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龍游石窟之謎

susubobo 2014-2-22 00:12

龍游石窟之謎

  龍游,地處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金衢盆地的中心,大約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龍游為姑蔑都城,當時一直是浙西南一帶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全國首批設立縣時,龍游為太末縣治所,距今已有2222年建縣歷史。唐貞觀八年(634)更名為龍丘;五代時稱龍游。歷史文化積澱極其豐厚。境內有各種古遺址十七處,其中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有各種石器、陶器出土,透露了「浙西文明發源地」的信息。
  龍游石窟這是一個成年已久的巨型地下建築群。在方圓0.38平方公里的山上似有規律地分佈著不同大小、造型的24個洞窟(後來在其周圍及沿江上下又陸續多用以現),窟內面積,從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高度約30米,已開採的石窟為滑梯豎穴,自上而下開採,窟頂狀似天穹,由洞口呈45度緩緩向下延伸,四壁陡峭筆直,稜角分明。洞窟內均科學地分佈著3-4根巨大的「魚尾形」石柱,與洞頂渾然一體,其截面呈特的熨半形,尖頭處稜角鋒利,而且其佈局與形狀似乎是依照力學原理而設,難道古代人早已參悟了建築學的真諦?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洞壁、洞頂和石柱上都鑿著極有規律的半葉脈裝飾紋,似乎一氣呵成。龍游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礡。走進石窟,宛如時光倒流到遠古。它的開鑿年代、開鑿者、佈局、設計、施工、用途等等都是千古不解之謎。
  龍游五大迷窟:
  一號謎窟是七個謎窟中最小的一個,地面面積約300平方米左右,呈近正方形,地面平整,矩形方池在進口處下方。因支撐面小,只有一根擎柱。窟頂分高低兩層,相差約50CM,就像擎柱頂著大梁而把一間大廳一分為二一樣。該洞窟進口處與竹林禪寺僅一牆之隔。離窟口不遠處有一魚、馬、鳥三種動物雕刻圖,這是在已抽乾的7個謎窟中唯一的圖像雕刻,一種解釋為象徵地球上所有生物,以水中、陸上、空中概括之,是外星人意欲征服地球所有生物,但當地村民則認為,在大旱之年,先民可能用龍骨水車抽水抗旱,當窟中水位降到這一層位時,有好時事者乘竹筏刻之。該窟現已開發成小賣點及遊客茶座。
  二號謎窟比一號謎窟大3倍,地面面積約900平方米,也近正方形,靠北邊尚有小部分未完工(或有意留下),因窟頂支撐面大,有四根立柱,其中三根魚尾形柱尖頭朝北,靠東一根尖頭朝東,矩形方池南壁中部。四根柱子中最粗的柱橫截面的三條邊長分別為297CM、274CM、155CM,高約10CM。該謎窟光線較充足。 進口處(天井)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顯的極不規則的鑿痕,有人辨認為象形文字中的「正」、「伏」兩字。
  三號謎窟較之二號謎窟要大,約1200平方米,但高低相差懸殊,窟頂呈45度斜面從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幾乎也呈45度斜坡伸到北端,給人以深邃陰森的感覺。該謎窟呈長方形但東北角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是掘鑿者有意不挖除,還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乃不解之謎。該謎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階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極少量的深水,據介紹一壁之隔尚有個巨型石窟未開發,滲水系隔壁窟中之積水在壓強差的作用下滲透過來。
  四號謎窟是工程最大的一個謎窟,進口先為一平台,右側為陡峭石壁,左側是盤壁而下的石階,石階與前幾個謎窟一樣的鋸齒狀。原階距長達三米,從窟口到窟底深達20餘米,階道達50米以上,窟底較;平整,面積約2000平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矩形方池可能因窟規模大,也相應比前幾窟大多倍。
  五號謎窟規模較小,僅700平方米左右,該謎窟進口處有大量的土石未排出,梯道也埋在土石堆下。旅遊者可從窟底一人工開鑿的橫門由四號窟進入。該窟呈矩形,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東北角。
  石窟位於浙西龍游縣城北三公里衢江和靈山江交匯處的鳳凰山麓,面積數百平方米至1000多平方米不等,初步探明的24個石窟,現已開發5個。這一規模宏大、世所罕見的地下石窟群,千百年來一直沉睡於深水之中,成為當地農民洗衣淘米、汲水澆園的 「無底水潭」,也曾是附近竹林禪寺的放生池。時至上世紀末葉,吳阿奶等4位當地農民籌資購買了抽水器材,用4台水泵連續抽水17個晝夜,這才「水盡洞出 」。
  2500多年前,吳越大地硝煙瀰漫,兵戈相接。越王勾踐兵敗會稽山,在吳國受盡屈辱,歸國後,臥薪嘗膽,制訂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復仇計劃。「鷙鳥之擊也,必匿其形」,為了保守秘密,便決定在姑蔑建立秘密軍備基地。姑蔑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小諸侯國,封地即在現今龍游一帶,「是越國近在咫尺的友好鄰邦,兩國有江河相通,由姑蔑順流而下,僅半日航程即可達到越國都城。」這正是越國天賜的戰略後方。於是,數年之間,一個龐大的地下石窟群秘密誕生了。越王勾踐在此鑄造兵器,訓練軍隊。
  山下江濤聲淹沒了工匠們用青銅鑿子鑿擊石壁的錚錚之聲,洞口濃密的林木遮掩了進出石窟的忙碌身影,士卒們手持兵戈把復仇的吶喊強壓在喉嚨裡,越王勾踐端坐於石窟的薪榻上,面有饑色,卻精神矍鑠。左首文種忠心赤膽,右側范蠡運籌帷幄。這是一幅多麼令人欽佩的君民一體、上下同心的艱苦復國圖啊!最後,勾踐的部隊與姑蔑國聯合興兵伐吳,一舉攻下吳都姑蘇,完成了滅吳復仇計劃。
  歲月悠悠,謎底深深。關於石窟的成因,因為史籍毫無記載,民間又無傳說,人們面對如此宏大的地下建築群,探奇心理被空前地激發起來。於是,採石說、倉儲說、宮殿說、戰備說,眾說紛紜,不一而足。2003年秋,浙江省作協與衢州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我說龍游石窟千古之謎」現場創作采風活動,又為石窟的成因增添了「愛情說」、「婚床說」、「史前文明說」等許多新說法,想揭謎底,反添謎團。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龍游石窟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