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澳洲青睞日本蒼龍級潛艦
王志鵬 備役海軍上校
澳洲近400億澳幣(約343億美元,另有報導指出370億美元)的12艘第三代潛艦計畫,目前雖然德國以及法國仍然與澳洲商談積極爭取,不過澳洲對日本成熟的潛艦技術和性能似乎更加青睞,而首選當然就是日本第一線先進的「蒼龍級」(Soryu-class)潛艦。
澳洲海軍會青睞日本設計的潛艦原因,除了美日澳的同盟結構,美國主導的推波助瀾之外,其實真正的原因,還是日本潛艦的設計符合澳洲海軍的作戰需求;由於澳洲海軍對於其所屬海域海權的認知「地域遼闊」,因此其潛艦部隊逐漸朝向更遠持續力更久方向發展,歐洲現行主要的三個潛艦製造商現有的潛艦規模噸位都太小,日本「蒼龍級」潛艦接近5000噸位的等級就相當符合澳洲海軍之所需。
此外,近期日本與澳洲官員告訴路透社,其指出主要為期望能夠獲得日本蒼龍級潛艦所使用的「鋰鐵電池推進系統」(lithium-ion battery propulsion system),曾擔任日本海軍潛艦部隊指揮官的退役少將「小林正男」(Masao Kobayashi)指出,該系統的優點就是「不再需要返回母港加油,潛艦可以重複在寂靜的海域執行電瓶充電,並且於水下長時間地執行任務」。目前每艘蒼龍級潛艦的花費約5億美元,而該系統所需要的預算就佔了1/5(約1億美元以上)。
回顧日本海軍對於潛艦絕氣推進系統(AIP)的發展,1991年日本經先期評估各類型AIP系統之後,決定向瑞典引進2部科庫母(Kockums)公司製的V4-275R MK2史特靈引擎(Stirling Engine);及至1997年經過各項驗證和評估之後,日本海軍認為史特靈引擎的特性與效能,非常符合日本海軍的作戰需求,因此開始向瑞典科庫母公司洽談技術轉移以及授權生產等問題,之後由建造親潮級潛艦之一的「川崎重工」( 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獲得製造生產權。2005年3月31日日本首艘「蒼龍級」潛艦在「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神戶造船廠開始建造,後續同型艦則由川崎重工輪流建造,而「蒼龍級」使用的AIP系統則是採用瑞典科庫母公司授權川崎重工生產的V4-275R MK3史特靈引擎。
「鋰鐵電池推進系統」(lithium-ion battery propulsion system)這套系統應屬於日本潛艦目前的高度機密,因此也尚無法完全窺探其運作功能細節和真實效益。不過,據分析研判該系統應該是將裝設於蒼龍級潛艦的4部史特靈引擎和240顆電瓶做了通盤的整合,整合的系統使整題輸出功率和充電效能更加大幅提升,因此僅運用潛艦本身的燃料和液態氧就足夠長時間的水下寂靜航行(預估可能遠遠超過四星期以上),這樣致使蒼龍級潛艦等於是近核動力潛艦,能長時間潛伏水下卻更加安靜,相信這也應該就是澳洲海軍青睞日本蒼龍級潛艦的重要關鍵原因之一。
檢示過去澳洲潛艦自製計畫建造第二代6艘瑞典柯林斯級的經驗,當時澳洲海軍果敢的決策及堅定執行技術轉移輸入自行建造,澳洲政府原規劃潛艦船體部分至少70%由澳洲製造,而整個造艦計畫船體部分最後竟達成73.5%的國造率,戰鬥系統則達到45%。然此期間並非沒有遭遇困難,也曾面臨若干無法預期的挑戰,不過所有的問題最後都在澳洲國防科學及科技組織(DSTO)、美國海軍及美國電船公司(Electrical Boat)提供的科技支援下獲得解決,其真正令人佩服的是澳洲海軍不畏風險與困難的決心,最後促使國家獲得最大利益。
近日,日經中文網的編輯委員秋田浩之於11月24日評論指出:「日本和美國提供潛艦技術給澳洲,共同合作開發的構想正浮出檯面,如果這一構想得以實現,也意味著日美澳將在安全保障領域締結關係,將安全保障的命運連接在一起,等於簽署了同盟契約」。這表示此事正在加溫中,如今澳洲海軍期望最遲能在2030年能夠建造12艘第三代潛艦,以替代目前的6艘「柯林斯級」潛艦,是否能夠成功複製過去的經驗,引進日本蒼龍級潛艦,而其在未來美日澳聯盟中所擔負的西太平洋戰略和角色為何,尚有待後續觀察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