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希臘債務危機

希臘債務危機

歐盟中並不起眼的希臘,成為了政府救市風潮中倒下的第一個國家。此前,盡管迪拜公國也出現了主權債務危機,但由於其違約風險存在于國有企業,並非主權政府本身,違約事件其後的應急措施也較為迅速,因此,迪拜危機對于世界金融市場的影響相對較短。

  而希臘的“倒下”,其擴展的速度卻超過了大多數人的想像,全球股市不斷下滑之餘,歐元也節節敗退,而葡萄牙、西班牙也紛紛爆出債務危機的風險,希臘的主權評級也被調降一檔,從A-降至BBB+。希臘債務危機,大有風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但對于任何經濟事件,最重要的工作是回到數據本身,簡單的數據分析比任何主觀的評價都有效得多。
 

  危險的赤字
  希臘的危機的產生,很難判斷出一個准確的時點。但從2004年開始,希臘的經常項目帳戶赤字不斷升高,卻是不爭的事實。2004年,希臘的經常項目赤字僅為GDP的6%,而到了2008年,這個數字達到了14.4%,在5年的時間內,經常項目赤字占GDP之比上升超過一倍,從任何角度而言都不是一個好現象。

  對于經常項目帳戶的赤字,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來自于私人部門的赤字,另一部分則來自于政府的財政赤字。從IMF公布的數據看,希臘政府每年的財政赤字約占在GDP的3%至5%,從2006年開始,財政赤字占GDP之比就一路上升,具體來說,2006年財政赤字約為GDP的2.8%,到了2008年則達到了了GDP的4.4%。盡管如此,財政赤字與總體的經常項目帳戶赤字之間只有仍然占GDP10個百分點的差距,理論上來講,這10個百分點來自于私人部門,我們將在後文對此予以討論。

  從整體財政的角度來說,如果每年存在財政赤字,那麼意味著需要向私人部門或者外國投資者借錢,通俗地說就是發國債。在正常年景中,由於有國家信用擔保,政府發債並不難,但是如果政府總是存在財政赤字,那麼長年累積後,財政部的賬上就會出現一塊永遠不會被還清的債務,這就是一般所講的公共債務。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存在宏觀經濟風險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這個指標不應超過50%。就像一個家庭一樣,盡管有欠債,但應盡量保持家庭債務在收入的50%以內。當然,這個指標並不絕對,以日本來講,公共債務超過GDP的200%,但很少有人認為日本會出現償付危機。一個國家出現公共債務後,債務就變成了兩塊,一塊是你本身的債務和每年的新借債務,另一塊就是利息支出,借人錢還利息,天經地義。問題是如果一個國家永遠欠債,那麼利息支出也會是驢打滾、利滾利,總有一天會壓垮政府的財政。希臘的情況如何呢?IMF的數據顯示,在經濟危機前,希臘的公共債務幾乎是GDP的100%,嚴重超過警戒線,此外,由於財政赤字長年較高,經常項目存在較大的逆差也意味著較低的外匯儲備,一旦出現風吹草動,希臘首當其衝,也就不足為奇了。

  債務滾雪球
  當然,借債的學問不僅僅在於你借了多少錢,也在於你借的是何種貨幣。在整個歐元區,私人部門的儲蓄率都不是很高,換句話說,因為老百姓沒有什麼積蓄,政府向老百姓借錢並不容易。這意味著希臘政府想要填補財政缺口,就必須向外國投資者借錢。從海外市場上借來的資金,一般來說是美元,由於希臘使用的貨幣是歐元,即稅收是歐元收入,一旦歐元匯率出現大幅下滑,希臘需要拿出更多的歐元來償還美元的債務。這也意味著債務的變相增加,如此一來,政府更加無力償還,那麼主權信用評級和主權貨幣都要被繼續調降和貶值,又會造成債務的增加,這就是典型的債務危機的形成過程。歷史上,阿根廷、墨西哥都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從現代金融危機發生的情況來看,債務危機往往伴隨著貨幣危機,兩者相輔相成,彼此惡化,也為解決金融危機的解決制造了更大的障礙。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