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ee 2013-12-11 00:57
西歐中世紀的教育
隨著基督教的發展,早期基督教教會學校隨之發展起來。
修道院是中世紀最典型的教會教育機構,最初只接受志在侍奉上帝、準備充當神職人員的人進行教育,以後擴大了範圍,一些並不以神職為生的人也被接納。修道院的學生一般十歲左右入學,學習期限大約為八年。
早期的修道院主要強調宗教信仰的培養,以後課程逐漸加多加深,「七藝」成為主要課程體系。
教師完全由教士擔任,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口授和學生背誦、抄寫相結合。實行個別教學,學生的入學時間、學習進度和時間安排因人而異。
在中世紀,西歐的教會學校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修道院學校、大教堂學校和堂區學校。在這三類學校中,修道院學校因其藏書豐富、管理嚴格等特點而成為最重要的教會學校。
(1)修道院學校
修道院學校主要是指設在修道院內的教育機構。就其發生而言,修道院學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稱寺院制度)的產物。
修道院學校分為兩部分。一為「內學」,主要負責對準備充當神職人員的學生的教育。一為「外學」,負責對不準備擔任神職的學生的教育。
修道院學校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服從、貞潔、安貧等品質。
修道院學校以聖經為主要學習內容。通行的教材為《教義問答》,是基督教教會對初信教者傳授基本教義的教材,用問答體裁寫成。
神學加上「七藝」構成了修道院學校的主要學習內容,而神學則成為其他學科的「王冠」。
修道院學校的教師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職人員擔任。
教會學校對學生的管教極為嚴格,棍棒和鞭條是學校的必備品。
(2)大教堂學校和堂區學校
大教堂學校又稱主教學校或座堂學校,一般設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質和水平同修道院學校相近,學校設備和條件比較好,學科內容也比較完備。
堂區學校一般設在牧師所在的村落,是對一般居民子弟進行初步教育的一種形式。
(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74)是西歐中世紀著名的基督教神學家和經院哲學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學教師。托馬斯·阿奎那在教育和神學的關係中,把教育思想從屬於神學之下,形成了神秘、系統、獨特的經院主義的教育思想。
阿奎那的教育目的論
教育目的就是發展人的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教育要使不朽的靈魂與上帝溝通。
阿奎那的知識觀概括的講,就是感性知識觀、理性知識觀、神性知識觀。感性知識是對物質的實物的知識,感性知識可分外感性知識和內感性知識。
論教學
阿奎那十分重視教育教學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運用符號作為媒介,教學離不開語言、文字、圖形和實物,知識即寓於這些符號之中。
托馬斯·阿奎那式的教育方法
第一,正反論辯式。
第二,開放調和式。
第三,啟發誘導式。
阿奎那的教育思想處於附屬於神學的年代,其內核已蘊含著近代教育思想,強調理性,尊崇科學的重要成分,為教育思想發展到尊重人性的文藝復興時代,起到了鋪石墊路的作用。
二、封建主貴族的世俗教育
(1)宮廷學校
在781年,查裡曼邀請英格蘭教士、著名學者阿爾琴(735~804)到法蘭克王國,協助改進學校,發展教育。
在原有宮廷學校的基礎上,阿爾琴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在阿爾琴的管理下,法蘭克王國的同聽學校在當時成為世俗教育的中心.
在改革和發展宮廷學校的同時,查裡曼還致力於對教會學校的改進。787年前後,查裡曼發佈命令,要求教士不要忽視文學的學習,只有虛心誠意地和不甘落後地學習,才能更好地探索經義的奧秘。
(2)騎士教育
法蘭克王國在9世紀後期,就確立了封爵制度,國王以下依次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最低一級的封建主是騎士。騎士教育成為世俗封建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騎士教育的目標是訓練騎士的標準是剽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愛國、寵媚貴婦。
騎士教育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它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1)從出生到7~8歲,這個階段為宗教教育階段。2)7~8歲以後,這個階段通常稱為「禮儀教育階段」。3)從14~15歲到21歲,被稱為「侍從教育階段」。
騎士教育的基本內容除上述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內容,那就是「騎士十誡」。
騎士教育旨在訓練保護封建主世俗利益的武夫,其內容雖也注重培養宗教道德品質,但以養成軍士征戰能力為主要目的,文化知識極為貧乏。
三、中世紀大學的形成與發展
從12世紀開始,西歐教育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世紀大學的建立是這種發展的主要標誌。
1.中世紀大學的興起
西歐中世紀大學的產生,是社會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工商業的發展、城市的興起、十字軍東征、經院哲學的出現,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就每一所大學的建立而言,又各有其特殊和具體的原因。
中世紀大學最初產生於12世紀的意大利、法國和英國。早期中世紀大學通常是在原有的文化教育機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學的前身有兩種,一種是原有的對所有人的教育中心和研究所;另一種是原有的主教學校,最早的中世紀大學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演變而言的。
2.中世紀大學的組織與管理特點
根據管理體制的不同,中世紀大學通常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波倫亞為代表的「南方型」大學,又稱為「學生大學」。另一類是以巴黎大學為典型的「北方型」大學,又稱為「先生大學」。
但是,不論是「學生大學」,還是「先生大學」,執掌教務的並不是學生和教師個人,而是由他們組成的團體。在中世紀大學創建之初,大學實際上就是一個由教師團體和學生團體組成的「組合」。
在「學生組合」中,往往按照地籍,組成「同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同鄉會」又互相組合,形成更大的區域性組織。「教師組合」的主要形式是「系」或「教授會」。這是按所教學科而形成的教師組織。
中世紀大學中更為重要的組織機構是學院。在中世紀大學中,按學科劃分一般有四個學院,即文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和神學院。其中,文學院是一種預備性質的機構,為進入其他三個學院作準備。神學院則是地位最高的學院。
中世紀大學建立以後,即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力量。教會和世俗封建主為了爭取大學的支持,往往授予大學一定的特權。
中世紀大學創建之初,教學內容和課程並不確定,通常是由各大學教師自定的。從13世紀起,經教皇命令和大學法規確定,課程逐步趣於統一和穩定。中世紀大學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解和辯論。
大學學習一般分為兩個主要階段,這與學位制度具有直接聯繫。第一階段:可獲「學生學位」,在此基礎上可獲得「碩士」或「博士」的學位。
3.中世紀大學與經院哲學
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是教父哲學的繼續與發展,是中世紀神學哲學化達到最高階段的產物。它產生於8~9世紀,盛行於12~13世紀。進入13世紀,後,由於種種原因,經院哲學逐漸衰落。
經院哲學主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調和哲學和神學、理性與信仰之間的矛盾。為了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經院哲學家所作的工作之一,就是使神學哲學化。
2.經院哲學與中世紀大學
經院哲學對中世紀教育影響巨大,它與中世紀大學的關係密切,是當時大學的靈魂。
第一,直接促進了中世紀大學的興起和發展。第二,客觀上促進了古典學術、文化的傳播。
第三,確立了理性的合法地位,提出了理性訓練的教育目標。
第四,經院哲學的思維方法(形式邏輯的三段論推理),不僅是一種學術研究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訓練思維的方法和教學方法。
第五,經院哲學內部不同派別的論爭,促進了學術的自由探討,從而有助於大學教育的健康發展。經院哲學家在大學中的學術探討和爭鳴,為中世紀大學擺脫狹窄的「職業」教育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四、新興市民階層的形成和城市學校的發展
中世紀城市與羅馬早期的城市的主要區別是它不是以政治為中心的城市,而是以經濟為中心的城市。中世紀的城市經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自由。中世紀城市的這種比較自由和寬鬆的環境,為城市教育和中世紀大學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在中世紀城市的形成過程,市民階級的形成對於城市的發展、城市文化和城市教育的興起,具有重要的影響。市民階級主要由商人、手工業者組成。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和生產經營的需要,一般都組織起行會。
市民階級的不斷壯大促進了市民階級對教育的廣泛需求。在這一時期,促使城市當局建立了新型的教育機構,城市學校出現了。
與中世紀其他世俗教育機構不同,中世紀的城市學校大多是由城市當局或行會組織負責開辦和進行管理的。因此更具有世俗教育的特點;其次,城市學校比較強調職業和技術的培訓;再次,雖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學校的重要教學內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顯地削弱;第四,城市學校教學水平也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