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 2014-1-28 23:21
俄羅斯版的F-22 T-50 PAK FA
T-50戰鬥機是一款由俄羅斯聯邦聯合航空製造公司旗下蘇霍伊航空集團主導,在「未來戰術空軍戰鬥複合體」(俄語:Перспективный Авиа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Фронтовой Авиации,PAK FA)計畫下開發、生產的高性能多用途戰機;作為第五代戰鬥機,其原型機於2010年1月29日進行了首次試飛,於2010年2月6日和2月12日,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飛行。截至2010年8月31日,試飛17次,到11月中旬,共進行了40次試飛。第二架原型機由2010年年底開始飛行試驗,但被推遲直到2011年3月。
2012年後,俄羅斯國防部將購買首批10架評估試驗機,然後在2016年後裝備60架標準型號。首批戰機將配備現有技術引擎。T-50型號戰鬥機預期服役壽命為30–35年。
發展緣由
在1980年代末,蘇聯開始研發新一代戰機,以取代當時的主力機種米格-29和蘇愷-27;當時的發展計畫衍生出了蘇愷-47和米格1.44兩種機型。2002年,蘇霍伊公司獲選主導「未來戰術空軍戰鬥複合體」(PAK FA)的發展,融合蘇愷-47和米格1.44的技術,製造出了T-50原型機。
發展
早在1980年代,前蘇聯計劃發展下一代戰機,用作取代MIG-29及蘇愷-27。兩個相關的設計被納入考慮,分別為蘇愷-47及MiG-1.44。
T-50工程被當時工程師稱為飢餓工程,因俄羅斯軍方只能給科研部門提供20%的軍費支持。蘇霍伊公司當時只提供百分之四十的經費,還有餘下的百分之四十的經費,沒有著落。直到2005年美國裝備F-22後,2006年進入批量生產階段俄軍方才開始著急,2005-2016國防採購計劃,對T-50的投入才有所增加。俄羅斯第四代戰機研製計劃比F-22早2年,但它的首飛比F22遲15年。
試飛狀況
T-50試飛時間原定為2007年,但由於引擎研發及其他技術問題,試飛時間延期為2009年8月,但是在該年5月時,負責發動機的土星公司已暫停研發。因為國防部資金短缺及合約到期,可能影響試飛時間。
儘管首飛日期多次延遲,但T-50仍然於2010年1月29日進行了首飛,第2架原型機於2011年3月3日進行了44分鐘的試飛。此兩架原型機都未裝上雷達及武器控制系統,至20年月3日,T-50共進行了100次試飛,其後的9個月再進行多20次。第三架原型機於2012年八月試飛中開始進行對主動電子掃描雷達的測試。第四架原形機於2012年12月2日首飛。
採購狀況
2010年10月,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表示在年底前可能與印度簽訂設計草案協議。印度空軍總參謀長表示採購該飛機的費用為250億美元左右。由於印度計劃大量采購西方新型戰鬥機,是否仍將訂購T50戰鬥機有一定疑問。
設計
機頭的相控陣列雷達
雖然大部份有關T-50的資料仍然是保密,俄軍方宣稱T-50擁有匿跡性能,能作超音速巡航飛行,配備主動電子掃描雷達及人工智慧系統,能滿足下一代空戰、對地攻擊及反艦作戰等任務的需要。
機身設計及氣動佈局
T-50大量採用複合材料,佔機身總重25%,覆蓋70%表面面積。鈦合金佔75%機體重量。機鼻雷達罩在前部稍微變平,底邊為水平,為的是將它的反尾旋性能最優化。T-50的引擎分別羅於與機身相連的引擎室(與蘇愷-27系戰機類似)。為降低機身雷達反射截面積及氣動阻力,T-50的兩個內置武器艙以前後配置,置於機身中軸,位於兩個引擎室之間,估計每個武器艙有4.9-5.1m長。
俄方報章報導,T-50的匿跡性能比美國的F-22低,以換取比F-22更高的機動性。其中一個相關的設計就是其LEVCON。
T-50並未達至如F-22般的隱身能力,而是以複合材料、氣動佈局、抑壓引擎特徵等手段以達至低雷達、光學及紅外線特徵。分析員卡羅科普認為,T-50在完全發展後其隱身能力可以達至F-35的水平,但俱有較佳的氣動性能。
武器
T-50最大武器攜載量為7,500kg,有一門30mm機炮、兩個內置式彈艙,估計每個尺寸4.5~4.7m x 1-1.1m。預計能攜帶的武器為:Kh-35UE超音速反艦導彈、Kh-38ME、Kh-58UShKE反幅射導彈、RVV-MD中程空對空飛彈。 每個彈艙可裝兩枚Izdeliye 810超長程空對空飛彈,多枚 Izdeliye 180超視距空對空飛彈,又或多枚K74或K30短程空對空導彈。
對地方面,每個彈艙可裝載兩枚KH38M或KH58 USHK空對地導彈,多枚250-500kg精確導引炸彈(每個彈艙最多10枚)又或一枚1500kg炸彈。外露式掛架可以裝兩枚射程400km+的反預警機武器。其他的可能性甚至有BrahMos隱身超音速巡弋飛彈。
航空電子設備
T-50使用PAK-FA SH121雷達系統,當中包括了三部X波段魯格雷達,分別置於正前方及左右兩則。機翼前緣另有L波段雷達,以應付低可偵測目標,例如只針對X波段有低RCS的隱身戰機,但L波段較長的波長會降低解析度,因此T-50的L波段雷達是由多個收發單元組成,在橫向以主動列陣方式(AESA)作電子掃描,有足夠的橫向解析度辨別隱身戰機的所在的方向,但因為只有方向而高度的解像不足,仍不能為武器作制導及攻擊。根據廠方消息,新雷達可以減低飛行員的工作負苛,並有新的資料鏈把資訊與其他友機分享。
俄方在多波段雷達一向績極,這可能是因為俄國的空軍實力不及美國,要面對早在1983年已經擁有隱身戰機的美國空軍,迫使其在反隱身戰機雷達的研製上多行一步。例如在1999年,NNIIRT推出了一款L波段雷達—59N6E Protivnik GE,對RCS為1.5m2、高度為5000m的目標,有效偵測距離為240km,其後此款雷達的新版本改用了AESA技術。因此L波段雷達的技術對俄軍來說並不是新事物。
PAK-FA整合了IRST,光學/紅外線搜索與追蹤系統,此系統是基於蘇愷-35S的OLS-35M。
駕駛艙
駕駛艙的設計著重於飛行員高度的舒適性,使得飛行員能夠以極高的G力負載操駕下控制飛機。機上配有了新型的彈射椅和維生系統。幾何可變適應彈射椅以60°角的傾斜,用來減少高G力之下對飛行員的衝擊。這個座椅可以讓飛行員以一般情形下無法承受的高G力負載來做出近戰纏鬥(dogfight)。
引擎
廠方原打算在T-50的首次試飛使用"AL-31發動機(Saturn 117S)",但結果使用了新引擎AL-41F-1(即117)。此新引擎使用數碼控制系統,報導有147kN後燃推力,重1420kg,推重比10.5:1。 蘇霍董事Mikhail Pogosyan表示,AL-41F-1是專為T-50而設計的第5代戰機引擎。新引擎的絕大部份性能特性並未有公開,公開的資料有:推力比AL-31大2.5噸,重量減少150kg,而這些改進足以使T-50作超音速巡航。
諸元
基本規格
乘員: 1人
長度: 19.8 m()
翼展: 14 m()
高度: 4.8m()
翼面積: 90 m²()
空重: 17,500 kg()
載重: 26,000 kg()
最大起飛重量: 37,000kg()
發動機: 2×Lyulka AL-41F 後燃器,數位控制渦輪扇發動機
推力:9,800 kgf(96.04KN)()
後燃器推力: 15,000 kgf(147KN)()
* 向量推進: 範圍:-20°至+20°;噴口轉速度:30°/s(上下左右4方向)
性能
最高速度: 2,135 km/h ()
巡航速度: 1,300-1,800 km/h()
航程: 5,500 km()
實用升限: 20,000 m()
爬升率: 350 m/s()
翼負荷: 394 kg/m²()
武器
機炮:1× 30 mm GSh-30-1機炮,備彈150發
掛架:內部 8-10個,外部 6個[26][27]
導彈:
空對空:R-77, R-77PD, R-73, K-74
空對地:X-29T, X-29L, X-59M, X-31P, X-31A, KAB-500, KAB-1500
[attach]72763[/attach]
[attach]72764[/attach]
[attach]72765[/attach]
[attach]72766[/attach]
[attach]72767[/attach]
[attach]72768[/attach]
[attach]72769[/attach]
[attach]72770[/attach]
[attach]72771[/attach]
[attach]72772[/attach]
[attach]72773[/attach]
[attach]72774[/attach]
[attach]72775[/attach]
[attach]72776[/att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