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aba 2010-5-18 01:32
替民排憂解難的段太尉
[size=16px][color=blue]段太尉(719—783),名秀實,字成公。唐汧陽(今陝西省千陽縣)人。官至涇州刺史兼涇原鄭穎節度使。德宗建中四年(783),涇原士兵在京嘩變,德宗倉皇出奔,叛軍遂擁戴原盧龍節度使朱泚為帝。當時段太尉在朝中,以狂賊斥之,並以朝笏,廷擊朱泚額,被害,追贈太尉(見兩唐書本傳)。
段太尉剛任涇州刺史的時候, 汾陽王郭子儀以副元帥的身份,駐紮在蒲州。汾陽王的兒子郭晞,擔任尚書,兼任行營節度使,以客軍名義駐於邠州,郭晞放縱士兵橫行不法。邠州中那些狡猾貪婪、強暴兇惡的傢伙,紛紛用賄賂手段,在軍隊中列上自己的名字,算是參加了軍隊。於是為所欲為,官吏都不敢去過問。他們天天成群結伙地在街市上強索財物,一不順心,就用武力打斷他人的手腳,用棍棒把各種瓦器,砸得滿街都是瓦渣,然後裸露著臂膀揚長而去,甚至還撞死懷孕的婦女。邠寧節度使白孝德,因為汾陽王郭子儀的緣故,心中憂傷,卻不敢明說。
段太尉從涇州先用文書報告邠寧節度使府,表示願意商量此事。然後又親自到邠寧節度使白孝德的府中,他對白孝德說:「天子把百姓交給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殘暴的傷害,卻無動於衷。大亂將要發生,您怎麼辦?」白孝德說:「我願意聽您的指教。」段太尉說:「我擔任涇州刺史,很空閒,事務不多;現在不忍心百姓慘遭士兵的殺害,來擾亂天子的邊防。你假如真的任命我為邠寧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暴亂,使您的百姓不再遭到傷害。」白孝德說:「太好了!」就答應了段太尉的要求。
段太尉代理都虞候職務一個月後,郭晞的部下十七人進街市白拿酒喝,又用兵器刺傷賣酒老頭,砸壞酒器,酒流進溝中。段太尉佈置士兵去抓獲這十七人,並把他們全都砍了頭,把頭掛在長矛上,豎立在市門外。
郭晞全軍營都騷動起來,紛紛披上了盔甲。邠寧節度使白孝德驚慌失措,把段太尉叫來問道;「這可怎麼辦呢?"段太尉說:「沒有關係!讓我到郭晞軍營中去說理。」白孝德派幾十名士兵跟隨太尉,太尉全都辭掉了。他解下佩刀,挑選了一個又老又跛的士兵為他牽馬,來到郭晞的門下。全副武裝的士兵湧了出來,段太尉邊笑邊走進營門,說:「殺一個老兵,何必全副武裝呢?我頂著我的頭顱來啦!"士兵們大驚。
段太尉趁機勸說士兵:「郭晞尚書難道對不起你們嗎?郭子儀副元帥難道對不起你們嗎?你們為什麼要用暴亂,來敗壞郭家的名聲?替我告訴郭尚書,請他出來聽我說話!」
郭晞出來會見太尉。段太尉說:「郭子儀副元帥的功勳充塞於天地之間,應該力求全始全終。現在您放縱士兵為非作歹,這樣將造成變亂,擾亂天子邊地,應該歸罪於誰?罪名將會連累到副元帥和您本人身上。現在邠州那些壞傢伙,用賄賂在軍隊名冊上掛上個名字,殺害百姓,像這樣再不制止,還能有多少天不發生大亂?大亂從您這兒發生,人們都會說您是倚仗了副元帥的勢力。您如不管束部下,那麼郭家的功名,還能保存多久呢?」
段太尉的話剛說完,郭晞再拜道:「承蒙您用大道理開導我,如雷貫耳,振聾發聵,恩情真大,我願意率領部下聽從您。」回頭呵斥手下士兵說:「全都卸去武裝,解散回到自己的隊伍裡去,誰敢鬧事,格殺勿論!」段太尉說:「我還未吃晚飯,請為我代辦點簡單的食物。」吃完飯後,又說:「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想留宿在您營中。」他命令牽馬的人先回去,次日清早再來接他。段太尉於是就睡在營中。
郭晞連衣服也不脫,命警衛敲打著梆子,保衛段太尉。第二天一早,郭晞和段太尉一起,來到白孝德那裡,道歉說:「自己實在無能,請求允許改正錯誤。」邠州從此再沒有士兵到處禍害百姓。
在此以前,段太尉在涇州擔任營田副使。涇州大將焦令諶,掠奪他人土地,自己強佔了幾十頃,租給農民,說:「到谷子成熟時,一半歸我。」這年大旱,田野寸草不生,農民將災情報告焦令諶。焦令諶說:「我只管收入的數量,不管旱不旱。」催逼更急,農民自己將要餓死,沒有谷子償還,只得去求告段太尉。
段太尉寫了份判決書,口氣十分溫和,派人求見並通知焦令諶。焦令諶大怒,叫來農民,說:「我怕姓段的嗎?你們怎敢去說我的壞話?」他把判決書舖在農民背上,用粗棍子重打二十下,打得農民奄奄一息,扛到太尉府上。太尉大哭道:「是我害苦了你!」馬上自己動手,取水洗去農民身上的血跡,撕下自己的衣服為他包紮傷口,親自為他敷上良藥,早晚自己先喂農民,然後自己再吃飯。並把自己騎的馬賣掉,換來谷子代農民償還,還叫農民不要讓焦令諶知道。
駐紮在邠州的淮西軍主帥尹少榮,是個剛直的人。他來求見焦令諶,大罵道:「你還是人嗎?涇州赤地千里,百姓將要餓死;而你卻一定要得到谷子,又用粗棍子重打無罪的人。段公是位有仁義、講信用的長者,你卻不知敬重。現在段公只有一匹馬,賤賣以後換成谷子交給你,你居然收下,不知羞恥。大凡一個人不顧天災、冒犯長者、重打無罪的人,又收下仁者的谷子,使主人出門沒有馬,你將怎樣上對天、下對地,難道不感到羞愧嗎?」焦令諶雖然強橫,但聽了這番話後,卻大為慚愧乃至流汗,不能進食,不消一晚,就氣絕身亡。這難道不是報應嗎?
等到段太尉從涇州任上被徵召為司農卿,臨行前,他告誡後去的家人:「經過岐州時,朱泚可能會贈送錢物,千萬不要收下。」經過時,果然朱泚執意要贈送三百匹大綾,太尉女婿韋晤,堅決拒收,朱泚還是不同意,韋晤只好收下禮物。到了京城,段太尉發怒說:「竟然不聽我的話!」韋晤謝罪說:「我地位卑賤,無法拒絕呀。」太尉說:「但終究不能把大綾放在我家裡。」就把它送往司農的辦公處,安放在屋樑上。後來,朱泚謀反,段太尉遇害,官吏將這事報告了朱泚,朱泚取下一看,原來封存的禮物未動,標記都還在。
太尉為人謙和,常常低著頭、拱著手走路,說話的聲息低微,從來不用壞臉色待人。完全是一位儒者的形象。但是,他若見到有人依仗權勢,欺壓百姓,他就會挺身而出,見義勇為,不達目地,絕不罷休!
正是:
[b]太尉本是一儒生,
低頭拱手常靜聲。
每遇黎民熬煎苦,
感同身受如己焚!
外柔內剛挺身出,
見義勇為鐵錚錚。
世上多少男兒漢,
敢替百姓鏟不平?[/b]
(事據唐代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等)
[/color][/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