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華民國陸軍-CM-21裝甲車

中華民國陸軍-CM-21裝甲車

CM-21是中華民國戰車發展研究中心以美國M113裝甲運兵車為藍本改造的自製裝甲車[1],從1979年首輛原型車出廠到1982年正式服役至今,CM-21發展出完整的車系,總共生產輛超過1000輛

設計
CM-21基本型是裝甲運兵車,使用與M113系列的變速裝置及傳動系統,可搭乘共12名士兵,擁有基本裝甲能力,全車以全焊式鋁合金裝甲構成,車頭尾與車身兩側是雙層中空間隙裝甲,內填充聚氨基甲酸酯這發泡化學物吸收子彈或砲片的貫穿力,整體而言,CM-21的防護力比M113為佳,但也比M113略重數百公斤,機動力相較略為降低。

CM-21兩側後各有兩個射孔,正後方一個射孔,因此其後半段步兵艙是車中央背對背的方式乘坐,前半段步兵艙則是面對面的方式靠著車身乘坐,CM-21具備浮游能力,在沒有做額外補強的情形下可浮渡1.5公尺深的水域。下水前需啟動兩具抽水泵,打開車頭擋水板,水中仍靠履帶推進,沒有額外的車葉。CM-21與M113一樣,車尾兩側可加外掛油箱。CM-21的基本火力為12.7公釐白朗寧M2重機槍一挺或是40公釐Mk 19榴彈發射器一挺,與兩側各四具煙霧發射器,不過也發現過使用雙槍架同時安裝白朗寧M2重機槍及40公釐Mk 19榴彈發射器的CM-21。

生產次型
CM-21A1

目前CM-21服役的型號為CM-21A1。

CM-21A2是A1的改良型,其改良構想來自美造M113A2型裝甲車,因M113A1/CM21車系引擎室進氣方式為正壓式,容易造成廢氣進入車內,使承員吸入過多廢氣降低作戰能力,故將進氣方式改為負壓式,使空氣先進入車內,其次再進入引擎室,最後由引擎室抽出。 CM-21A2推測可能是要直接升級成裝步戰車,曾經有引入法國GIAT DRAGAR型的單人用25公釐機砲砲塔做為測試之用,但並沒有採用,也曾自行發展簡易的單人車長槍塔,還是僅於測試之用。

CM-21A1在步兵運輸方面仍舊僅為基本的裝甲運兵車,而無法提升為CM-21A2步兵戰車,此後,CM-32輪型裝甲車推出之下,更不可能改裝了。

CM-22裝甲迫砲車

CM-22是CM-21的107公釐迫擊砲(目前也有改用120公釐迫擊砲)版本,即是美軍M106迫擊砲車仿製版,兩者的細節相似度很高。CM-22發展於1987年,至1999年左右仍有生產,但CM-22在後期生產上內部的迫擊砲彈藥艙與美軍M106迫擊砲車已經不同,加上細部零件如車頭燈與CM-21甲車共通化。

CM-22將步兵艙修改成搭載迫擊砲使用,並取消步槍射孔及中空裝甲,整個外型與M113衍生的M106迫擊砲車相同。

CM-23裝甲迫砲車

CM-23是CM-22衍生的81公釐迫擊砲版本,與美軍M125迫擊砲車相同。

CM-25拖式飛彈裝甲車

CM-25是真正自CM-21裝甲車衍生而來的拖式飛彈(TOW)裝甲車,用於反裝甲戰鬥,CM-25修改了步兵艙以搭載拖式飛彈彈藥,不過內部的空間仍是頗大,並將2具3聯裝煙霧彈發射器移至車頭,取消步槍射孔並將雙層裝甲延伸,但CM-25的防護力並無強化,CM-25只有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使用,中華民國陸軍仍使用M113A1拖式飛彈裝甲車,在特殊的環境要求之下,CM-25的中空裝甲之間填充的是聚苯乙烯,以便增加浮力。

CM-26裝甲指揮車

CM-26是CM-22衍生的裝甲指揮車,與美軍M577相同


基本規格


總重
12.7 噸(未加砲)

全長
4.863 m

寬度
2.686 m

全高
2.5 m

操作人數
2車員+12步兵
(其他改型不定)


裝甲厚度、類型
全焊式雙層鋁合金車殼,夾層填充保麗龍

主要武器
白朗寧M2重機槍

次要武器
Mk 19榴彈發射器
八具煙霧彈發射器
各種改型武器

發動機
帕金斯TV8-640渦輪增壓柴油引擎

輸出功率
210馬力

推重比
22.36馬力/噸

變速系統
艾利森TX100-1自動變速箱,前進檔3,倒退檔1

懸掛系統
懸吊桿、5陸輪

最大行程
550 km

最大速度
66 km/h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