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avia 2014-3-7 00:20
農曆七月鬼放假
[b][color=red]農曆七月鬼放假[/color][/b]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據說陰曹地府的孤魂野鬼將在這段期間重返陽世享受奉祀。
民間重大事情總要刻意避開鬼月,因此這段期間是房地產、汽車、婚嫁、裝潢業者的淡季。
台灣民間尊稱這些孤魂野鬼為「老大公」或「好兄弟」,含有敬畏、親切之意卻也交雜著憐憫、怖慄之情。
民眾由於畏懼鬼魂作祟舉行祭鬼儀式安撫亡靈,同時也基於對無主孤魂的同情而施放焰口普度眾鬼。
七月初一俗信陰府開鬼門關,民間主祀鬼魂的「陰廟」,如百姓公、萬善公、有應公、水流公等祠堂,自初一凌晨起會象徵性地將柵門打開,民間則於當天傍晚在門口以牲醴、經衣冥紙祭拜,為老大公「接風洗塵」。
七月是鬼的暑假,一切驅鬼除煞活動如暗訪、出煞、開廟門等儀式都必需禁止,避免傷及無辜。
台灣各地以往自七月初一起,每天都由各村里輪流舉行普度,其用意在使孤魂野鬼天天都可以享受民眾奉祀,而民眾也趁此機會宴請親友輪流請客。
至一九五二年政府提倡節約拜拜才將普度儀式統一在七月十五。
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是由佛教盂蘭盆會和道教中元節融合而成的民間信仰。
中元節也是台灣民間三大節日之一,當天傍晚家家戶戶都在門口、庭院擺設香案,祭拜老大公、好兄弟,其規模之盛大祭品之豐盛不下於農曆過年,台灣俚語:「七月半鴨不知死活」正說明中元普度之盛大。
中元普度旨在祭鬼,因此祭祀方式也與一般祭祀不同,且祭拜時間也比較長,通常要燒三巡香才能完成祭儀。
在祭品方面,糕子是應節食品可供老大公帶到陰間充作乾糧,其他特殊祭品如春仔花、白粉、梳鏡、毛巾、臉盆水等是要供好兄弟們梳洗裝扮,而在一般祭典中所沒有的如香煙、生薑(代表山珍)、鹽(象徵海味);焚燒的則是經衣和冥紙,經衣是鬼魂所穿的衣服,冥紙或稱銀紙是鬼魂專用的錢幣。
除一般私人祭祀之外,地方上的寺廟則由各村里逐年輪流舉行「公普」,輪值村里稱為「著謙」,如逢家中守喪則不擺香案而以長板凳祭拜好兄弟。
鬼月祭鬼活動以初一、十五和月底三次最盛大,整個祭鬼儀式一直延續到八月初一零時「搶孤」之後方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