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天氣悶熱須注意 食物易滋生沙門氏菌

天氣悶熱須注意 食物易滋生沙門氏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沙門氏菌」是造成腸胃道疾病常見的致病菌,好發於每年5至8月炎熱季節。由於天氣潮溼酷熱,而給予沙門氏菌繁殖的最佳機會。其傳染途徑是經由糞口傳染、食用遭污染的水質或腐壞的牛奶、乳酪製品、肉類或海鮮等食物。

在臨床上依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可簡單分為兩型:第一型為傷寒及副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傷寒型,潛伏期較長約1至2週,近年來因醫療衛生進步,在台灣已較少見;第二型是常見的腸胃炎型,潛伏期較短約5到72小時,通常為12至36小時。症狀輕則噁心、嘔吐、發燒、腹痛、水便;重則血便、腹脹、劇烈腹痛、高燒不退,還可能引起腸炎或局部感染,發生在老人及幼兒時其症狀會較為嚴重。

沙門氏菌最適合生長的溫度為35至37℃,最適合生長的PH值約為6.5至7.5。因為其生長條件範圍廣泛,食物一旦遭到汙染,就可能在貯放過程中大量繁殖菌體,而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因此其最好的預防方法如下:徹底將食物煮熟,特別是肉類、家禽及蛋類(通常60℃、20分鐘或65℃、3分鐘可有效殺死沙門氏菌)。生熟食要分開處理,且應儲存於4℃以下或63℃以上,以防止二次汙染。食用蛋品時要特別注意,因蛋殼上約含有3萬個細菌,其中可能含有沙門氏菌,家中有嬰幼兒的家長,在碰觸蛋殼後一定要洗手,不要直接泡牛奶、餵奶或接觸嬰幼兒,以免將手上的細菌,直接傳染給抵抗力較差的嬰幼兒。抵抗力較差的老年人、孕婦及嬰幼兒等,應避免食用未經煮熟的蛋,有些民眾喜歡在吃火鍋時,加入生雞蛋調拌沾醬,也要注意把蛋殼洗乾淨,以免感染沙門氏菌。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