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陸軍婦女飛行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陸軍婦女飛行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有一群美國婦女不懈地為自己爭取著報效國家的權利。這些愛國者並不僅僅滿足於跟隨Rosie the riveter(傳奇的鉚工羅西,她是當時一幅宣傳海報上虎背熊腰的女子,代表著二戰時期在工廠的勞動婦女的強壯形象)的號召去參加民間勞動,她們還夢想著要駕駛軍用飛機去征服藍天。這些美國陸軍婦女飛行隊(WASP)成員經受著眾多的懷疑、嚴苛的訓練和危險的任務,卻一度沒有得到官方承認的軍人身份和應有待遇。然而,這些與眾不同的女性依然堅持了下來,並為美國的戰事和軍事航空的未來作出了卓越的貢獻。WASP 向世人證明了一點:女性在座艙中並不比男性遜色!


鉚工羅西

空中巾幗

在二戰的最初幾個月,兩位女飛行員——Jacqueline Cochran (著名女飛行家,在當時的各項飛行賽事上大出風頭)和Nancy Harkness Love,同時提議陸軍航空隊應訓練女性飛行員參與軍事任務。然而,這兩位飛行員卻互不知道對方提出建議的事,儘管她們提出的具體意見驚人地相似——女性可以擔負諸如飛機轉運之類的任務,從而能讓更多的男性從這類任務中擺脫出來,去參加戰鬥。這兩人的建議隨後各自被拒絕了,因為在當時,男性飛行員數量充足,而且軍隊中也沒什麼動力可以促成婦女參與飛行。

戰爭的進一步擴大使得戰爭的需要勝過了軍事上的傳統,兩個由女飛行員組成的單位終於成立了。其中一個是由Love 領導的婦女輔助飛行轉運中隊(WAFS),這是一支為軍事空運司令部(ATC)進行飛機飛行轉運的實驗性中隊;Cochran 則領導著另一支部隊:​​婦女飛行訓練支隊(WFTD),它是WAFS 飛行員的訓練單位。在1943 年8 月,兩支部隊合二為一,組成美國陸軍婦女飛行隊(WASP)。


Jacqueline Cochran 的制服照


Jacqueline Cochran 在戰後和查克·耶格爾的會面


Nancy Harkness Love 是推動婦女走向軍事航空領域的另一位先驅


婦女輔助飛行轉運中隊(WAFS)的飛行員們

取得銀質飛行翼章

在1943~1944 年間,有25,000 名婦女申請接受WASP 的飛行訓練,其中有1,830 人的申請被批准,而最終完成訓練、成為飛行員的只有1,074 人。當時,這些學員自費前往位於德州Sweetwater 的訓練營,然後暫住在Bluebonnet 旅館裡。隨後,她們住進了位於Avenger Field 的兵營的六人間。

在訓練期間,這些婦女們穿著肥大的陸軍機械師工裝褲,一般是44 碼或更大。拜德州西部的大風和長時間的訓練所賜,MM 們的髮型和妝容全都變得亂七八糟、疏於打理。除了鬼天氣之外,野生動物帶來的“驚喜”也不能不提,在一次單飛任務中,當飛行員向自己右方看去時,猛然發現有條大響尾蛇正在向自己蠕動!幸運的是,這條蛇隨後就被螺旋槳的滑流吹到了空中。在這次事件過後,所有的飛行員都會自覺地檢查自己的駕駛艙,尤其是在每天的第一次飛行之前。

對於一名WASP 飛行學員來說,沒有哪天能比飛訓結業日更讓她感到自豪了。在這一天,她會得到那枚銀質飛行翼章,並被編為正式任務人員。每位女飛行員都置辦了一身行頭:一套夏天穿的卡其色襯衫、褲子和冬天穿的陸軍綠色華達呢制服。到了1944 年春天,女飛行員的服裝確定為藍色。實際上,WASP 是第一批穿上“空軍藍”的飛行員。



Avenger Field 鳥瞰以及在這裡訓練的女學員們



地面教學


女飛行員們胸前佩戴的銀質飛行翼章


藍色的女飛行員制服


時任陸軍航空隊司令的“美國空軍之父”阿諾德將軍在結業典禮上檢閱女飛行學員


加入WASP 的甚至還有亞裔女性,例如這位李月英(Hazel Ying Lee)。1932 年,她曾經想加入中華民國空軍,無奈不能如願。1944 年11 月,Lee 在駕駛P-63 戰鬥機時發生撞機事故,兩天後傷重不​​治。她生前曾駕駛過70 種不同的飛行器

WASP 的標誌同樣給女飛行員們帶來了獨有的自豪感,那是一個被稱作“Fifinella”的帶翅膀小女妖。“Fifinella”的圖標被縫在了每一位女飛行員的飛行夾克上。

WASP 的行動使命就和女人們自己一樣多變。有些人轉運飛機,另一些則負責空運管理或醫護人員。甚至還有個MM 是負責在周日的空閒時間把一個牧師運到偏遠的亞利桑那州陸軍基地去,以使那裡能舉辦彌撒。此外還有很多諸如拖靶和試飛經過維修或改良的飛機之類的危險任務。WASP 的女飛行員甚至還被安排去駕駛過B-26 和B-29 轟炸機,來向男飛行員們證實這些飛機其實很好開。女飛行員們偶爾還會噹噹飛行教官,坐在副駕駛位置上帶著男飛行員獲取必要的飛行小時數。


帶翅膀小女妖Fifinella,她和B-17 上的孟菲斯美女一樣意義重大


B-17 座艙中的女人們



駕駛B-26 與B-24 的飛行員們


駕駛P-38 的女飛行員

不過,WASP 並沒有被正式編入軍隊,它其實是美國民間服務體系的一部分。這意味著女飛行員們並不能享受軍隊待遇——諸如健康保險和退役優待等等。作為志願組織的成員,WASP 飛行員隨時都可以提出辭職,當然真這麼做的人很少。

令人悲傷的是,儘管不屬於正規部隊,仍有38 名WASP 飛行員或學員在任務中喪生。由於非軍人的身份,她們不能享受到儀仗護衛和官方提供的喪葬服務等男飛行員能享有的待遇。更讓人受不了的是,她們的棺木上居然還不允許覆蓋美國國旗!連她們的葬禮費用都是靠同學、同僚和朋友們發起募捐來支付的……


WASP 殉職人員總表,從左至右依次為:姓名、等級、培訓批次、殉職日期、機型、地點

“大膽嘗試”的尾聲

1944 年12 月20 日,WASP 被解除了編制。女飛行員們被告知,國家不再需要他們,因為男飛行員已經可以接過她們的工作了。那些一度支持這些女人們的媒體也轉而反對她們(譯者註:媒體從來都不是東西)。看來,沒有人想讓一個女人去做“男人的工作”,尤其是在男人還能勝任的時候(譯者註:那些追隨Rosie the riveter 的號召走進工廠的女人們在男人們從戰場回來後同樣紛紛失了業。唉!~只能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就這樣,WASP 的女飛行員們回到了平民的生活中,而且也沒有得到任何退伍人員待遇。1949 年,空軍對原WASP 成員進行了一次招募,主要是想讓她們走上管理與支援崗位。在1,074 名WASP 飛行員中,只有115 人接受了招募。雖然這些人中有25 人成為職業軍官,但她們再也沒被允許駕駛過任何軍用飛機。

1972 年,前WASP 成員們重聚一堂,在談話中,她們回顧起了過去受到的種種不公平待遇。當WASP 成員在1974 年又一次聚會時,她們已經組成了一個帶有軍事色彩的委員會(來爭取自己的權益)。經過了三年的多方政治運作,她們的努力終於奏效了。在1977 年,一部有關承認WASP 在軍隊中地位的法律獲得通過,WASP 成員們終於能和其他退役軍人一樣,獲得公正的歷史評價。這是對這些勇敢女人們的最好報答!


戰後的會面


前WASP 成員Elizabeth Magid 的葬禮,她的金質骨灰盒在空軍儀仗兵的護衛下,像一名真正的軍人那樣安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她得到自己應得的歸宿

WASP 華裔成員介紹


李月英(Hazel Ying Lee,華裔,祖籍廣東台山)

1912 年,李月英出生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Portland)一個小康之家,父親經商,母親是傳統的家庭主婦,照顧八個孩子。在社區的讚助下,李月英得以成為1932 年建立的波特蘭中華航空學校首期32 名畢業生中的成員。1933 年,月英從海路搭船回國去投奔中華民國空軍。與她們同往的男同學都參軍了,但是月英卻遭到了拒絕。


1942 年夏天,李月英突然聽說杰奎琳.科克蘭在休斯敦建立了婦女飛行訓練支隊(WFTD),專門訓練負責女飛行員。她立刻報了名,因為這個機會使她既可以為美國效力,又可能有機會運一些飛機去中華民國與日本侵略者作戰。



1943 年8 月,婦女飛行訓練支隊和另一支女飛行員隊伍合併,正式成立了婦女飛行隊,李月英是這支隊伍的首屆學員。對這支女飛行員隊伍作過專門研究的弗格斯在《銀色翅膀》一書中對李月英有這樣一段介紹: “當來自休斯敦的43-W-4 班的女戰士們駕駛著PT-19 飛機與在Avenger 的同學們匯合時,在這個新的隊伍裡有一張與眾不同的面孔:李月英是一個瘦身材、大嗓門、黃皮膚的來自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華人女子。同學們都覺得她有點土氣。她長著虎牙,面孔扁扁的,胸脯平坦。她總是把她漆黑的頭髮扎在腦後或塞在帽子底下,從遠處看很難判斷她是男是女。可是月英時常爆發的爽朗可愛的笑聲使她成為基地上最受歡迎的飛行員。她也總是很幸運,總有辦法轉危為安。”她的幽默感確實讓大家難以忘懷,也很淘氣,惡作劇的功夫屬一流。例如她用口紅在自己與同事的飛機機翼寫上中國字,還有一次她開一名身材肥胖的女飛行員玩笑,在對方的機尾寫上“肥臀”的綽號。

1944 年9 月,李月英因她的優異表現,被徵召至德州的驅逐機飛行學院接受了多種單引擎戰鬥機的飛行訓練。不久後,李月英與其他同時受訓的六名WASP 女飛行員以及27 名男飛行員一起畢業,返回第三大隊繼續執行飛行任務。她也是少數幾個為美軍運送戰鬥機的女飛行員之一。



1944 年11 月23 日,李月英奉命執行將P-63“眼鏡王蛇”戰鬥機運送至蒙大拿的任務。對這種任務她並不陌生,因為戰爭期間她與其他女飛行員已運送了五千多架戰鬥機至Great Falls 空軍基地,這些戰機的最終目的地是蘇聯。但是這一天的任務卻成為了李月英的最後飛行。當天下午兩點左右,就在李月英要在Great Falls 基地降落的同時,她的前方突然有另一架飛機突然飛近同一跑道準備降落,這架戰機通訊系統故障,飛行員根本無法聽從塔台地指揮,只好自作主張。結果他的飛機與正在爬高、規避的李月英的飛機相撞,兩架飛機同時爆炸。兩天後,也就是1944 年的11 月25 日,這位巾幗英雄因傷重不治,當時年僅32 歲。WASP 在二次大戰期間共有38名飛行員不幸喪生,李月英是最後一位。

她的故事,經由美國記錄片導演Alan H.Rosenberg 與華裔製片譚立人(Montgomery Hom)等人拍攝成記錄片《短暫的凌空飛翔:駕駛戰鬥機的女人李月英》(A Brief Flight: Hazel Ying Lee and The Women Who Flew Pursuit)在美國公共電視台(PBS Station)播出後,在美國,特別是在華人社區引起強烈的反響。談到李月英對飛行的熱愛時,她的妹妹Frances Tong 說:“姐姐堅持要去做這件自己夢想的事,她熱愛冒險,因而她做成功了這件當時傳統的華人女性不可能去涉及的事!


朱美嬌(Margeret Maggie Gee,華裔,祖籍廣東台山)

朱美嬌,英文名音譯為朱瑪吉,1923 年生於加州柏克萊市,年少時有志飛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她在麥爾島海軍船廠做繪圖員。在這裡,朱美嬌和兩個女同事成了密友。每天午休時分,她和白人女孩簡、菲律賓族裔的瑪麗三人就會在女洗手間外的休息室聊天。這三個女大學生個個自命不凡,她們都覺得自己可以做比繪圖更重要的工作。曾經接觸過一些飛行課程的瑪麗提議說她們應該當女飛行員。美嬌第一次聽說內華達的航空學校的學費只要800 美元。為了學習飛行,她開始積攢每一分錢。

1943 年年底,美嬌和她的好友們請假離開了她們的工作崗位,登上了去內華達的巴士。在那裡她們體驗到了飛行帶給她們的前所未有的興奮和榮耀。兩個月之後她們受訓完畢並接受了婦女飛行隊的面試。不久之後,軍隊上的通知就來了。因為眼睛近視,瑪麗沒有被錄取,而簡和美嬌則雙雙應徵入伍。美嬌家裡的每一個人都以她為榮。

1944 年2 月,美嬌成了繼李月英之後加入婦女飛行隊的第二個華裔婦女。她是全班107 名女青年中唯一的華人。這支隊伍中大多是白人,雖然有八名非裔女飛行員遞交了申請,但沒有一個被錄取。幸運的是華人這一次沒有受到歧視;戰爭居然讓朱美嬌這樣一個普通的華人女孩成了婦女飛行隊這個精英集團中的一員。美嬌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婦女飛行隊的訓練項目安排得十分緊湊,每人得通過一項又一項的考試。有一天美嬌飛回基地時比原定的時間晚了一點。其他的同學們都在歸隊後站在基地看著她降落,她想乘此機會表現一番,來一個乾淨利落的漂亮的著陸,可是因為註意力不夠集中,飛機失去控制離開了跑道,在地上轉了個大圈。因為這個事故美嬌差一點被淘汰。婦女飛行隊前後共接收了將近2,000 名學員,但是只有1,074 人合格畢業。但是美嬌完成了所有的訓練項目並被授予​​銀翼勳章。分配到拉斯維加斯空軍基地的婦女飛行隊中隊以後,美嬌當上了飛行教練。她給男飛行員開課,還負責運輸軍用飛機的工作。

朱美嬌的哥哥朱彼得也是飛行員,二戰期間在“飛虎隊”服役,一直在中國戰區同日本作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