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azii 2014-3-18 00:34
生育禮俗
[color=navy]我國是父系社會,男性是繼承宗族的主幹,負有傳宗接代的重任。慶出生,愛子孫,希望子孫綿延繁榮是人類共同的心願,中國人尤其是如此。這主要是視宗祧繼承及祭祀為人生大事,原則上要由子孫來承接宗祧祭祀,又必定要男子來承擔,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承下去。
台灣人認為,一個人的生存在世界上,以及死亡離開這個世界,一切部出於天命,也就是認為生死是命中註定的。而且有一切的神來主司此事,一般人俗信,南斗星君主田司出生,而北斗星君主司死亡,授子神就是有名的註生娘娘,所以台灣婦女,幾乎都信仰註生娘娘,祈求她能讓自己生好的子女。
註生娘娘,是掌管生育和安產的神,民間奉祀也很廣。台灣婦女雖然如此普遍信仰註生娘娘,可是卻很少有廟宇把她當主砷供奉,多半都是在廟宇的偏殿另劃一區,把她當主神的附屬神作為配祀。
台灣的許多廟宇裹,在主砷的兩旁,另設兩個廂房,時常可以看到一旁侍奉的是觀音菩薩或是土池公,另一旁是侍奉註生娘娘,信徒眾多,香火鼎盛。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倫理思想,所以自古以來,大家都重視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尤其是婦女們都把生育,看做是自己的天職,對於子嗣更加重視。婚後沒有生育,就去拜神,於是註生娘娘就成了婦女們的信仰中心。凡是到註生娘娘前面求子的婦女,都希望她授子女,等到孩子生下以後,就要用「雞酒」和「糯米飯」(油飯)來謝恩。
婦女在懷孕期間,對日常起居宜慣重用心,不作過度橾勞,且不宜食用剌激性食物,而多食豬肉、雞肉、魚肉等營養補品,這叫「補胎」。一般認為產前補給營養比產後重要。懷孕初期,產婦食物偏好「鹹酸甜」,尤其喜好「酸」物。
懷胎期間,一舉一動必須緊慎小心,尤其應注意「胎神」,所謂「胎神」,就是附在胎兒魂上的神,潛伏在孕婦的寢室及其住宅或其他器吻上。當女人懷孕時,胎神就存在,婦女們迷信胎兒是受胎神支配的,若是觸怒胎神,胎兒會被奪去。
俗信胎神按照月令變更位置,胎神每天所佔的地方不同,普通都明載在日曆上,因此,孕婦房中忌器物動、忌釘、禁修裝牆壁、門窗、屋頂、禁動針引線裁製衣服,否則觸動胎神,必致使孕婦肚子痛而造成流產,使嬰兒變成畸形、殘廢,或者將來生產時發生難產。
一般婦女每當懷孕時,都非常恐懼一而深信不疑,萬一孕婦如果過份操作,或行動不慣跌倒動胎氣觸犯了胎神,而由胎神波及到胎兒,最先出現的徵候,就是孕婦的肚子痛。這時必須趕快安撫胎神。及時設法胎。這時就要請道士為孕婦祈禱安胎,並畫符貼在門上,相信這樣就可以把胎神安撫住,胎神就會離去,胎兒得保安全。另一個處方是到中藥店購買「安胎散」服用以保胎兒。
當孕婦臨盆待產時,除照顧的人以外,房問內禁止一般人出入。但是一般勞動孕婦為了工作,朝出晚歸,即使是生產的前夕,仍舊照常操勞家務,並無這種禁忌。
一般鄉村婦女,快要生產的前刻,要請產婆(接生婆)來接生。這種傳統的「產婆」,並沒有助產士的執照,只是憑世代相傳的接生經驗。受僱於鄰里為人接生。不遏,近年來一般婦女都到婦產科去生小孩,住院生產,較為安全可靠。
昔日產婆,當嬰兒降生後,先拿剪刀剪斷臍帶,叫做「斷臍」,然後用胡麻油塗沬剪斷口,生產四、五日,臍帶就會脫落,胎盤俗稱胞衣,要用紙包好,埋在自家附近的庭院或園子裹,要埋得深,避免被狗吃掉,客家人稱自己出生的地方為「胞衣跡」。
初生的嬰兒,要用棉花蘸蜂蜜汁、甘草水或糖水,據說可以清除胎毒。出生後三朝,要準備雞酒、糯米飯祭拜祖先和「床公婆」,祈求庇佑。十三朝,報喜給「外家」(產婦的娘家)及媒人,外婆及媒人回送各種食物補品等,二十四朝後,請星相家占卜嬰孩終身命運,俗稱「造流年」。彌月敬神祀,酒席宴客,外祖父母或親戚朋友餽贈衣服禮吻,叫做「做滿月」。
產後一個月間,產婦大都不事勞動,靜臥床上休養,俗稱「做月」。產婦在做月期間掫取滋養品,普通人家以麻油雞為主。雞酒以雞、麻油、米酒、薑母等煮,另配豬肉、糯米油飯。其他有豬肝、豬腰、蛋等滋補。
產婦在做月內期間,不可出門,因為產婦身體尚未潔淨,出門會觸怒神佛而生病,家人亦不進她的房間,只有照顧產婦才進入。產婦在做月內,必須以煮沸之水冷卻後洗澡,但切忌洗頭,咸認為做月內洗髮,易得「頭風」。
彌月之日,外家致送初生嬰兒各種賀禮,叫做「送頭尾」。就是指贈送衣服、鞋襪、首飾等,如蓋用的棉被、或穿帶的「和尚衫」、背帶、童裝、童帽、手鐲、胸飾等。親戚朋友,也送衣服,鞋襪等賀禮。滿月當日,為嬰兒剃其胎髮。
產後不久,要請算命先生占卜嬰兒終身命運,俗稱「算命」。男嬰如認鸚為他「八字」(生年月日時辰)缺少五行,應於命名時補其短少,以期一生幸運。所謂「五行」, 就是金、木、水、火、土,配上十天干和生年目日侍,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名字應叫什麼。
甲乙是木、丙丁是火、戊己是土、庚辛是金、壬癸是水,再用出生年月日時來推算,就可以知道五行之內最缺少什麼。所以嬰兒一生下來之後,就要請算命先生給算命,以便取一個足以補五行中所缺的名字。例如缺水的人就取名水旺、缺金的人就取名永鑫、缺火的人就取名火炎、玖上力人就取名土坤、缺火木的人就取名炎林。
女嬰如認為八字不佳,有「剋夫」、「煞翁姑」之命,則請算命先生攻換命書上記載,以免將來婚嫁招禍,因此俗「男命無假,女命無真」,這樣更改其為好命,叫「假好命」。
生產滿四個月,也要用牲醴和紅粄祭祀神佛祖先,同時外家和親戚朋友也會送「做滿月」類似的禮物來祝賀。這一天,要為嬰兒「收涎」,意即收拾嬰兒口邊垂涎,使嬰兒不再流口水,俗以收涎後,嬰兒發育愈加順利長大成人。收涎的方法是用十二個或二十四個餅乾,用紅線串掛在嬰兒頸物前,請長輩、親友,將餅乾取下一個,橫著在嬰兒口唇搽抹一下,然後說些吉利話。
客家婦女篤信神明,認為嬰孩的生長,有賴神明的保護,所以常把孩子託庇給註生娘娘、媽祖、觀音娘、石爺、床公婆等神,遇到這些神佛的生日,就備香燭牲醴,到廟裡燒香祈禱,祈求特賜保佑,並常以紅絲線一條,穿以銅錢,當著神佛前掛在孩子頸上,叫做「帶絭」,每年還要到廟宇「換絭」(用新紅線換下紅線),這樣一直要到十六歲,甚至長大成人,再到廟裡拜謝守護神明,叫做「脫絭」,據說,脫絭象徵「成年禮」的意思。
此外,許多鄉村婦女認為,從嬰兒誕生起,一直有一個稱為「床公婆」的兒童神住在寢室裡保護嬰孩。所以在出生後的第三天,就要用雞酒油飯祭拜「床公婆」,以後每當過年過節或初一、十五晚上,都要燒香祭拜床公婆。不過,這種祭拜床公婆的習俗,已經很少見。
嬰兒出生滿一年稱「做週歲」,又叫做「做對歲」,這一天也要用牲醴和紅粄祭拜神佛祖先。這一天,嬰兒的外婆也要送東西慶賀。
娘家為女婿做生日,有兩次:一次是結婚後的頭一次生日,叫做「新生日」;另一次則在女婿三十一歲時,俗稱「做三十一」。岳父母都要贈送衣料、金錢、麵線、蛋等禮物,女婿家則準備酒席宴請娘家及親友。
另一種則是五十一歲開始的祝壽。每個人在五十歲以前的生日,只做「內祝」。到五十歲時才稱「壽」,並於誕生日設宴招待送禮親戚朋友,盛大舖張祝壽。爾後每隔十年就慶祝一番,叫做「做大生日」。六十歲稱「下壽」、七十歲稱「中壽」、八十歲稱「上壽」、九十歲稱「耆壽」、百歲稱「期頤」、分別舉行祝壽,宴請親朋好友。
夫妻健在,則逢十一、即五十一、六十一、七十一、八十一,做生日,如果喪偶,祇有一方健在,則逢十祝壽,即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做生日。
按習俗,送賀禮忌單數而喜雙數。尤其是大壽時,有的人還要用紅綢緞,上面用金字貼個「壽」字,有的親友贈送「壽聯」在紅軸上用金字寫吉祥詞句,這是相當隆重的壽誕賀禮。
在宴客的菜餚中,必須有一道「豬腳麵線」,就是用豬腳和麵線作成的,這是取「豬腳強壯,麵線瘦長」,意思是祝福老人家身體強壯、百命百歲,這種壽麵,每一個參加宴席的人都要吃。
[/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