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run 2014-1-1 22:56
關渡宮
位於知行路上的「關渡宮」,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臺灣北部年代最悠久的廟宇之一;關渡宮祀奉媽祖,廟宇宏偉壯麗,香火鼎盛,和鹿港的天后宮、北港的朝天宮,並稱為臺灣三大媽祖宮。相傳在清順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福建石興和尚 從湄州島媽祖廟分靈,恭請來臺,因關渡位於淡水、基隆兩河匯流之濱,古稱「萬水歸堂」之靈穴,背臨形如象鼻的大屯山,面對勢如獅頭的觀音山,山明水秀,乃擇此立廟。最早建廟於山上,稱作「靈山廟」,後來經數次改建後才下移到近水的山麓;日本大正十一年(西元1921年)重修,更名為「關渡宮」。臺灣光復後,重新擴建,造就了今日的規模。關渡宮是一座以佛教為禮,以道教為用之宗教聖地。域內分為聖母殿、廣渡寺、靈山古佛洞、靈山公園及沐恩閣五大聖蹟。建築宏偉,壁畫雕樑,佛像雕塑莊嚴大方,使人嘆為觀止。
*關渡宮建廟二說:
一說:創建於清順治18年(1661),石興和尚渡海來台所創建,不過此說的疑點為:因該年鄭成功揮軍登陸台南鹿耳門,且淡水地區尚為荷蘭人統治,當時清朝頒行「遷界令」------片板不許下水,粒貨不許
越疆,沿海二十華里內居民,悉數遷入內地,立石築垣為界,違者以通賊論,處斬。所以,石興和尚能通過清軍沿海的戒令,登陸紅毛人統治的港口,而且在平埔族人的山頭創建媽祖廟,此說不無可疑。
二說:創建於清康熙51年(1712)。據「諸羅縣志」(康熙56年)記載:天妃廟在淡水干豆門,康熙51年,通事賴科鳩眾所建,落成之日,諸番並集---54年重建,易茅以瓦,知縣周鐘瑄,顏其廟曰「靈山」,這是文獻記載,北台第一間古廟。賴科建廟,有一說是他祈求媽祖保佑先民渡海來台而創建,以茅易瓦,名曰靈山宮,位於山上(因怕水患)。
【關渡宮旁的「三將軍廟」】
一說是:奉祀鄭經(鄭成功之子)、萬禮、甘輝三位將軍(關渡居民多持此說)。另一說是:台灣通史則記為,祀劉(劉國軒)、何、李三將軍。又一說:日據大正8年,台北廳誌指,康熙54年關渡莊民建三將軍廟,供奉劉國軒、何賓、石將軍。前幾說皆不太可信,康熙54年建三將軍廟之說不可信,因劉國軒降清才三十年。鄭經,清人稱其錦舍,視為紈袴子。甘輝、萬禮則是金陵之役明鄭殉國的部將。康熙19年,清將萬正色克金、廈,天妃助捷。到底萬將軍是哪個萬將軍,三將軍是哪三人,目前該廟主祭延平郡王,三將軍的來歷更為模糊不清。林衡道先生主張:應是黃府三將軍助順將軍廟,與艋舺、淡水的晉德宮同。
關渡宮右側另有玉女宮、延平郡王三將軍廟、黃帝神宮等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