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ky3 2010-4-20 10:50
憂鬱是一種警訊
早上聽廣播節目,聽到節目主持人在討論周末大家在做什麼?一個年輕的廣播主持助理說,和高中同學一起聚餐。主持人調侃說:"你們會談人生未來的方向嗎?"
多數同學都還未大學畢業的這位年輕助理說:"我們只是談談最近去哪裡玩?誰剛出國玩回來等等而已。"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大學生活就像"由你玩四年"一般,無憂無慮。但要說沒有煩惱,卻也是有的,諸如人生未來要做什麼?還有什麼地方沒有去探索?什麼地方沒去走訪、瞭解過?年輕是對未來充滿新鮮感,因此對未知的領域值得期待。
但一旦探索完了呢?
對於生活,人們若一旦進入制式化的生活型態,只能朝九晚五般工作,很快就會扼殺了人們探索生命的熱情與動力。久而久之,倦怠、疲乏與憂鬱,就會上門。
憂鬱的形成有很多種醫學解釋,目前愈來愈被人接受的是心靈感冒說。愈來愈多人認為,憂鬱症只是罹患類似感冒的症狀,而且是重度感冒而近於肺炎。人們的心情,理論上是每日高低起伏的,有起有落,非常正常。但萬一心情抑鬱久了,可能會無法恢復正面的振奮狀態。
憂鬱症像肉體罹患感冒一樣,可能是免疫系統失去對病毒的抵抗力,導致全身痠痛、倦怠、無力與疲倦,最終無法抵抗病魔而發起高燒。
正常來說,感冒是不需要開藥方的,只要多喝水、多休息,讓免疫系統恢復生機,即可自體療癒。非要把流感病毒殺光光的想法,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偏差觀念。
拿到憂鬱症的療癒來說,我想,道理應該相去不遠。憂鬱症如果能早期發現,盡早休息,並找回心靈免疫系統的能力,自然可自體療癒,恢復健康機能。萬一憂鬱拖久了,心靈免疫系統失調,那就糟糕了,即使接受心理治療、輔導與藥物控制,都要很久的時日才能走出黑暗。
憂鬱症是很可怕的一種現代病,明明身體很健康,生活狀態也很好,但就是毫無動力,一點都提不起勁來,甚至會想關在家裡、躺在床上,什麼事都不想做!
這種狀態很像一艘擱淺的船,他再也不想駛出港口,而只想停留在一個港灣裡---即使人們大聲呼喊,那只是個脆弱的沙灘,千萬別停在那裡不動,但憂鬱症患者就是無能為力。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憂鬱症是一種自我能量萎縮與枯萎症狀,它像一株植物的根部出了問題,任何人想澆水灌溉或用陽光滋養它,它也欲振乏力。有時,環境的過度汙染,也會造成植物奄奄一息。
人與自然界的生命,是共通的。理論上,有陽光、水與土壤,植物就能健康成長。但一旦失去這些,生命的動力就會消失。但說是消失也不對,它只是躲到土壤下、種子裡,進行冬眠的狀態。
憂鬱症其實很像人類進行冬眠般的自我保護,以免生命繼續被抑鬱所扼殺。
如果想讓自己快速走出冬眠期,那麼深度地思索自我的存在價值,是我認為根治憂鬱症的唯一法門。冬眠太久的人,恐怕已經無法聽得進去我這番話,因為他們已經把耳朵、眼睛與心靈都關閉了。
但你若經常抑鬱不振,且有緣讀到我這篇文章,我會建議您多到陽光下、樹蔭下,靜靜地思索一下人生的意義。只有尋找到你的存在感,你的生命自體療癒機制才會重新啟動。
人跟萬物、環境的能量,其實是互通的。植物的根部是因為與外界能量失去互動與交換的能力,才會奄奄一息。人活在水泥叢林裡,活在制式化的生活狀態裡,久了,能量交換機制會萎縮,並形成冬眠狀態。
要想走出冬眠,就要恢復年輕時探索未知生命的好奇心與動力。
年輕的時候,人們無憂無慮,加上無經濟壓力,因此可自由自在地探索未知的領域。但一旦進入職場,後進入熟齡社會後,繼續無業狀況會面臨社會壓力,而進入職場又不見得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的矛盾下,一種失去自我存在感的憂鬱心情會浮現。
這就是一種警訊,提醒你正面臨生命的寒冬。你在你不喜歡的氣候裡存在,但你卻不知道。或者說,因為外界的人都說這裡好、到某某公司上班好,之後,接受外界輿論觀點的你,就愈來愈沒有勇氣離開對你來說並不舒適的生存狀態。
工作如此、婚姻如此、生活也如此!在不愉快的生存狀態裡久了,人們會自動冬眠,然後變成活化石。
憂鬱並非死亡,活化石也有他們內在的春天。我也認識不少憂鬱症朋友,雖然我很難走入他們內心,但我也不一定會同情他們,因為他們並沒有錯,也沒有比較可憐,何必寄與無謂的同情呢?
憂鬱症患者只是用生命的本能在對抗寒冬,除非有人幫他們把寒冬拿走,不然就是他自己主動搬遷或創造出適合他生存的舒適圈,否則他只能以關閉自我來對抗惡劣環境。
你想幫助憂鬱症朋友嗎?除了鼓勵當事人以外,我覺得集體營造一種社會溫暖的氛圍、正向的氣氛與有機健康的環境---諸如不欺騙、鼓勵創意、提倡自體勞動的生活等等,都有助於社會集體憂鬱症案例的減少。
另外,減少批評人,而多用鼓勵的方式對待同事、下屬與長官、朋友與家人,都能帶動環境的正向能量。
簡單來說,社會的正向力量愈多,負向的生命狀態就會減少。一個人的快樂與不快樂,都在無形中影響我們周圍認識與不認識的朋友。
你今天的一張笑臉,可能已經幫助一個憂鬱的人恢復了健康的心情,你卻不知道。但也有可能你的憤怨,加重了公車司機的無奈,讓他的輕度憂鬱更加嚴重。
我們每天都在影響這個社會。當一個社會的憂鬱症比例日益增高,並成為一個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時,我認為這是一個警訊,提醒我們社會的集體心靈狀態出了大問題,值得大家多關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