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

在台灣,65歲以上的女性,每4個人當中,約有1個人有骨質疏鬆方面的問題。
“骨質疏鬆”主要是:骨密度變得比較低,而強度就會變弱。骨頭本身就有-自然的造骨細胞,跟所謂的吃骨細胞,有些骨頭會因時間的老化,而必須利用吃骨細胞把它吃掉,之後,再用新生的造骨細胞,再造出新生的骨頭。這樣不斷的更新,使得人體骨頭的強度都處在良好的狀態。骨頭不只是在量的問題,還有質的問題,量的問題:只要做任何的骨質密度檢查,就可得知,若檢查出量不足,就會牽涉到質是否良好,是否有在持續更新。

有什麼食物對骨質疏鬆的預防很有幫助:
名稱     公克    鈣含量(毫克)   
小魚乾   100     1700
(心血管疾病、尿酸過高、膽固醇過高最好少吃)
牛奶     100     110  
黑芝麻   100     2000
海帶     100     1千多
(甲狀腺機能抗進,不適合食用)
金針     100     340   
木耳        100     270
(所含的膠質,除了可降膽固醇,還可調節免疫系統)
黃豆     100     216

人的骨本最巔峰的時期是35歲以前。

“骨質疏鬆”最主要的原因
跟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遺傳很有關係,但是,遺傳是沒有辦法改變的。若只是每天在家計算吃了多少含鈣的食物,效果是不會太顯著的,事實上,骨頭要有骨本,是需要很多的營養成分來一起配合,
第一要運動,骨頭是要有壓力,才會剌激造骨細胞去造骨,骨頭是需要要相對承受重力的,只要完全不動,就無法剌激到造骨細胞。
另外,維生素D-是幫助鈣質的吸收,其實,人體要先吃進維生素D,再來,就是要靠陽光在皮膚的表面將它活化,變成活化型的維生素D3。晒太陽的時間不用太久,不要選在日正當中,每天有晒二十分鐘就足夠了。其他如:維生素K、C,這些也都是鈣質非常需要的營養來源。

丹麥國際”骨質疏鬆症”期刊發布-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會增加體內的酸性,造成體內酸鹼的平衡上,可能產生一些變化,只要酸度比較高時,就會造成骨質的流失,喝太多會讓骨質變得比較脆弱;也會消耗人體鈣質,影響骨骼發展。每天攝取的食物,必需要有豐富的鈣質,汽水可以偶爾喝,但絕對不能當水來喝。
先前哈佛大學也有研究顯示:愛喝汽水的少女,骨折率是不喝汽水的3~5倍。醫生說:雖然台灣沒有確切的證據,不過為了健康著想,要解渴還是多喝水。
同時,也要戒菸,因為”菸”確實會影響骨本,”酒”也要少喝,一天喝80cc以內;另外,”咖啡”一天最好不要喝超過兩杯,在鈣質吸收的部分,會與咖啡的一些成分結合,使得沉澱在腸胃道裡,造成鈣質吸收困難。

在年輕時,每人每天要吃1千毫克的鈣,若個人飲食非常均衡,其實,就不需要額外補充鈣片。1顆綜合維他命裡,已經含有鈣質,也含有維生素D,若再補充鈣片,就會造成過量。不論是國內或者國外各大藥廠所出產,只要是衛生署核可,其實都是不錯的選擇。
鈣的形式有很多種,目前所用的鈣片,一般都屬於碳酸鈣,這是比較不容易被人體吸收,人體腸胃道最能夠吸收的其實是:檸檬酸鈣,其次是:乳酸鈣及葡萄酸鈣。  
所以,必須每天多攝取天然的食物,較適合人體,甚至在熬大骨湯時,加一些醋或檸檬汁,就比較容易釋放出骨頭裡的鈣質。
”鈣”的補充品,確實不能吃太多,若是吃天然食物,是很難會得到高血鈣症,有個案例顯示,若喝下不明來源的牛奶,加入太多的鈣,而得到了高血鈣症。當血中鈣濃度太高時,會直接影響心臟血管功能,而且造成生命的危險。

骨鬆的最主要原因:

1. 動脈硬化。
2. 缺乏運動。
3. 缺乏陽光。
4. 藥物。
5. 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質。

保住骨本的營養素
1. 鈣:黑芝麻、豆製品
2. 鎂:綠色蔬菜,海藻類。
3. 蛋白質:蛋、魚、瘦肉。
4. 膠質:豬腳、黑木耳。
5. 維生素C:花椰菜、柑橘類。
6. 維生素D:陽光中的紫外線。
龜廘二仙膠:在中醫上,被喻為可預防骨質疏鬆症,最好的一種藥材,提鍊需要八天七夜的時間,每年只有入秋到冬至適合提鍊,在購買前,最好選擇合格診所,或是有GMP藥廠販賣的,比較有保障。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