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拜占庭的“哥德戰爭”

lnny 2013-12-6 11:58

拜占庭的“哥德戰爭”

  西元535年,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派兵侵佔西西里島和義大利大部。東哥德國王托提拉率眾反抗,收復大半失地。548年查世丁尼派納爾塞斯率兵再度進攻,托提拉戰敗被殺。555年東哥德王國滅亡。這場戰爭史稱“哥德戰爭”(GothicWar)。
  東哥德王國在國王狄奧多利克時與羅馬的元老維持了比較好的關係。狄奧多利克死後,王位傳給了他的外孫阿特拉裏克,但實權掌握在太后阿拉馬松塔手裏。阿拉馬松塔是個十足的親羅馬派,但東哥德的軍事貴族卻不買她的賬。
  534年時,阿特拉裏克病故,阿拉馬松塔感到自己地位不穩,便秘密派人與查士丁尼聯繫,表示為保住自己的地位,願把義大利交還東羅馬。接著,她又立自己的表弟狄奧達特為國王。不想狄奧達特即位後反而囚禁了阿拉馬松塔,後來乾脆把她處死了。這便給了查士丁尼興師問罪的藉口,於是歷時20年之久的“哥德戰爭”爆發了。
  西元535年9月,東羅馬佔領了達爾馬提亞。12月,貝利薩留統帥8000人登陸西西里島,很快便佔領全島。第二年6月,貝利薩留留攻上義大利本土,很快便攻佔了那不勒斯。拜占廷政府又運用外交手段與法蘭克人建立了同盟關係,正好像當它與汪達爾開戰時曾與東哥德人保持友好關係一樣。於是狄奧達特開始面臨兩面戰爭。東哥德國王狄奧達特聞訊驚慌失措,便企圖投降,結果被東哥德貴族所殺。
  東哥德人另外推選一位叫作維格蒂斯的武士為王。為了穩定地位,維格蒂斯與妻子離婚,改娶阿沙裏克的妹妹,提阿多裏克的孫女繆塔薩為妻。他的第一個行動就是收買法蘭克人,把高盧境內的哥德領士都割讓給他們,以換得他們退兵。第二個行動是撤出羅馬城,只留少數駐兵並把城市託付給教皇塞維利斯代管。這些行動可以說很聰明,但也引發了無窮的禍害。
  536年12月10日,儘管教皇對維格蒂斯發過誓,他還是開門迎接貝利薩留。維格蒂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遂於次年3月,率領大軍十五萬人開始圍攻這個永恆的聖城。這次圍攻即令不是時間最長的,也算最慘烈的一次。
  他的第一個行動就是毀滅羅馬城的引水道。這個水道為一百萬羅馬人每天供水三億五千萬加侖。市內的浴室、噴泉、花園和住宅,以及數以百計的磨粉工業或其他工業都依賴這個水源。雖然以後這個水道修復了一部分,但整個系統卻始終未能完全復原,所以從此羅馬城的社會生活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大約在3月31日,維格蒂斯企圖對羅馬城進行一次大規模攻擊,但卻被貝利薩留的各種“投擲”兵器所擊退,以後他就完全採取封鎖政策。到了4月間,貝利薩留獲得1,600名騎兵增援,他決定出擊,準備一擊之下結束戰爭。可是在那個緊急關頭,他的部下卻忙於搶劫東哥德人的兵營,而不去切斷敵人台伯河上的梅爾維亞橋的退路。
  12月又有援兵5,600人開到義大利,率領他們的是一位能幹但頭腦僵化的將領,叫做約翰,貝利薩留兵力既已增加,應該可以向敵人後方作戰。他命令約翰2,000名騎兵,進入皮色倫,蹂躪弗拉米尼亞大道在亞德里亞海邊終點周圍的地區。
  約翰卻不遵從他的命令,並未首先毀壞維比羅和奧西莫兩地的要塞就向利米尼挺進。憑著他的勇猛,在第一次突擊下就攻入該城。這個果敢的行動,距東哥德人的首都拉溫那已在30英里之內,於是將維格蒂斯的算盤完全打亂了。他於538年3月12日,自動解圍離開羅馬向北退卻。
  雖然約翰違反命令是罪大惡極,可是在他佔領利米尼之後,貝利薩留應該採取的正確路線,就應是將錯就錯,擴張現有戰果。可是他卻並不如此,反而命令約翰撤出該城。約翰當然不肯服從,於是兩人之間的關係就很緊張,而維格蒂斯也就針對這個弱點,立即趕往利米尼城,將約翰困住。同時,羅馬防禦戰的成功,使貝利薩留的威名大振,引起查士丁尼的疑懼,害怕他會變成一個危險的敵人,於是就派親信納爾塞斯也到義大利去,表面上是幫助貝利薩留完成這個戰爭,實際上卻是嚴密監視他。
  納爾塞斯的軍隊在皮色倫登陸,假定為安柯拉,那麼距離利米尼就在60英里之內了。當他登陸之後,馬上為了援救約翰與貝利薩留發生了爭執。納爾塞斯主張應該加以援救,而貝利薩留則表示反對,因為前者是皇帝的親信,所以後者只好順從他的意見。於是組織了一次非常優美的陸海軍聯合作戰,達到了解圍的目的。因此約翰當然只感謝納爾塞斯,而不感謝貝利薩留,所以使兩位主將之間的意見更為加深。
  結果一切行動都採取折中和拖延方式,結果到539年年初,本來已經收復的米蘭城又被東哥德人攻克。東哥德人的將領烏萊斯是維格蒂斯的侄兒,在佔領該城之後即繼之以大屠殺,根據記載,人民被害者共為三十萬人。禍不單行的是意大利到處又在鬧饑荒,單以皮色倫一個地區而論,餓死人資料說即有五萬人之多。
  不久,這種二元化的指揮方式實在無法維持下去,於是貝利薩留迫不得已向皇帝提出了強硬的抗議。結果是查士丁尼只好召回納爾塞斯。
  在解除了納爾塞斯的煩惱之後,貝利薩留開始圍攻費素裏和阿西莫,這是在拉溫那以南東哥德人所據守的最後兩個據點。正當作戰之際,突然又有十萬法蘭克人,在法蘭克王索迪伯特率領下侵入義大利,到處蹂躪,所過之處都成為廢墟,當東哥德人在帕維亞附近放他們渡過波河以後,他們使毫不客氣地對正在那裏對峙著的東哥德部隊和拜占廷部隊同時發動了進攻,使得雙方都措手不及,紛紛逃竄。隨後,他們即大肆掠奪周圍各地。
  法蘭克的部隊幾乎全是步兵組成,他們採辦和劫掠糧食的地區是有限的,因此,成百上千的士兵很快就在自己造成的饑饉中餓倒了。法蘭克人出於自己的蠢笨行為而受到削弱,面對著貝利薩留那些快速的部隊,簡直無法前進。
  到539年年底,這兩個最後的據點都已被貝利薩留攻克,於是他才向拉溫那(Ravenna)進攻,這是維格蒂斯的最後根據地。但此時,匈奴人又有侵犯依利裏亞、馬其頓和戴內斯的趨勢,同時又發現維格蒂斯已經寫信給波斯王卡斯羅斯,唆使他從東面進攻羅馬帝國,所以查士丁尼不免有點害怕,於是在540年年初,派出一個使節團到拉溫那去,對維格蒂斯提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有利條件。
  在波河以北的全部義大利領土均為東哥德人所有,以南的領土,包括西西里在內則歸還東羅馬。這是一個合乎政治家風度的建議,因為在義大利的北面還有兇猛的倫巴第人,西面又有同樣兇猛的法蘭克人,所以波河以北如能讓這個東哥德王國繼續存在以作緩衝國,對羅馬帝國是有利的。但是貝利薩留一心只想無條件結束這個戰爭,把維格蒂斯也和過去的格裏梅爾一樣當作俘虜獻到查士丁尼腳下,所以他拒絕參加和談,並禁止皇帝的使臣進入拉溫那,並加強了圍攻。
  維格蒂斯知道貝利薩留不肯妥協,於是維格蒂斯提出一個非常特殊的提議,也可說是最不自私的:他要求貝利薩留做西羅馬的皇帝,換句話說,就是接受東哥德人的王冕。貝利薩留過去曾經發誓,在查士丁尼有生之年決不造反,我們對於他的忠誠殊少疑問。不過他這次將計就計接受這個條件,似乎不算是一個光榮行為。他派人去跟維格蒂斯談判,答應了一切要求,不過惟一保留條件就是必須等他入城之後才舉行接受皇冕的宣誓典禮。
  540年春天,拉溫那開城迎降。等到地位站穩之後,貝利薩留馬上就取下了他的面具,雖然他沒有洗劫這個城市,可是卻拘捕了維格蒂斯以及所有重要的東哥德貴族,並沒收了大量的東哥德財富,把三者都送回了君士坦丁堡。這個背信行動固然不足為訓,但卻具有決定性,因為當拉文那被佔領之後,意大利東北部的城市都望風迎降,只有維羅拉和帕菲亞兩城例外。前者由依爾迪巴德據守,後者由烏萊斯據守。
  依爾迪巴德是西哥德王的侄子。所有剩餘的哥德勇士,都紛紛逃往這兩個城市,他們首先想擁護烏萊斯為王,在他拒絕之後,終於選舉依爾迪巴德為王。貝利薩留的不光彩行為最終不免害人害己。查士丁尼還是感到害怕,不敢讓這位野心勃勃的大將留在拉溫那的皇宮中,於是將他召回君士坦丁堡,甚至不讓他舉行一個正規的凱旋儀式。
  541年的春天,貝利薩留被派往幼發拉底河去結束東羅馬與波斯之間的戰爭。當貝利薩留離開義大利時,東哥德已經只剩帕菲亞一個孤城。依爾迪巴德率領一千名殘兵據守著它。可是不等這一年過完,他已經建立了一支大軍,大部分是由拜占廷逃兵所組成,在特雷維索附近進行了一個大型的會戰,擊敗了東羅馬軍,並收復了波河以北的全部義大利領土。
  他之所以能有這麼偉大的成就,是因為自從貝利薩留去後,戰爭的指導分別交給十一個將領負責,其中沒有一個人具有最高指揮權。所以他們根本不打仗,而只忙於搶劫。而且當義大利收復之後,東羅馬的稅吏也就像一群蝗蟲一樣飛來。這個國家早已殘破不堪,那裡再禁得起他們的勒索,結果遂使人民鋌而走險,終於形成無政府狀態。
  541年春天,依爾迪巴德被暗殺,承繼他的人為艾拉克,他只做了八個月的國王,又為依爾迪巴德的侄子托提拉(Totila)所殺。托提拉是一個很傑出的軍人,因為他具有寬宏的度量,騎士的精神和過人的勇氣,他對查士丁尼復辟羅馬帝國的野心有著清醒的認識。他還認識到,在這場戰爭中,義大利境內的羅馬人同樣是查士丁尼奴役的對像。為了取得義大利羅馬人的同情和支持,托提拉嚴肅軍紀,嚴禁士兵搶劫財物,傷人性命。此外,托提拉還宣佈,免除隸農對主人、自由農民對東羅馬的義務,隸農和自由農民的租稅轉交東哥德。
  452年年初,他被選為王,在范查擊敗了羅馬軍,越過了阿彭尼斯山脈,又在莫吉羅擊敗了約翰。這一戰使他幾乎收復了義大利中部和南部的全部領土,只有羅馬城和少數幾個要塞例外。差不多貝利撒留征服的地區,已經完全丟光了,到543年5月,他已攻下那不勒斯,於是決定開始圍攻羅馬城。最後,這些事實引起了查士丁尼的注意,於是在544年春天,決定再派貝利薩留到義大利去收拾殘局。
  貝利薩留在戴內斯境內召募了一支兵力,一共不會多於四千人,他首先解救阿特南多,再沿海岸進到波拉,於是渡過亞德里亞海到達拉文那。在那裏他上書查士丁尼,要求給與人員、馬匹、兵器和金錢。不久,在545年秋天,托提拉開始圍攻羅馬城。這個城的守將是比沙斯,他把小麥屯積起來,然後用高價賣給軍民食用。這個圍攻使貝利薩留進到了波爾托和阿斯提亞,這是羅馬城的港口,並在那裏建立他的基地,但結果他卻勞而無功,到546年12月17日,羅馬城被內奸出賣給托提拉。
  東哥德人又提出了和平建議,這一次查士丁尼卻把決定權交給貝利薩留,結果戰爭繼續發展下去。因為此時,約翰的部隊正在蹂躪魯卡尼亞,所以托提拉在把羅馬所有的剩餘人民撤出之後,就只留一支小型守軍在那裏,而自己去迎擊約翰。貝利撒留立即乘這個機會,設法攻佔該城。托提拉聽到這個消息立即趕回來,在兩次攻城不下之後自動撤到了提弗裏。他派出一部兵力靠著海岸航行,進入到蒂貝爾河邊。可是,托提拉毀壞了羅馬的城防工事,留下大約一萬五千人的兵力,把貝利薩留的七千人箝制住,使其困在海岸邊上。而他本人,則帶領大軍向北挺進,想乘貝利薩留不在的時候,搶佔拉溫那。然而,貝利薩留卻以巧妙的機動勝過了他的敵人。他偷偷地溜進了羅馬城,企圖以羅馬城作為誘餌,不愁哥德人不來上鉤。
  在托提拉帶領大軍返回來以前的三個月時間裏,貝利薩留修復了除一個門之外的所有城防工事。隨後,他擊退了敵人兩次相當激烈的進攻,並使哥德人遭到了嚴重的損失。這樣,敵人的自信心開始動搖了。當他們實行第三次進攻時,貝利薩留即以反突擊把他們打敗,迫使他們後退。第二天,東哥德人解除了羅馬城之圍,退回到蒂沃裏去了。貝利薩留雖然多次請求增派援軍,但是查士丁尼卻只給他派來少量的補充兵力。因此,貝利撒留想要收復全部失地是不可能的。
  在以後的幾年裏,他只能在敵人的要塞與港口之間,東奔西跑地進行一些強攻和突擊。最後,他終於絕望了。他意識到,查士丁尼不會再信任他,不可能給他足夠數量的兵力。546年的12月,東哥德人終於攻入羅馬城。這樣又相持了兩年之久,到548年年初,貝利薩留覺得勞師無功,自動要求皇帝把他召回君士坦丁堡。他的財富已經大大增加了,可是名譽卻已經不如以往。因此,貝利薩留於西元548年提出辭職,獲准以後,即回到了君士坦丁堡。
  四年以後,由於對自己放棄義大利感到遺憾,查士丁尼又決定派遣新的遠征軍。但他還是不願意讓貝利薩留當統帥,害怕為自己樹立強而有力的競爭者。托提拉又佔領了雷吉阿,越過海峽進入西西里,並再度征服了撒丁和科科西嘉等島嶼於是決定派內務總管宦官納爾塞斯(Narses)出任統帥。
  在拜占庭太監也身居行政、軍事的要職,掌控鉅款以及全體人民的命運。獲得如此美差的第一要件就是不能生育;太監不同於未受閹割、有自己的家庭的男人,太監可以信任,因為他們絕不會有子嗣,所以不會為了維護子嗣的利益而謀反。
  拜占庭的閹人比較有點意思,他們的閹人不像中國一樣只負責宮廷裡的事務,而且也不會被別人當成禍害來看待,相反的他們反而常是皇帝的親信而且甚至還有可能撈到一官半職,誇張一點的還有可能成為帝國的大將,納爾塞斯指揮皇家宦官侍衛,最後升為內侍總管。532年他幫助平息了一場尼卡騷亂,保住了查士丁尼的皇位。
  雖然納爾塞斯已經55歲了,但仍然高興地接受了這一任命。這個任命是很得人望的,因為納爾塞斯一向以慷慨出名,揮金如土,所以許多拜占廷武士都願意加入他的部隊。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是皇帝的親信,所以地位比貝利薩留還要強硬,皇帝對他的要求幾乎無不應允,真是兵多財足。納爾塞斯充分利用了提供給他的這個有利機會。
  他首先提出一個條件,只有給他一支真正強大而且裝備精良的軍隊,才肯接受總指揮官的職務。他得到了那樣一支軍隊,並且立即率領這支大軍沿著亞得里亞海岸向北進發。當納爾塞斯集中其兵力時,托提拉用三百艘戰船去奪取亞德里亞海的控制權。
  他首先洗劫了科普島,然後進到了艾普拉斯和達爾馬提亞沿岸,並毀滅了那些準備從希臘為納爾塞斯軍隊運輸補給的船隻。同時,他也加緊對安柯拉的圍攻。這時,拉溫那的守將是法利裏安,就向在薩羅納的約翰求援。雖然約翰曾經奉命必須等待納爾塞斯到達後才准開始行動,可是他卻發揮了主動精神,率領38艘戰船出海,與法利裏安的12艘戰船聯合贏得了一次海戰,使安柯拉城解圍。這次會戰擊毀了敵人的精神,削弱了托提拉和東哥德人的力量。
  於是托提拉再次求和,結果遭到查士丁尼拒絕,他似乎非常痛恨東哥德人,非把他們從羅馬境內肅清不可。為了增強他的地位,托提拉又與法蘭克王索迪伯特談判同盟條件,他的軍隊已經佔領了芬尼提亞的大部份。他們約定在未擊敗羅馬人之前,彼此間決不進行戰爭。
  最後,在552年春天,納爾塞斯已經動員20000人他在薩羅納的兵力,從陸路進入意大利。和所有拜占廷軍隊一樣,大部分都由蠻族傭兵組成的匈奴人、倫巴第人、吉普德斯人、西里西亞人,還有一部分波斯人。當他到達亞德里亞海的道路末端時,他發現法蘭克人擋住了他的去路,另外在查羅拉城,有一支哥德軍部隊由特亞斯率領以作支援。因為他的船隻數量不夠,無法將他的人員從伊松佐河口運到拉文那的港口克拉西斯,所以他命令他的部隊沿著海岸走,與艦隊保持接觸,而利用這些船隻在河川和鹹水湖上當渡船使用。
  納爾塞斯平安到達了拉溫那,與那裏的羅馬守軍會合,停留九天之後才進到利米尼,該城正由東哥德人烏斯德拉斯據守。納爾塞斯把他擊斃了,於是沿著弗拉米尼安大道前進到了法羅。在那裏他知道只有堅固的佩塔圖薩要塞尚在固守之中,於是向南前進到了西尼格裏亞,從那裏再轉西,在卡格裏躍到弗萊米尼安大道。從卡格裏再作十四英里遠的行軍,就到達了阿德恩生碉堡,它監視著越過阿彭尼斯山脈的隘路,從這裏向南即為一平谷地塔吉納(Taginae)。
  當他聽說托提拉已經迎面來到,納爾塞斯就開始宿營,準備會戰。托提拉本來在羅馬附近,當他聽說納爾塞斯已經到達拉文那的消息後,馬上召回特亞斯,並率領他的全軍越過了圖斯卡尼,並在塔吉納村中建立他的營地,在敵人南面相距約十三英里在那裏或是半路上,他接見了納爾塞斯派來的使節。
  這個使節告訴他說前途已經毫無希望,勸他立即投降,不過又說如果他決心作戰,便請他選定一個日期。他回答納爾塞斯說,八天以後,我們決一雌雄好了。納爾塞斯認為這是一個詭計,決定第二天就出戰。他的判斷並不錯,因為第二天上午,托提拉已經前進到距離他的戰線只有兩箭射程那麼遠了。
  兩軍在一個狹窄的平原上彼此相對,這個平原夾在希吉亞與塔地羅之間,在阿彭尼斯山中,東面為該山脈主峰的山麓,西面為一列丘陵即古比奧山地。在羅馬軍戰線左翼的前面,有一個獨立的小山,它可以控制一條通到羅馬軍後方的山路。納爾塞斯認識到這個小山的戰術重要性,在會戰前夜派了50名弓弩手去將它佔領了,第二天上午雖然一再受到哥特騎兵攻擊,但卻始終堅守不退。
  在會戰中,雙方都排列自己的陣線。托提拉還是依照哥德人的慣例,把騎兵列在前面,而把所有的步兵列在第二線,他的想法是要在一個衝鋒之下,就擊破敵軍的中央部分以贏得這次會戰。依照記載,說他命令全軍只准使用長矛,不准使用弓弩或其他的兵器。如果真是如此,那麼他希望他的步兵幹什麼呢?這一點似乎頗為費解。
  為了應付這種正面攻擊,納爾塞斯採取了一個新奇的戰鬥序列。哥德人素來看不起拜占廷的步兵,認為他們經不起騎兵的衝擊。納爾塞斯正好充分利用了哥特人的這種自信心理。他把一支頗大的徒步騎兵,即下馬的騎兵,擺在自己戰鬥隊形的中央部位。這支騎兵使用的是長槍,因此,哥德人看見他們,就好像是一大群使用長矛的步兵。
  納爾塞斯命令八千名倫巴第人、西里西亞人和其他雜牌部隊都下馬,中央正當著弗拉米尼安大道,擺成一個堅強的方陣。在它兩翼,各用四千名羅馬徒步弓弩手做為掩護。這兩個側翼向前傾斜,如果敵軍衝入中央位置,就不僅會撲個空,並且兩面會受到弓弩手的包圍,暴露在箭雨之下。
  納爾塞斯和約翰(日爾曼拉斯的女婿)指揮左翼,而法利裏安和另一位約翰則指揮右翼。為了保護他的弓弩手,納爾塞斯又把羅馬的騎兵排列在他們的後面,每翼五百人。在左翼的小山之外,他又放置了精選的一千名騎兵,命令他們一等敵人步兵開始行動就立即衝到他們後方予以夾擊。大約正午時候,當那兩個千騎兵到達之後,托提拉就命令全體用膳而自己也脫下盔甲,穿上一件普通士兵的衣服。他這樣做是想引誘敵人也解散行列吃飯,可以向他們發動奇襲。不過他失望了,因為納爾塞斯早已下了嚴勵的命令,不准任何人離開陣地、坐臥或吃飯。不過他並非不准他們吃一點東西,所有人都只能站在原地進食,不准放下兵器而已。
  中午用膳之後不久,哥德騎兵遂展開了會戰的序幕,一直打到夜幕低垂時為止。哥德人果然認為中央是一些不可靠的步兵,所以出動騎兵向他們突擊。在他們開始衝擊的時候,由於遭受兩翼弓箭的射擊,遭到了嚴重的傷亡,而後,在正面又為堅定不移的徒步槍騎兵所阻,而兩側的騎兵又被弓箭射翻。
  立即有數以百計的哥德人落馬,這些逸馬四處飛跑,在他們的行列中造成了更大的混亂。似乎只有第一次衝鋒是有組織的,以後就是零星集合起來兵力各自為戰。因為記載上始終沒有說哥特騎兵退到步兵的後方重新組織兵力。快到黃昏時候,羅馬人才開始進攻,這時哥德騎兵已無抵抗餘力,立即向後退走。哥德騎兵並非想退到步兵的後面喘息一下再戰,而是想逃走。
  這時哥德步兵卻不展寬他們的間隔來收容騎兵,也不站穩腳跟援助騎兵,卻在騎兵的前面搶先跑了。混亂之中,他們更是互相殘殺,這是夜戰中常見的事情。這是槍矛和弓弩聯合使用的第一次戰鬥,已經獲得完全的成功。
  在會戰中殺死了6000名東哥德兵,所有被俘者也一律被屠殺,包括許多過去的羅馬逃兵,連同托提拉本人在內,他是在會戰中受了重傷,被捉到卡普萊村中,就死在那裏。會戰勝利之後,納爾塞斯首先斥資遣散了他的倫巴第部隊。他希望他們趕緊走,因為他們的野蠻簡直使作戰都受到了影響。其次他才開始肅清東哥德人的殘部,他們已經選舉泰阿斯(Teia)為王。當納爾塞斯佔領羅馬之後,就把泰阿斯的殘軍封鎖在薩諾達兩個月之久。
  納爾塞斯在制服哥德人以後,正好騰出了手腳,接著又打敗了法蘭克這個新的對手。蠻族法蘭克人接受了東哥德人最後求救的呼籲,在羅薩和布西林兄弟率領之下,又大舉侵入義大利半島。這一次,法蘭克人的進軍比其以前幾次都要深遠,一直前進到了坎帕尼亞。納爾塞斯看來已接受了第一次進擊的經驗,他指望敵人自己去鑽自己結好的吊頸圈套,因此,在法蘭克步兵還沒有因行軍和疾病而大大消耗削弱以前,他便一直避免戰鬥。
  到了西元553年,當納爾塞斯準備好要在凱西林納姆附近同東哥德人末代國王泰阿斯(Teia)東哥德殘部與法蘭克人聯軍進行會戰時,法蘭克人的兵力大概還有八萬之眾。在這裏,納爾塞斯考慮到法蘭克人的戰術特點,誘使他們落入了陷阱。法蘭克的軍隊主要是由步兵組成。在進攻時,總是使用一個深度很大的縱隊,而且具有很大的重力和衝力。而其步兵所裝備的武器,又都是近戰武器,即長矛、戰斧和劍之類。
  在凱西林納姆會戰中,納爾塞斯把徒步的長矛兵和弓箭手擺在戰鬥隊形的中央。法蘭克人指向中央的突擊,壓迫他們逐步後退。這時,納爾塞斯馬上展開了配置在兩翼的騎兵,發動騎兵向法蘭克人的翼側實行突擊。這樣,迫使法蘭克人立即停止了進攻,並就地展開以抵抗衝擊。但納爾塞斯沒有同他們糾纏,因為他知道,敵人的隊形還是極其牢固的,只有依靠直接的打擊,才有可能把他們摧毀。於是,他把騎兵調到一個適當的位置上,使其能夠用“投斧”去打擊敵人,並使弓箭手能夠進行集中的“射擊”,而又不致於打亂自己方面密集的戰鬥隊形,同時,卻使法蘭克人不能夠進行反擊。
  最後,當法蘭克人無法抵住弓箭的射擊,戰鬥隊形遭到破壞,而且開始很謹慎地向後撤退時,納爾塞斯又馬上利用了這一有利時機,進行了具有決定意義的突擊。這次突擊徹底打散了法蘭克的部隊,幾乎是把他們殺得片甲不留。東哥德人末代國王泰阿斯戰死,東哥德人才全部投降,納爾塞斯允許他們在各要塞搜集他們所埋存的金錢之後就離開意大利,到他們所選擇的任何野蠻王國中去作自由人。蠻族東哥德族消失。並驅逐法蘭克人到阿爾卑斯山以北,從而實現了查士丁尼征服義大利的夢想。當然東羅馬的吸血稅吏也就像一群蝗蟲一樣又飛來了。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拜占庭的“哥德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