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英國的泰晤士河九曲十八彎,靜靜流過古都倫敦。離倫敦塔橋不遠,泊著1艘老式戰艦,它是英國皇家海軍退役戰艦「貝爾法斯特」號————座戰艦博物館。
博物館館長「喬恩·溫澤爾」先生寫道:「『貝爾法斯特』號是巡洋艦,1938年下水,二戰和朝戰立功,是皇家海軍20世紀前半葉建造的大砲巨艦的唯一倖存者,也是第二艘以國家名義保留下來的戰艦,另1艘是納爾遜將軍的旗艦『勝利』號。」(註:1艘19世紀初的帆船,現存英國朴茨茅斯海軍博物館內)。
洋艦可上溯到帆船時代,當時大型風帆護衛艦可遠離艦隊,獨立於遠海作戰。19世紀中葉,風帆戰船為蒸汽艦所代替,後來又出現鐵甲巡洋艦,用於護航和海上巡邏。一戰後,列強給巡洋艦下了新定義,即以艦載火炮口徑來命名巡洋艦大小。「貝」艦便以其6英吋(152毫米)火炮而得名。這一時期,各國不僅仍用巡洋艦護航和巡邏,且還賦予其進攻任務,如為登陸戰提供火力支援。
「貝爾法斯特」號艦簡史
「貝爾法斯特」號當時被認作最先進的戰艦之一,1936年開工,造價215萬英磅。1939年8月二戰爆發前20多天,該艦以旗艦身份編入英海軍第18巡洋艦中隊,部署英北部奧克尼群島的斯卡帕灣。開戰幾個月,交戰雙方海軍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貝」艦的任務是攔截進出北海的德國商船,出師未捷先負傷,1939年11月21日上午時分碰響德國敷設的水雷,遭重創。此後18個月裡,「貝」艦一直呆在英國德文波特港內修理。
「貝」艦再次復出已是1943年2月。任務是為往蘇聯運送戰略物資的盟國船隊護航。整個1943年,「貝」艦是在北極冰天雪地裡度過的,時而護航,時而清掃航道水雷。官兵們不僅要與德國飛機和潛艇鬥,而且還要忍受寒冷天氣和惡劣海況的折磨。
1944年6月6月晨5時30分,「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成為諾曼底登陸戰的首批火力準備艦。「貝」艦大小口徑火炮齊鳴,艦體抖動著,硝煙掩住了主甲板。炮聲過後,岸上一座座德軍掩體飛上天。「貝」艦在海峽中一直活動到7月10日登陸戰結束,射出海軍在歐洲戰場上的最後一發砲彈。
韓戰爆發後,該艦來過遠東。1959~1962年蘇伊士運河危機,「貝爾法斯特」號又與英國海軍其他艦艇開往地中海。1963年8月,在服役24年、航程近45萬海里後,「貝」艦退役。在幾位前任艦長的鼓動下,本該報廢的「貝」艦泊到了倫敦泰晤士河上。1971年10月21日,即英國特拉法爾加海戰勝利日,裝飾一新的「貝爾法斯特」號向遊人開放。這也是目前倫敦惟一能反映英國海軍戰鬥和生活的博物館。
踏足「貝」艦
在精心保養下(每天耗資1千英磅),「貝」艦保留著退役時的樣子:艦長187米,舷寬21米,吃水6米,標準排水量11533噸,除了魚雷和高射機槍外,主要武器裝備包括4座三聯裝(12門)MK23型152毫米火炮、6座雙聯裝(12門)MK19型101毫米火炮和4座雙聯裝MK5型40毫米火炮。其中152毫米火炮射程可達20公里,從「貝」艦現泊位置,該炮可打擊倫敦市內任何目標,與今天的艦炮比,其威力也不遜色。只有身置其中,你才能真正感覺到當年歐洲列強如何拚命發展大砲巨艦海軍的情景。
為便於參觀,博物館把戰艦分為8個區域,起點從後甲板開始。後甲板也稱「軍官天地」。除值勤和做禮拜,水兵不允許到這一片甲板上活動。無論是軍官還是水兵,只要登艦,都要在此行禮。
英國人珍惜歷史、講究保存,在他人看作一般的東西,到了英國人手中便成了寶貝。在戰艦博物館上,沿後甲板前走,你可看見艦側走廊邊掛著一塊木製徽標:上邊是「貝」艦艦標,中間是「貝」艦左右銘,「我們用什麼來報答我們所得到的一切?」這也是英國貝爾法斯特市市民的左右銘。下邊則是「貝」艦的參戰記錄,包括:北極(1943)、諾曼底(1944)和朝鮮(1950~52)。
在戰艦博物館二區,除101毫米艦炮,還有救生筏和機庫。設計時,為保證近千名官兵逃生,戰艦兩側加裝了多艘救生筏。戰時,艦橋後邊那座7噸電動卷揚機時而把救生筏放下,時而又把救生筏吊起,總忙個不停。後來,英海軍拆除部分救生筏以搭載飛機。沒有飛行甲板,英國人發明了彈射器,把飛機彈上天;飛機降不到艦上,英國人就先把飛機降到離戰艦不遠處的海裡,而後再把飛機撈上來。早期艦載機的任務不是空中格鬥,而是超視距偵察。一般情況下,「貝」艦載有2架偵察飛機,放在艦橋後的機庫裡。1943年,「貝」艦裝備了遠程雷達,飛機被撤了下來。但戰艦博物館的多媒體設備還在向人們講述著當時飛機起降的故事。
永載史冊的驕傲之戰
最值得「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驕傲之戰是擊沉德國戰列艦「沙恩霍斯特」號。
二戰之初,德國海軍裝備了數艘大型戰艦,如「俾斯麥」號、「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歐根親王」號等,他們成雙出航,專打盟軍海上運輸船隊。這些排水量在數萬噸之重的巨艦打起運輸船來輕而易舉。德國「沙恩霍斯特」號與姊妹艦「格奈森瑙」號更是不可一世,首戰便在冰島海域擊沉英國輕巡洋艦「雷沃爾平迪」號,後又在1940年挪威戰役中,用主炮擊沉英國航空母艦「光榮」號。此後,兩艦結夥在北大西洋幹起打家劫舍勾當,先後擊沉23艘盟國商船。
英國海軍一直都在尋殲德國大艦,1941年5月,首先把「俾斯麥」號送入海底,接下來槍口便對準「沙恩霍斯特」號戰艦。「貝」艦作戰室和海圖室保存著這場戰鬥的全過程。站在陣陣濤聲、槍炮聲和指揮官口令聲中,你可親身經歷這驚心動魄的時刻。
1943年12月26日凌晨,英國皇家海軍總部向海上編隊發來情報,告之「沙恩霍斯特」號單艦出港,特令前往毀之。上午08時40分,英編隊旗艦「貝爾法斯特」號的雷達首先發現「沙」艦。9時30分,英艦開火。雙方在海上追打了一天。傍晚時分,「沙恩霍斯特」號已遍體是傷,動力失靈,艦炮被打啞,成了甕中之鱉。圍在它身邊的是英海軍包括「貝」艦在內的巡洋艦3艘、驅逐艦8艘。一陣魚雷齊射,3萬多噸「沙恩霍斯特」號像醉漢一頭栽進海裡。時間是 19時45分,地點是西經28°11′,北緯72°16′,水深275米。幾分鐘後,英艦上前搭救落水德國水兵,千餘水兵只有36人倖存。他們爬上救生筏後緊緊擁抱在一起,用悲愴音調唱起一首古老的德國船歌:水兵的墓上不開花……
難忘的水兵生活
和「不開花」的德國水兵比,二戰期間英國水兵的生活也不舒服,與18、19世紀帆船時代的水兵生活相差無幾。水兵16歲報名參加海軍,並簽訂 12年的服役合同,18歲上艦。二等水兵週薪21先令(合今1.05英磅),結婚的人要把3先令和6便士給妻子。水兵的孩子每週可得12先令6便士補貼。水兵在海上執勤時,每週18先令的結婚補貼直接發給水兵妻子。博物館解說道,「即使是維持較低的生活水平,二等水兵的津貼也難使其家庭生活在貧困線以上。」
「貝爾法斯特」號的水兵睡在住艙甲板層,這裡見不著陽光,只靠暗紅色的燈光保證水兵的視力很快適應艙外環境。住艙甲板的每寸空間都很珍貴。水兵的吊床只有52釐米寬,出海作戰時,「貝」艦法定乘員761人的空間要裝下950名乘員。水兵或輪流使用吊床,或乾脆睡桌子底下,連不大的錨鏈艙也擠進了 33位水兵。幾間禁閉室倒挺寬敞。按英國海軍規定,艦長有權對違紀,如值勤時睡覺、醉酒和不請假外出者處以14天的禁閉。
50年代前,在「貝爾法斯特」號這樣的大型戰艦上飲食較糟。每個水兵住艙指定1名值班員,負責從艦上廚房領取水兵基本食物,並向住艙水兵分發,最後還負責清洗餐具並把空餐具送還艦上廚房。每個住艙有一筆購買「奢侈食品」補助,艦上軍需官月末要把開支情況公佈於眾。海軍食品肥膩而單調,但還算充足。每個住艙大都把這筆開支省下來,以便到岸上一流的餐館中消費。
戰後,英國海軍刻意改善艦上生活條件。大型軍艦開設了小賣部之類的服務設施。在這裡,水兵可買到日用品,如免稅香煙、可口可樂、牙膏、鞋油。起初,艦上不賣酒類飲料,這對喜飲啤酒的英國人來說簡直是不人道的行為。1960年開始,海軍規定,水兵每天可購2罐啤酒,條件是當場打開飲用,以免屯集。小賣部所獲收益按提成撥入艦上「飲食基金」,用於改善水兵生活,平時由艦上士兵委員會管理。官兵的飲食方式有所改善,艦上配備了訓練有素的廚師,建起軍官餐廳和士兵餐廳。水兵不再把飯菜打回住艙分配,而直接在餐廳食用。艦上水兵還得輪流到廚房中幫廚,任務是洗菜和切肉。就這樣,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英國海軍官兵的餐飲品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考慮到一直以旗艦身份出戰,改裝後的「貝爾法斯特」號增設了醫療衛生設施,不僅為本艦官兵提供醫療保障,而還為編隊中較小噸位的戰艦提供緊急醫療救護。增加的設備大都放在手術室,有X光機、手術台、牙醫工作台等。「貝」艦專配了2名軍醫和5名護士。
「貝」艦上還有許多儲藏室,儲藏土豆和牛肉。遠東服役期間,「貝」艦是編隊旗艦,與之相伴的其他各艦視「貝」艦為母艦。每天「貝爾法斯特」號6名麵包師不停地製做麵包,他們不僅要保證本艦官兵,而且還要供應編隊其他小艦。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