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run 2014-1-2 20:00
捷克首次自行設計並生產的教練機"L-29"
在20世紀50年代末,蘇聯空軍正尋找一款噴射教練機以取代現役的活塞教練機。這一需求不久便擴大到了其它東方集團中的空軍。於是,沃多喬迪航空推出了名為「XL-29」的原型機,第一架採用英國西德利公司的蝰蛇引擎,於1959年4月5日首飛;第二架則換裝了捷克制M-701引擎,隨後該型號的飛機都採用了這一引擎。
L-29海豚的基本設計概念是簡約、易於生產和易於操控。其簡單和耐用的特性體現於全手動飛行操控、大的襟翼和機身兩側使飛機平滑、穩定地航行的穿孔氣閘,這些特性使它獲得了良好的安全飛行記錄。L-29海豚能夠從草地、沙地或無道面的機場跑道上起降。教練及學生的座椅都是彈射椅,採用串列式布置,後方的教練座椅略高於學員座椅。
1961年,L-29海豚與TS-11火星、雅克-30進行評估,L-29海豚最後脫穎而出。除了波蘭選擇了繼續開發本國研製的TS-11火星外,所有其他華約成員國都在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協議下採用了L-29海豚。
L-29海豚於1963年4月投入生產,持續11年,共產出3,500架。另外,一種單座、用於特技飛行的L-29被命名為「L-29A Akrobat」,而在機鼻裝有攝影機的偵察型則被命名為「L-29R」。
乘員: 2人
長度: 10.81 米(35 尺 5.5 寸)
翼展: 10.29 米(33 尺 9 寸)
高度: 3.13米(10 尺 3 寸)
翼面積: 19.8 米²(213 尺²)
空重: 2,280 公斤(5,027 磅)
最大起飛重量: 3,280公斤(7,231 磅)
最高速度: 655 公里/時 (407 英里)
航程: 894公里(555英里)
實用升限: 11,000 米(36,100 尺)
爬升率: 14米/秒(2755尺/分鐘)
[attach]70216[/attach]
[attach]70217[/attach]
[attach]70218[/attach]
[attach]70219[/attach]
[attach]70220[/attach]
[attach]70221[/attach]
[attach]70222[/attach]
[attach]70223[/attach]
[attach]70224[/attach]
[attach]70225[/attach]
[attach]70226[/attach]
[attach]70227[/attach]
[attach]70228[/attach]
[attach]70229[/attach]
[attach]70230[/att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