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ygad 2010-4-30 01:13
大夫與太醫
[size=16px]中國醫學名滿天下,先有扁鵲善於切脈、望診,後有華陀能麻醉開刀、刮骨療毒,均為古代醫家之先趨、近代醫師的標竿。
醫者之名,《說文解字》:「醫,治病工也。」醫又有大夫之稱。「大夫」,最早始自西周官名,西周設有卿、大夫、士三種爵位。秦漢之際,中央設御史大夫,與丞相、太尉並稱三公。隋唐時,大夫為高官名。至宋代,翰林醫官院設有多種醫官,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保安大夫等,至此大夫成為醫生的另一個稱呼。
「太醫」一詞起源很早,秦代有太醫令、太醫丞;唐宋在太常寺下設有太醫署、太醫局;至元代太醫院成為獨立的機構,負責醫療及御藥製作。御醫乃專為皇帝、后妃等看病,為皇室的御用醫生,其產生,可略分為三:一經太醫院栽培;二由各地入京考取;三由地方官員推薦。
醫者之類,在周代即分為四類,段玉裁注:「周禮有醫師,食醫、疾醫、瘍醫、獸醫。」醫者之義,《說文解字》:「從←從酉……←,病聲……酒所治病也。」←,為病人發出之聲,酒為治病之物,說明「醫」是由病患發出的痛苦音聲和治病的酒結合而成,屬六書中的「會意」字。《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華陀將酒用於麻醉:「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扁鵲則視病況之不同而有湯熨、針石、酒醪的療法,《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
如何當一個好醫生?《雜阿含經》中,佛陀說良醫應當「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對治,四者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有了好醫生,也得要病患能配合,否則也難收療治之效。所以扁鵲說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