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形勢法之點穴篇

yoyoni 2013-12-29 00:14

形勢法之點穴篇

[color=navy]中國風水學論穴,來自人體脈絡穴位的比擬。認為:地理脈絡與人體脈絡具有相同的規律。認為“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鐘處也。”

就城市的山川格局而論,風水學理論以龍脈的聚結,即山水的聚結來進行考察,有大中小三種“聚居”:“大聚為都會,中聚為大郡,小聚為鄉村,陽宅及富貴陰地。”穴又引申為龍脈止聚、砂山纏護、川淑縈回,“沖陽和陰,土厚水深,郁草茂林”之一區域點。故又有稱“區穴”、“明堂”、“堂局”,穴為它們的核心之點。

明堂,“明,取義於臨而忌塞;堂,則取義中立忌偏”。“形來勢止,前親後倚”,“賓主相登,左右相稱”的圍合格局。由山水聚結大中小而論明堂的寬平,堂局大小,進而決定建置城市,乃至建築群體的規模。“堂局最廣闊舒暢者,為藩鎮省城,次者為大郡大洲……方圓四五十裏,小者亦二三十裏……最小者亦必數裏”。然後,在體國經野、辨方正位之後,依營國制度規劃城市並以營造制度而經營之,這實際上就是現代城市環境容量的規劃。

明堂源自“祭把之所”,故有明堂“以潔淨為德”,且“惟貴乎寬平”。在穴位確定後,在規劃佈局中一般將城鎮主街路十字相交處定在穴位上,即所謂“天心十道”處。對於京都以朝殿為正穴,州郡以公廳為正穴,宅舍以中堂為正穴。在陵墓規劃中,以葬口為穴。

在規劃完成之後,一般在穴位處開挖“金井”以“相土嘗水法”驗證地理地質情況。穴的選擇,關鍵在於“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即:“內氣萌生,言穴暖而生萬物也;外氣成形,言山川融解而成形象也。生氣萌於內,形象成於外,實相乘也。”

對於現代城市或建築物選址和規劃,即場所設立,應考慮中國風水學的龍、砂、水的重疊、關攔、內斂向心的圍合調場作用,以達到倚周圍山川拱抱阻徹風砂,迎納陽光,陰陽和合,形成良好生態小氣候,同時給人以龍、砂、水種種景觀意象,皆集中於穴,賦予紫禁城建築群的外部空間設計意匠,頗為當代學者注重,細心探究有不少重要發現,如建築高度同廣場尺度 (視距)構成呈1/10關係等,成功地運用於天安門廣場建築群的規劃設計中。這種尺度構成,實際正是中國古代建築外部空間設計理論即“形勢”說的基本規律之一。

人最豐富的心理感受和得到遊目騁懷的心性寄託。

中國風水學認為、“穴不虛立,必有所倚”,“以龍證穴”,“以砂證穴”,“以水證穴”,‘因形擬穴”,“全其天工,依其環護”,“務全其自然之勢,期無違於環護之妙而之耳”,乃至“如畫工丹青妙手,須是幾處濃,幾處淡,彼此掩映,方成佳景”。龍、砂、穴、水的選擇必須綜合權衡方可達到至善至美。

穴是指具體基址,是一個選定了的範圍較大的區域中的一個點。點穴也就是指定建築基址。中國風水學認為“穴要的”,就是要選中那個最佳位置。

風水學巒頭法認為“有龍必有穴”。“龍真穴亦真,龍假穴亦假。”在綿豆的龍脈中,遠者百里千里,近者十裏二三裏,尋龍於浩遠之間,選穴場實非易事。正如《葬經》所雲“三年尋龍,十年點穴。”陽宅、村鎮、城池大格局選址中,其穴常以“區穴”、“堂局”、“明堂”代名之。這裏“區穴”、“堂局”、“明堂”,以今天的觀念解釋,實為內斂圍合的場所。

“明堂”宜寬平,以山水大聚結、中聚結為宜。依“堂局”條件大小而選定和規劃城市規模。選定明堂及穴位,營建中以南向為正,居中為尊,後對來龍,前面案山,朝山,左右山水環抱有情,規劃縱橫軸線,城郭自成。中國現存古城無不是上述風水理論的翻版。

陰宅以葬口為穴。墳墓以金井為正穴。對於陰宅,依穴之形勢和地質,選宅有十五忌:相惡,峻急,單寒,臃腫,虛耗,凹缺,瘦削,突露,破面,痤頭,散漫,幽冷,尖細,蕩軟,頑硬。

穴的區域確定後,具體的點還要辨土石。中國風水學巒頭法總結出兩種測量穴位點土石的方法:

尺度測量法:在選定的建築基址中心,挖一個一尺二寸見方的坑,將挖出來的土搗細過篩,再將細土填入坑內,“不要壓實,而以與地面平衡為准,過一夜,次日晨去觀看,鬆土拱起,則地氣旺,地吉,若下凹,則說明地氣衰,不宜。

重量測量法:秤量單位體積土的重量,從建築基址中取一塊土樣,體積一立方寸,秤之,重九兩以上為吉地,七兩居中,三四兩為不吉。或用鬥量搗細的土,一鬥重十斤以上為上吉,八九斤居中,六七斤下等。
[/color]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形勢法之點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