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happy 2010-4-19 11:03
專業醫師傳授 健康泡湯趣
每到冬天,泡湯幾乎成為「全民運動」,因為大多數人都認為泡湯對於養顏美容、神經痠痛、皮膚等方面,都有不錯的改善效果;很多人因而迷上泡湯,即使不到天然溫泉池泡湯,也會買一堆溫泉粉、精油回家泡,享受泡湯的樂趣。
榮民總醫院復健部一般復健科主任劉作仁指出,泡溫泉可以減輕疼痛,增進膠原組織的延展性,以增進關節活動度和血液循環、新陳代謝,不過若真要達到療效,還是得配合醫生的診斷和復健,才能發揮真正的效用。尤其有重大疾病者,若毫無限制時間及次數的去泡溫泉,往往容易產生危險。
熱愛泡湯,幾乎已經泡透全島的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許宏志也這麼認為,他說,泡湯主要功效在於「熱」對身體產生的療效;振興醫院物理治療師武而謨則認為,很多人以為泡溫泉只有身體健康的人才可以泡,事實上只要掌握要訣,任何人都可泡;而且泡得好,還可以改善身體狀況呢。
武而謨表示,泡湯水溫只要在攝氏三十六度至三十七度就可以達到療效了,這種溫度任何人都可以接受。他以中風患者為例,在接受水療之後,從此行走自如,不需再倚靠輪椅;他說,水療是一種熱療,患者在水溫攝氏三十六度至三十七度間,進行一些伸展運動,藉由水的浮力達到治療效果。
皮膚科醫師詹育彰也持同樣的看法。他說,泡溫泉水溫不一定要很高,愈高反而愈容易受傷。他強調,適當的溫度反而會促進皮膚新生,最好的溫度是比體溫高五度左右,這個溫度會讓皮膚產生熱蛋白反應,皮膚彈性纖維會出現集中修復的作用;所以只要不泡太熱,皮膚反而愈泡愈年輕,愈有彈性。
為了讓讀者快速掌握正確泡湯的祕訣,本刊特別訪問物理治療師、復健科醫師、皮膚科醫師,從不同的觀點教民眾如何安全、健康泡湯。
療效各不同
「礁溪冷泉護膚還能治胃病」、「烏來溫泉是美人湯」、「紗帽山溫泉治皮膚病」、「關子嶺泥漿泉治關節炎」、「四重溪溫泉治痛風」……,台灣從北到南到處都有溫泉可泡。冬天一到,全台又進入泡湯的熱潮,而且最棒的是,不同的泉質還有不同的養生美容的效果,也因此,許多民眾全島泡透透,希望享盡全台灣各種溫泉的不同療效。
坊間有些業者宣稱,硫磺泉可治婦女病、氣喘、慢性皮膚病及風濕症,而碳酸泉因泡著時會冒出氣泡式的二氧化碳,據稱可以治療神經痛、香港腳、腸胃病及降血壓等作用,至於碳酸氫納泉則號稱可美白、去疤、消炎、治腸胃病及糖尿病等。但喜歡四處泡湯的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許志宏強調,其實溫泉的療效並沒有大家想像的神奇,它的療效主要在於「熱」療效。
許志宏表示,目前並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溫泉確實可治療一些疾病,不過,歐洲很多國家把溫泉當成寶,強調含有鈣、鎂等多種礦物鹽和微量元素,具有抗刺激及鎮定作用,可活化肌膚的防禦機能;他認為,這些說法都言過其實,因為皮膚是很神奇的保護層,除非是經過特殊改良的極微小分子,是不可能穿透皮膚進入體內的,大都是業者自吹自擂而已。
目前醫界公認溫泉最主要的功效,在於溫泉的「熱療」。熱能可解除肌肉痙攣而降低肌肉的痠、痛,而且能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使局部的關節及肌肉等軟組織的延展性增加。目前在復健醫學中常用的熱敷包,就是利用這種原理,設備完善的復健中心還備有熱療池,這也就是泡完溫泉會讓人覺得身心舒暢的原因。
許志宏解釋,泡溫泉時池水的水壓會使腹部內壓增加,心臟血液容量增加三倍之多;平常心臟血容量約有四百西西,泡到及胸的溫泉池水中,心臟內血液可達一千二百至一千三百西西左右;而水的浮力也會讓身體變輕,運動時少了阻抗力,在肌肉放鬆下能改善關節可活動的範圍幅度,讓受傷的肌肉能做到平常無法做到的運動動作。
溫泉除了可緩解肌肉痠痛外,還可消耗熱量。研究發現,在攝氏四十二度的高溫水中,只要泡二十分鐘,就能消耗三百大卡的熱量,比起跑兩小時的慢跑所消耗的熱量還高,經常泡澡就會愈泡愈輕盈。不過,曾親自做實驗的國泰醫院物理組長簡文仁說,頂多只能瘦個零點六公斤,而且是在泡溫泉時,一滴水未沾的情況下;但泡完溫泉後,只要一喝水,體重馬上回復。
不宜泡太久
要藉由溫泉達到熱療的效果,浸泡的時間是一個重要關鍵。一般來說,水溫不超過攝氏四十度,浸泡時間在十五分種以內,最能發揮溫泉的效果。若浸泡超過這個時間,每隔三分鐘便起身沖洗冷水,最好做做伸展操約五到十分鐘左右,再到池裡浸泡;或者也可到溫度比較低的池子泡泡,比較安全。
武而謨表示,許多人以為溫泉泡愈久愈有效,或是抱著「撈本」的心態,一泡就是數十分鐘、甚至一小時,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溫泉的水溫多在攝氏四十多度左右,由於高於人體體溫甚多,下水太久肌肉蛋白質會因遇熱產生暫時變性,進而變得僵硬,這也是大多數人在泡溫泉後反而感到肌肉緊繃的原因。
簡文仁也認為,溫泉泡太久,體內新陳代謝物質也易因無法排熱導出而累積,結果造成肌肉痠痛或是骨頭方面的問題;門診中常可見此類病人,經詢問後才發現,原來是溫泉泡太久的關係。他建議,民眾泡溫泉時一定要有所節制,通常泡四到五分鐘左右就要起身休息一下,最長一次也不要超過十分鐘,如此反覆三、四次即可,每一次泡溫泉的總時間以不超過三十分鐘為宜。
非人人適合
泡湯雖好,但也不是人人可行。武而謨表示,有心血管疾病或五十至六十歲的老人,最好不要泡湯,因為一般的溫泉池溫度過高,會讓心臟因為缺血、缺氧而引發中風、心臟疾病。
他解釋,泡湯主要是因為「熱」產生的療效,很多人以為泡湯愈熱愈好,這是錯誤的觀念。溫度只要介於攝氏三十六度至三十七度就可以達到療效,他解釋,泡溫泉時,全身周邊的血管會擴張,所有的血流都堆在皮膚表皮,大腦、心臟則是處於缺血狀態,這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相當危險。
他舉例,有些人泡溫泉時會出現頭昏、呼吸喘不過來,表示你的神經系統在提出警告了,最好馬上起身,不要再繼續泡下去,以免發生危險。至於坊間流行的各種水療,是從物理、化學及環境等三方面發揮作用,研究出近二十種療程,藉助溫泉的溫熱及浸泡效果,加上水柱沖擊的壓力,以及水本身的浮力,來達到療效,在歐美已行之有年。
然而這些水療法,都需經過醫師及專業顧問師的建議,針對個人體質來進行適度的治療,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武而謨就曾發現因為衝擊的水柱過強,而造成肩膀受傷而腫大的病例,這是水壓不當施力的結果。至於有許多人以高壓水柱沖擊頸部及背部,時間過久,都可能造成不可復原的傷害,而壓力多大、應沖多久、幾次,往往因人而異、差別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