之十三。研究人員認為,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抗發炎,還能減少缺血性心臟病發生率,或許是這些因素而產生預防心律不整功效。
年齡越大,越容易罹患心房顫動。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當中,心房顫動盛行率超過百分之五。八十歲以上族群幾乎是每十個人就有一人有心房顫動。在歐洲,則有六百多萬人患有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最常見症狀為心律不整,由於心臟收縮出現問題,血液容易滯留,有時無法順利從心臟流到全身,因此很容易就會形成血栓。有研究發現,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比一般人多出五倍之多。
里克斯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患者往往身體不是很好,死亡率也較高,醫療支出更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如果可以透過改變飲食預防心房顫動,對大眾健康應該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