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美軍「小鷹級」航空母艦

美軍「小鷹級」航空母艦

1


2


3


4



小鷹級航空母艦是美國最後一代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60100噸,艦上可搭載80架各種類型戰機。小鷹級航空母艦除了首製艦「小鷹」號外,又建造了「星座」號、「美國」號、「甘迺迪」號。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海軍的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是「甘迺迪」號(CV-67),它是「小鷹」級的第4艘,但由於變化稍大一些,所以國外也將其單列為一級--「甘迺迪」級,其實它與「小鷹」級是相差無幾的。其用途是作為戰術任務平台及戰略平台。

1、CV-63「小鷹」號1961年服役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開始建造日期:1956年2月27日

  下水日期:1960年5月21日

開始服役日期:1961年4月29日

「小鷹號」航空母艦(USS Kitty Hawk CV-63)是美海軍小鷹級航空母艦的首艦,是在福萊斯特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最早於1961年進入現役。「小鷹」級航空母艦在總體設計上沿襲了福萊斯特航空母艦的設計特點,其艦型特點、尺寸、排水量、動力裝置等都與福萊斯特級基本相同,但小鷹級航空母艦在上層建築、防空武器、電子設備、艦載機配備等方面均做了較大改進。

  

「小鷹號」航空母艦由紐約造船廠建造,1961年時的總造價為4億美元,艦長323.8米,艦寬 76.8米,甲板總面積16592平方米,約有3個足球場那麼大,能搭載70餘架各型艦載飛機;飛行甲板的彈射跑道長度為80米,降落跑道為36.5英呎;航空母艦吃水深度11米,標準排水量60100噸,滿載排水量86000噸。

  

「小鷹號」航空母艦從底層到艦橋頂部共有11層,約有18層樓高,總計有2400 余個倉室。其中從底部起1-4層為燃料倉、淡水倉、武器彈藥倉和輪機倉,5-6層為艦員居住倉、食品庫、餐廳和行政辦公室,7-8層為艦載機維修間、維修人員的居住倉,9-10層則為機庫、戰鬥值班室和飛行員餐廳。「小鷹航」母甲板上的島式建築也有8層之多,分別是消防、醫務、通信、雷達等部門和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司令部。

  

「小鷹號」航空母艦由四台蒸氣發動機驅動,總計28萬馬力,最高航速可達32節,在航速30節時續航力為4000海里,在航速20節時續航力可達12000海里;艦上的電力系統可提供14000千瓦的電力,燃油儲量為7800噸,航空汽油儲量為5800噸。

  

由於「小鷹號」航空母艦上載艦員人數眾多,其各種生活配套設施也十分完備,共設有1座海上醫院,65張住院病床,6個手術室;4個百貨商店,1個郵局,2個理髮室,1個洗衣房等。「小鷹號」航空母艦上還裝有2400部電話和網路 ,可以收看6個頻道的有線電視節目。

2009年5月12日在普吉特·桑德海軍船廠中繼維修場(位於佈雷默頓)退役。該航空母艦服役了48年。至此,美國海軍擁有的全部11艘航空母艦均為核動力航空母艦。

當時「小鷹」號航空母艦艦長托德·塞科新(Todd Zecchin)合上了該艦的甲板日誌,該日誌記錄了該艦自1961年4月29日服役以來在碼頭和海上發生的大小事件。之後在該艦上的一個小型儀式中,塞科新將該艦控制權交給了船廠廠長馬克·惠特尼。

「小鷹」號航空母艦於2008年5月28日離開日本橫須賀,之後造訪了關島和夏威夷,並參加了第21屆環太平洋演習,2008年9月2日抵達佈雷默頓,開始為最終退役做準備。之前十年該艦一直駐紮在日本橫須賀。

先後有10萬名左右艦員或航空聯隊人員在「小鷹」號航空母艦服役過。自19998年以來,「小鷹」號就成為了美國海軍最老的一艘現役艦艇。現在「小鷹」號退役後,這個頭銜落到了「企業」號航空母艦(CVN 65)身上。「小鷹」號也是美國海軍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在「小鷹」號的一生中,共進行了407507次艦載機阻攔作業,進行了448235次彈射作業。退役後,「小鷹」號將停留在佈雷默頓,並成為美國「封存艦艇計劃」的一部分。

2、CV-64「星座」號1961年服役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星座號航空母艦於1957年9月14日於紐約海軍船廠開工建造。星座號在建造過程中,曾發生火災,損壞嚴重。1960年10月8日下水,1961年10月1日建造完成,1961年10月27日服役。該艦服役後一直以加州的聖地牙哥海軍基地為母港。

  

服役後該艦隸屬於美國太平洋艦隊,艦上搭載第2艦載航空聯隊,常規情況下裝備艦載機76架,通常由2艘導彈巡洋艦、3艘驅逐艦、1艘導彈護衛艦。2艘核潛艇和1艘快速戰鬥補給艦擔負護航。

  

1964年8月4日美軍挑起北部灣事件後,星座號航空母艦便於次日出動艦載機轟炸北越,是美軍發動全面侵越戰爭後第一艘參戰的攻擊航空母艦。

  

1975年6月30日,星座號被改裝為多用途航空母艦。在1990年7月到1993年3月3日於費城海軍船廠根據美國海軍艦艇延長服役年限計劃進行改造檢修,使它的服役年限得以延長大約15年。原計劃打算1998年取代部署在日本的獨立號(USS Independence CV-62),但發現其狀態比小鷹號差,艦體和設備的狀況不是十分理想,美國海軍決定縮短其服役年限,而計劃於2003年退役。儘管如此,改造後的星座號仍然是當時美國最先進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之一。它配有全球衛星通信系統、自動鑑別和跟蹤系統等先進設備。

  

2002年11月22日上午,以星座號航空母艦為首的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被派往波斯灣參加美伊戰爭。

星座號航空母艦曾出現於2001年的電影《珍珠港》。在電影中星座號航空母艦扮演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場景為B-25米切爾型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起飛,執行空襲東京之任務。

  

2004年8月6日電影《Tiger Cruise》 (August 6, 2004),劇情主要圍繞著星座號航空母艦上展開。

3、CV-66「美國」號1965年服役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美國」號是「小鷹」級的3號艦,其標準排水量為60100噸,滿載排水量達81123噸,艦長323.6米,艦寬39.6米,吃水11.4米,其動力裝置為4台蒸汽輪機,最大功率205.9兆瓦,最大航速為32節,以20節航速巡航時可連續航行350小時,12000海里。飛行甲板長318.8米、寬 76.8米,相當於3個足球場那麼大,載有1個航空母艦艦載機聯隊,82架各型飛機,擁有4部飛機升降機和4座蒸汽彈射器,每隔30秒即可彈射1架艦載飛機升空。

「美國」號航空母艦採用封閉式艦首,微凸式方尾,艦體從艦底至飛行甲板形成整體的箱型結構,加強了艦體強度,各要害部位均有裝甲防護。該艦共有1500個艙室,從艦底至飛行甲板有10層,艦橋為7層,共17層。最下面幾層是燃料、淡水、武器彈藥艙和輪機艙;第5、第6層是水兵住艙、行政辦公室、食品庫和餐廳;第7、第8層是艦載機維修間和維修人員、雷達操縱人員的住艙;第9、第10層是機庫、戰鬥值班室和飛行員餐廳。而10層以上為島式上層建築部分,由下而上分別為消防、醫務、飛彈、電梯人員住艙、工具、通訊及電氣材料庫、軍官住艙、司令部及艦長、參謀人員、新聞人員工作室和休息室。

該艦貯有燃油7800噸,航空汽油5882噸,航空彈藥1600噸。配備有SPS-48C/E三坐標雷達,SPS-49對空雷達,SPS-10F或 SPS-67對海搜索雷達,l×MK-23目標指示雷達,6×MK-95導彈火控雷達,SPN-41、42、43A、44飛機進場控制雷達,SPN-64 導航雷達,SQS-23聲納。

「美國」號航空母艦除了裝備各型作戰飛機外,還裝有其他自衛武器。該艦裝有3座北約「海麻雀」對空導彈發射架,每座裝有8枚導彈,各有一部MK78火控雷達,用於目標跟蹤和制導。艦上還裝有3套「方陣」近程武器系統,用於對抗150-500米距離的空中目標。此外,還配備有各種電子戰設備。

2005年4月19日美國號被拖離費城舊軍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根據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事先精心策劃的方案,美國海軍水面、水下、空中兵器對其實施了「實彈攻擊」,另外「美國」號航空母艦本身也在多處安裝了高爆炸藥。在抗了整整25天的狂轟濫炸之後,這艘曾叱咤風雲的鋼鐵巨獸,船體於當地時間5月14日上午11時30分開始大量進水,然後默默地沉入大西洋。這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被炸沉的最大型戰艦。在冰冷的海水即將淹沒「美國」號航空母艦之前,實驗現場的美海軍官兵集體向其行禮致敬。服役時參加過很多次美軍的作戰行動,退役後「沉沒」於大西洋底,為美國軍方設計建造下一代航空母艦提供了大量的數據。

美國對此次試驗採取了保密措施,並沒有公佈試驗結果和數據。但是,從狂轟濫炸25天這個事情來看,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美國對待航空母艦抗沉性能的追求。

4、CV-67「甘迺迪」號1968年服役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美國甘迺迪號航空母艦是小鷹系列航空母艦的改進型。最初計劃設計成核動力,後來由於價格的因素而取消。紐波紐斯船廠建造,開工於1964年10月22日,1967年5月27日下水,1968年9月7日服役。

2007年3月22日,美國海軍舉行「約翰·甘迺迪」號航空母艦退役儀式。美國退役航空母艦「約翰·甘迺迪」號(CV67)於3月17日離開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站,被拖往美國海軍在費城的艦艇封存場。在美國海軍部長作出該艦最終處理決定之前,將在此進行封存。

  

「甘迺迪」號的封存意味著該航空母艦雖然退出現役,但處於安全保存的狀態,一旦有緊急情況發生需要航空母艦,該航空母艦可以隨時重新入役。

「甘迺迪」號航空母艦(CV-67)以美國第35任總統甘迺迪的名字命名。被軍界暱稱為「大塊頭約翰」1967年5月,甘迺迪9歲的女兒卡羅萊娜參加了命名儀式並剪綵。1968年9月7日,「甘迺迪」號開始正式服役,當時它是一艘攻擊型航空母艦,編號為CVA-67,到了70年代初期,它的編號改為CV-67,這就意味著它將負起包括反潛功能在內的全面海上作戰任務。當時正值冷戰時期,「甘迺迪」號第一次海外執行任務就是到地中海地區遏制蘇聯的勢力擴張。20世紀70 年代,它曾7次被部署在地中海海域,第9次海外部署時進入印度洋。它多次給美國海軍立下「汗馬功勞」,多次受到嘉獎。1989年,美國與利比亞交惡,從「甘迺迪」號起飛的F-14Tomcat戰鬥機擊落了兩架利比亞米格-23戰鬥機。

「甘迺迪」號航空母艦參加過的最為重大的海外軍事行動是20世紀90年代的「沙漠盾牌 」和「沙漠風暴」。當時它率領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從地中海進入紅海,並成為美軍「紅海戰鬥部隊」司令的旗艦。1991年1月16日「沙漠風暴」行動開始後,這艘航空母艦對伊拉克共進行了114輪打擊,航空母艦上飛機出動2895架次,總共飛行11263 個戰鬥小時,使用了3.5萬噸彈藥。這次戰役之後,它又被部署在海灣,強制伊拉克執行禁飛區規定。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