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義大利神父的微笑》

obavia 2014-3-5 00:31

《義大利神父的微笑》

《義大利神父的微笑》 3875字  參加2013年宗教文學獎。

緬懷幾年前有一位神父,他矮矮圓胖身材,白髮紅潤酒窩笑顏,使人感受祥和和藹,他面貌宛如肯德基爺爺那副笑容可掬模樣,最深刻的是他一句話使人實惠受教。「微笑就是一個基本的善念。」

「人生有喜悅就會減除煩擾、人生有心善自然多增祥和。」 

喜悅與祥和、正如同筷子湯匙的搭配,神父笑著說:「我來台灣三十多年囉,用筷子湯匙是入境隨俗,生活習慣後沒有什麼困難的。」 「人心就如同筷子般順手用就好,簡單的心就是美德的開始。」

義大利神父的妻子是法國人,女兒卻嫁給德國人,他自娛笑述說我家可是小歐盟,在我們義大利中學生校園課程,可以選讀法語或德語,因此我女兒就愛上德國了。


那年2006年六月初夏,氣溫27、28度徐徐微風撥弄心境,暖陽飛涉流光漩來大樓中庭花園花香,愜意中恬淡悠揚,更使人嚮往外地踏青抒發心情餘韻。

  在1998年曾經來過宜蘭冬山河公園,今年是為了新建的傳統藝術中心特地來訪。北宜公路路段中有一處加油站,路途後方要下坡通往宜蘭之前有個迴轉處,此路段道路頗為寬廣,一旁也有數家攤販店家,一排機車林立幾乎是來此購物短暫歇息。我和朋友在此休憩十多分鐘,偶發過程碰見一名外國神父,只因他的一句閩南語勾勒了我的一絲好奇。

「少年咧,請借哇過。」 聲音正從我身旁說著。

我側身一轉看他,耶嘿?語調標準幾乎不像外國人?他笑容樸實卻有親和力,衣服胸前銀白的十字架,他戴著一頂手工編織草帽,白髮稀疏卻有尖挺的鼻子,使人遐想他年輕俊朗模樣。

在此買飲料休憩空擋,我便主動與和他寒喧了幾句。 我詢問:「請問、老先生您是神父嗎?」
神父回答:「嗯,我在教會很多年,那你也要去宜蘭遊玩嗎?」

「對,我和朋友想來看新成立的文化藝術中心六月的展覽。」

神父說:「六月天氣很適合來此,我常常來宜蘭,花蓮也常去。」

聽見花蓮使我印象中想起羅東聖母醫院。「那,神父是時常在羅東醫院服務嗎?」我又問著神父。

神父笑朗著說:「嗯,我常常在聖母的慈愛下服務人群,如今我已經年過六十五歲嘍,台灣制度這已是退休年紀了。」
神父接著又說:「你們慈濟、法鼓山做得很好,慧心仁德造福人群,和善天下的大愛,世間菩薩結善緣、大愛無國界的慈母。」

「呵呵呵……」 他瞇著眼向我微笑,直覺他像極了肯德基爺爺,這時一旁外國女士走來,我想應該是神父的妻子,她從拿袋子飲料遞過來給神父。

「帥哥你好。」神父的妻子從旁接近主動向我打招呼。
她微笑中散發溫馨暖流,使我有點驚喜,台灣人不習慣主動對陌生人打招呼。都會市區人們生活圈習慣警戒、猜疑,以及明哲保身。

我與神父簡單幾句話寒喧之後,前方轎車緩緩駛來,一名女孩開啟車門在招手,神父也揮手示意朝向前方,於是我目送他們先行離開。


  隨後和朋友走往坡道前方彎口岔道小徑,朋友說此處往下坡道職後有處觀景台,那裡可眺望蘭陽平原。順著小徑坡道走,前方依稀約有十多人,踏著水泥砌牆青苔階梯逐漸往下後,鐵欄杆和木架繩索圍串構成護欄,前端水泥延伸約四、五呎宛如空中一個景觀台。在此狹小四平方空地可先眺望下方的蘭陽平原入口,海面霧氣濛濛的更添加它神秘面紗,似乎可以在此時對它傾訴內心心語。直覺龜山島它似乎也在遠遠偷窺遠途來的客人。

  蜿蜒下坡路段中途又有二處灣坡口較為寬敞,眼簾映入遠景是一大片田園平原沃土,龜山島彷彿又拉近了,它在海上遠離都市擾擾、雜垢烏煙瘴氣塵囂。風流穿梭在山林樹蔭,搖曳交錯跳動光影洩溢下了旋律。車窗又拂來一陣清涼風,舒柔地陶醉在不自覺的心扉悠樂,海風吹散開平時日日週週生活的瑣碎擾擾煩愁。


  礁溪停留歇息吃午餐,驅車來到宜蘭新建立的藝術文化中心,進入園區入口處內就看見一大面牆是霹靂布袋戲『素還真』大看板。順著指標牌導引車輛進入後,發覺在六月首週的周五來此遊客人潮並不多。走進入園區後不久便瞧見半圓拱形仿古搭建的燒磚房舍,石版磚街道,甫來到附近商店外走道廊,眼睛餘光又再度看見熟悉身影。

是他,義大利神父。 

但、我並無冒失向前打擾他,只因為他跟隨著一群幼稚園小朋友,走在前方還有一名金髮美女帶領著,我內心估想應該是名老師吧。

  廣庭旁棚架有表演舞台還在準備中,幾名戲班人員穿著裝扮是歌仔戲古裝。前方是一排紅牆磚瓦仿古蹟街景,沿途瞧見幾名年輕男女穿著華麗厚重服裝秀,他們是扮演霹靂布袋戲角色,可供遊客隨性喜樂拍照、或是共同合影當作紀念。我和朋友被街景二側景色吸引,短暫一晃轉眼之間、神父卻已不見蹤影?朋友拿起數位相機沿著街景拍攝,他向我招招手要我和布袋戲扮演角色人物一同拍攝幾張。


  沿著紅磚街道走來最後方,寬廣庭堂有二側庭廊內道、有一處還在施工,水泥未乾的繩索支架架立著。左側通道可前往木板和石板堆砌橋樑,這裡有一條人工河堤,十多棵垂柳稀疏隨風拂來飄曳,站上橋一望河道寬敞清澈、下方還有白鵝群悠游自在。其實、甫剛進入園區的前方,就可往岔道邊走來河堤旁石板步道。但我倆隨著遊客人群一同往紅磚瓦古蹟街道走入。沿著街景廊庭觀看二旁的店舖和陳列一些古早味的農具和早期使人緬懷四十、五十年前的物品。

「你要不要也下來?走過去中間那裡?」朋友手指向河水中間一處木板搭建浮板橋問我,他是想去拍照。

而此時我卻想待在橋上多吹這陣陣悠樂抒情般涼風,使我柔和放鬆身軀,宛如在躺臥雲朵床般慵懶,瞇眼後便能飛躍雲端的仙境。

當我微張開眼看的河水鵝群悠游,後方傳來一句話。「少年耶,原來你也喜歡半神半聖亦半仙的素還真?」

頓時一閃過這話有點熟捻,莫非是義大利神父嗎?我側身一瞧,他手拿著扇子悠樂自在搖晃擺動著。

「哦──神父,你也來橋上看白鵝嗎?」我這句話顯得有些許唐兀!

「不──,我是看見道友你在橋上沉思,因此我走過來打聲招呼。」

『道友』? 
朋友聽見這句『道友』立即浮現他憨直笑顏,他問著義大利神父,汝也知道布袋戲?

義大利神父指間輕輕抖了陳年歲月的黑框眼鏡,他紅潤的臉頰浮現肯德基爺爺那般笑容說:「一頁書,刀狂、劍痴葉小釵我也知道。」

神父向走二步,把扇子收放便放置在橋上端的石柱上又說。「人世間諸多事情幾乎和布袋戲同有相通意境,道家的相生相息之處,彼此修道者互相幫助互相體諒,萬法皆本源相通是追求善念,摒除不好的邪惡人這類惡習性。」

「比如說慈濟看得開闊已忘了包袱,廣納眾生心念推崇大愛濟世善行天下,而現代有很多人碰到事情,都很在意包袱這份誘因。」
「比如說,我們崇敬的聖母,祂的愛不會在意給誰的施予,神父只是替聖母傳達給人世間這份愛,慈愛救助弱小,協助苦難的人民,濟世善行天下,佛教和我們天主教都是相通的。」

「很多布袋戲故事也會提到鏟奸除惡,歸念善德人心之法。」

哇,朋友聽了拍拍手說:「真不愧是神父,你也知道布袋戲內的故事,你話中很有道理,濟世善行天下佛教和天主教都是相通的。」

呵呵哈哈……
神父笑朗又拿起扇子,指間一推晃動,瀟灑順手一旋繞搖擺。

「我在台灣超過三十年嘍,歌仔戲我也會唱幾句,以前我唱給醫院內幾位阿婆聽,她們超過八十五歲,依然愛聽歌仔戲曲調。」

神父微瞇眼,輕搖擺扇子說:「微笑就是一個基本的善念。」
「因為有你的微笑,使得人淡化防衛,少了無謂猜忌,暫時會遺忘他心中的苦悶,因為他看見你的笑……笑是情感、關懷、包容。」

「人生有喜悅就會減除煩擾、人生有心善自然多增祥和。」 

  神父如此簡單一句話卻是點到為止,宛如武林高手顯露一招便知能耐!微笑就是一個基本的善念,卻是人們多年的淡忘,而非遺忘,人們在都會生活容易焦慮緊張,若是些事不順心意?便會產生惱怒睜目,人心因為猜忌而隔閡,或是過度壓抑後容易話不投機,霎時曲調不同軌便產生言語上的爭執!


神父笑朗又說:「像我們義大利人很重視吃飯的時間,一定要滿一個小時或二個小時。」
「吃飯不只有填飽肚子皮,那是肉身皮相,家人吃飯互相閒談可提供意見,朋友之間也因為吃飯彼此有默契喜樂的交流,幾乎是在吃飯過程建立情感,包含排解你我心中繁雜分憂。」

我和朋友默默聆聽──神父暢所欲言又提起:「記得我年輕剛來台灣前一二年,發現台灣人吃飯很怪,很嚴肅也不自由,整個氣氛感覺好僵硬!不能多說話,小孩子更不可說話,也不準站起身傾靠桌子身手挾菜?常常看見筷子和湯杓就拍打下去!這樣不對,也很怪。」

「小孩子從小要放鬆他的心智成長,而不是硬板著規矩強迫孩子。」神父說完後、這時他妻子從後方走過來,手中抱著一名金髮小女孩,年約三歲。

「哦、是我孫女,義大利美人在德國製造。」神父妻子手拉起小女孩的小手掌朝向我和朋友揮晃著。

小女孩金髮碧綠眼珠宛如洋娃娃般可愛,她正對我們笑,如同神父說的微笑,微笑就是一個基本的善念。可愛金髮小女孩,使我朋友忍不住拿起相機說想替神父一家三人拍張照片,神父點點頭示意好。

又約過二、三分鐘後神父指著一旁石板道說:「我女兒和女婿來了,那我就暫且先失陪了,改天有緣還會二位道友見面。」


望著神父和她妻子背影遠離,心想著今日和義大利神父的際遇不僅僅是偶發性巧合,他的微笑和溫馨心情述說,使人如獲得福緣喜善這般受洗。

「人生有喜悅就會減除煩擾、人生有心善自然多增祥和。」
「微笑就是一個基本的善念。」

  確實是如此,紛紛擾擾過度追求時尚娛樂,或是緊繃生活拼命賺錢,或是過度沉迷玩樂,幾年之後在虛幻交織忙碌日子時光蹉跎了。回憶之間有什麼具體的意義嗎?僅僅是生活在表象人生大海漂浮,年年月月塵埃流逝後看見你生活軌跡光影,倒映忙忙碌碌影像……。

  慈濟無國界,行善無族群,從小從電視或雜誌書籍內印象,聖母瑪麗亞也相同愛與善。世界各國皆有祂的教會,祂的慈愛關懷憐憫世間人。神父正是推動慈愛傳遞之手,他們分布在世界各國,他們身影並不微小,純美又真摯虔誠奉獻自己的歲月,服務行善濟世人民不求回報,給予關愛愛心來自內心的純真。純真的美會使人感動,微笑能給予眾多之人感受到希望。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義大利神父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