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domo 2010-5-27 00:58
諸葛亮為什麼派關羽守華容道
[size=3]關羽守華容,義釋曹孟德,成為千古佳話,可是,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華容道呢?
《三國演義》對此的解釋很簡單:天不滅曹;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也沿用了此說;新版《三國》對此倒是做了一些闡釋,但也不是太明確,有些含糊其辭,語焉不詳。
其實,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只要活曹操,不要死孟德。
這是由當時的天下大勢決定的。
當時之勢,曹操坐擁北方四州,十分天下已有七八;孫權繼承父兄基業,佔據江東,已成氣候;劉備則空有英雄之名,尚無立錐之地,只得東投西靠,依附他人。赤壁一戰,曹操打敗,雖說根基未動,但也元氣受損,數年之內不能南下。孫權則勢力大增,劉備亦大有斬獲,二家都有了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空間。
從孫權方面來說,當然希望曹操死。如曹操一死,北方就會陷入群龍無首、群雄割據、自相殘殺的爭鬥之中,類似三國剛開始局面。如此,則孫權無北面之憂,可以集中全部力量經營南中國,吞荊州、取西川,統一南方,之後再北伐中原,成就韆鞦帝業。這就是魯肅版隆中對的內容。
從劉備方面來說,此時的外部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換,敵我關係已經開始變化。最大的敵人,已從曹操轉變為孫權;最緊迫的危險,就是面臨孫權的吞併。同理,對劉備、諸葛亮來說,當前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抵抗、防止江東孫權集團。
那麼,抵抗、防止江東孫權集團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當然是給孫權製造(保留)一個強大的敵手。
這個敵手,就是曹操。
赤壁之戰後,曹操雖遭大敗,但根基仍在,用曹操的話說,就是城池、土地、兵馬、錢糧、人口、稅賦,仍數倍于孫、劉,所以只要曹操這個領袖存在,則曹氏集團仍是天下最強大的力量。曹操存在一天,孫權就得提防一天,就不能全力對付劉備,相反,還得要和劉備結盟,共同對付曹操。保住曹操,其實就是保住劉備。
這種大國間的戰略結盟和對抗,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新中國成立之初,採取一邊倒的外交戰略,中蘇結盟,共同對抗美國。後來,形勢發生變化,中蘇交惡,蘇聯成了中國最危險的敵人,美國也受到蘇聯的巨大壓力,所以才有了中美兵乓球外交,中美結盟,共同對付蘇聯。
孫權集團希望曹操死,劉備方面希望曹操活,如何一方面保住曹操,另一方面又不能被孫權方面抓住把柄,這對劉備集團是個考驗。
現在,關羽派上用場了。
關羽其人,書中說他極重義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性情中人。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就是希望關羽大講特講義氣。結果果真如此,關羽經不住曹操再三哀告,把五綹長髯一捋,丹鳳眼一瞇,曹操得救了。
這樣一來,面對東吳方面的責難,劉備集團就可以把全部責任推到關羽頭上:不是我們不想殺曹操,是關羽太重個人義氣,無組織無紀律,擅自把曹操給放了,我們一定對關羽嚴加批評教育。
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除了要確保曹操活命而不給東吳藉口之外,還藏個小心眼,就是要抓關羽一個小辮子。眾所週知,諸葛亮此時初到劉備身邊,資歷尚淺,功勞未著,難以服眾,關羽、張飛更沒把他放在眼裏。張飛一介武夫,無甚心機,收之不難。而關羽則不同,劉備就說關羽善待士卒而驕于士大夫,就是說關羽對士兵客氣,對讀書人牛氣,當然也包括諸葛亮了。所以諸葛亮就利用關羽私放曹操這件事,抓住了關羽的小辮子,使關羽既內心愧疚,又心存感激,以後就再也不能在面前牛逼了。
當然,雖然關羽義釋曹操,給自己弄的難堪,但也成就了義絕大名。後來,關羽名聲日隆,入道進佛,三教皆敬,成了和孔聖人並駕齊驅的武聖,香火遍及華夏大地,凡有華人處,必有關帝廟。這,又非諸葛亮所能比擬。
這也許就是歷史的吊詭之處吧。[/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