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C-17“環球霸王III”運輸機

C-17“環球霸王III”運輸機


C-17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短場起降(STOL)的飛機,這也是美國空軍戰略空運思想的結晶,那就是把物資直接運輸到前線的簡易機場。

C-17的起源要追溯到70年代的先進中型短距起降運輸機(AMST)項目,這是一個研製C-130後繼機的專案,需要噴射式運輸機具備很強的短場起降能力,波音的YC-14和麥道的YC-15最後進入到原型機製造階段。
YC-14為了增加升力,採用了類似AN-22的上表面吹氣襟翼技術,安裝在機翼上方的渦扇發動機的噴流從機翼上方流過,並沿展開的襟翼向下偏折,產生的推力向量和引射雙重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機翼的升力。

麥道的YC-15則採用外部吹氣襟翼技術來增升,也就是直接讓發動機噴流沖涮襟翼,噴流通過多縫襟翼後向下偏折。

YC-15的吹氣襟翼,襟翼要直接面對高溫高速氣流的沖涮,對材料的要求很高。YC-15在裝載150名士兵或36.7噸的貨物時,也能要在572米長度之內的跑道上起降。

圖為演示短場起飛的YC-14,總體上而言,YC-15的外部吹氣襟翼更接近傳統襟翼,付出的重量代價也較小。
但AMST專案最後因開發費用過高和飛機性能並不明顯好於C-130而取消。

麥道公司通過AMST項目積累了豐富的運輸機短場起降技術,如外部吹氣襟翼、超臨界翼型、反推裝置等,也為公司贏得80年代美國空軍C-X項目的招標打下基礎。

1980年10月15日美國空軍發佈C-X招標書,想要獲得一種能夠取代C-141“運輸星”的新一代運輸機,要求既能像C-5“銀河”那樣裝下大尺寸貨物,也能像C-130“力士型”那樣在前線簡易機場起降。波音的方案仍採用上表面吹氣襟翼技術,只是改成三發佈局。


洛克希德的方案看起來就是架縮小的C-5,由於公司沒有經過AMST的錘煉,所以增升技術方面表現平平。

麥道的方案沿用了外部吹氣襟翼,與波音相比更接近傳統佈局,1981年8月28日美國空軍宣佈麥道獲勝。

1984年C-17完成基本設計,1985年12月,麥道獲得總金額34億美元的研製經費,C-17進入真正的發展階段,將製造包括原型機在內的六架全尺寸試驗機。

1991年1月2日,第一架C-17 87-0025 T-1在麥道長灘工廠下線。

1991年9月15日,T-1從長灘起飛開始了耗時2小時的首飛。

在首飛中飛機一路飛向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將在這裡展開一連串的試飛。

T-1在愛德華茲降落的情景,這張照片上有機組的簽名。

1991年8月,美國空軍開始培訓C-17飛行員,1993年5月南加州查爾斯頓空軍基地的第437聯隊第17運輸中隊接收第一架C-17。
1993年2月5日,美國空軍宣佈C-17的綽號是“環球霸王 III”,繼承了道格拉斯C-74(環球霸王 I)與C-124(環球霸王 II)的傳統。

C-17可以執行全面的運輸任務,如人員運輸。

大件貨物運輸。

空投任務。

傘兵任務。

客貨混裝。

貨艙寬5.49米,長26.82米(包括貨艙門),高3.8(最高處4.11米),地板經過加強,就算運輸55噸重的M1主戰坦克也毫無壓力,最大載重量78噸。


C-17貨艙尺寸的詳細資料,短板就是頂部的翼盒佔據了一些空間,導致貨艙高度不連貫,影響了大尺寸超長貨物的運輸,不過這對美國空軍來說不重要,因為C-17和C-5可以很好地互補。


C-17貨艙中的中央翼盒。

C-17甚至還可以發射彈道飛彈,在美國THAAD飛彈防禦系統試驗中,C-17在空中發射了模擬中程彈道飛彈的火箭靶子。

C-17的絕活就是短場起降,可在915米長的未經鋪裝跑道上降落,這都要歸功於F117-PW-100發動機的反推裝置。

F117-PW-100發動機的民用型號是PW2000,涵道比6.0,最大推力170.81–194.54千牛。PW2000系列發動機首先被波音757客機採用,這是第一種採用全機數位式(FADEC)控制系統的發動機。F117與PW2000相比增加了一套可在飛行中使用的反推力裝置,可以讓C-17快速下降,還能幫助飛機在傾斜地面轉彎。

發動機短艙兩側有一對渦流發生器,在大迎角爬升時產生的渦流可以流過機翼上表面,吹除附面層並降低發動機短艙周圍亂流對機翼的不利影響。

正在降落中的C-17,可以看到為了承受高速高溫噴流的衝擊,正對尾噴管的襟翼下表面做了特殊處理。


C-17在設計上借鑒了很多客機的成熟技術,如PW2000發動機、發動機艙擾流片,以及翼梢小翼。這個裝置可以減少翼尖渦流阻力,提高燃油經濟性。

在未鋪裝跑道上起降的關鍵是降低輪胎的地面壓力,出於降低機身的需要,C-17並沒有採用客機慣用的多輪小車式起落架。C-17的主起落架一共有12個輪胎,左右各一組,每組6個輪胎,前起落架有2個輪胎,主起落架旋轉90°向裡收入機身兩側整流罩內。該機能在18.3米寬的跑道上起落,在90x132米的停機坪上機動。

主起落架放下後,起落架支柱會頂出整流罩,所以開了兩個小艙門。

C-17在未鋪裝跑道甚至是沙漠降落時,反推裝置有助於防止發動機吸入砂礫,在降落時機翼上表面的擾流板也會升起幫助減速。

C-17從未鋪裝跑道上起飛,揚起漫天沙塵。在這種場地起降,對C-17的發動機和起落架都是嚴峻的考驗。

C-17採用雙人制機組外加一名裝卸長,圖中是正在執行訓練任務的C-17,駕駛艙後面坐著兩名學員。

C-17的正副駕駛都有戰鬥機式樣的HUD抬頭顯示器,所有的飛行參數一目了然。

C-17和C-5大小最直觀的對比,雖然尺寸相差懸殊,但C-17的貨艙寬度和C-5相同。

英國皇家空軍是C-17的第一個外國客戶,採用租借方式從波音獲得了8架C-17。

2006年4月,澳大利亞政府宣佈購買4架C-17,合同總價值約20億美元。2012年3月20日,澳大利亞國防部宣佈繼續增購2架C-17。

2006年6月,加拿大將宣佈投資幾十億美元採購新型軍用運輸機,其中包括4架C-17。2007年7月23日,加拿大的第一架C-17進行了首飛。

卡達空軍的C-17並沒有塗上低調的軍用偽裝,看起來就像一架民用機。2008年7月11日,卡達正式採購兩架C-17,2009年底又增購兩架,2012年12月10日第四架也是最後一架C-17交付卡達。

2010年1月7日阿聯酋宣佈購買6架C-17,2011年5月10日前交付完畢,阿聯酋之後又增加購買了5架。

2009年11月印度國防部決定購買10架C-17而不是價格只有其1/3的伊爾-76。2013年6月12日,波音公司向印度空軍交付第一架C-17。

C-17最後一個客戶是科威特。科威特在2010年和2013年分別購買一架C-17,其中第一架在2014年2月交付。

美國空軍總夠訂購了223架C-17,最後一架已於2013年9月2日交付。由於沒有更多的外銷訂單,波音公司表示,將於2015年年中關閉C-17軍用運輸機的生產線,比原計劃提前三個月。為了挽救C-17,波音推銷該機的民用型BC-17貨機,但無人問津。

總上所述:
能夠擁有這樣規模的戰略運輸機隊是所有大國的所追求的目標。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