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時報廣場

minipig 2010-4-9 00:02

時報廣場

[size=2][b]時報廣場[/b](Times Square)是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的一塊街區,中心位於西42街與百老匯大道交會處,範圍東西向分別至第六大道與第九大道、南北向分別至西39街與西52街,構成曼哈頓中城商業區的西部。

時報廣場的名稱源自《紐約時報》早期在此設立的總部大樓。因為英文裡「時報」(Times)和「時間」(Time)接近,所以時報廣場常誤譯作「時代廣場」。

[/size][size=2][img=700,300]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3/Times_Square_Panorama.jpg/800px-Times_Square_Panorama.jpg[/img]
[img=700,300]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f/Largeviewtimessquare.jpg[/img]
[/size][b]時報廣場全景照片[/b]


[size=3][b]歷史[/b][/size]
《紐約時報》發行人阿道夫·奧克斯將該報的總部遷到第四十二街,當時稱為Longacre廣場上的一座新建大樓裏。奧克斯成功游說時任市長的小喬治·B·麥克萊倫(George B. McClellan, Jr.)在當地設立地鐵站,並在1904年4月8日將Longacre廣場正式更名為時報廣場。只在三星期後,第四十六街與百老匯交界的一間銀行的外牆,就出現了廣場上第一張廣告。

自1913年起,《紐約時報》不再於時報廣場上的大樓辦公,但其總部仍然在該區內。那座大樓一度被稱為聯合化工大樓,現在稱為時報廣場一座,更成為每年最後一天降球儀式的地點。降球儀式始於1907年1月1日,自此以後時報廣場更成為紐約市慶祝新年時的主要地點。當晚數以十萬計的人群都會聚集觀看由Waterford Crystal 出品的水晶球從高處降到地面,象徵新一年的開始。這取代了之前(從1904年到1906年)市政府以安全為由而取締的大型煙火匯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戰時燈光管制,儀式被暫時簡化為一分鐘靜默,隨即播放教堂鐘聲的錄音。

時報廣場快速發展成為聚集劇院、音樂廳、以及特色酒店的文化集中地。「時報廣場迅速成為了紐約的市集,一個人們聚集、等待、和慶祝大事的地方,無論是棒球世界大賽還是總統選舉的時候。」詹姆斯·特勞布(James Traub)在《魔鬼遊樂場:時報廣場利樂一世紀》(The Devil's Playground: A Century of Pleasure and Profit in Times Square)中寫道。埃爾文·柏林(Irving Berlin)、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查理·卓別林:這些都是1910年代和1920年代跟時報廣場有密切關係的名字。

隨著1930年代大蕭條到臨,廣場氣氛出現轉變。時報廣場充斥著色情表演場所、通宵放映性愛映畫的電影院、以及售賣廉價旅遊紀念品的商店。傳媒人達蒙·魯尼恩(Damon Runyon)所著的故事集《紅男綠女》(Guys and Dolls)反映了這時的轉變。以後的數十年內,時報廣場被很多人視為危險的地帶。時報廣場繼而從1960年代到1990年代成為紐約市危險與敗壞的象徵。有很多題材黑暗而具影響力的電影,如《午夜牛郎》和《計程車司機》等,其中不少情節都在時報廣場取景。而區內的不良電影院放映低級電影,更是等閒的事。

到了1990年代中期,市長朱利安尼(1994年至2002年期間在任)開展淨化該區的工作,包括封閉色情場所、加強治安、以及開設更多適合遊客的觀光點。當地政府曾經發出行政命令,驅逐第四十二街附近林立的色情商店。很多場所因此被迫關閉,或者遷到布魯克林區或皇后區等工業地區,取而代之則是比較高級的商業活動。

[size=3][b]今日的時報廣場[/b][/size]
百老匯上的劇院、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廣告、以及電視式的宣傳版,已經深入成為象徵紐約的標誌,反映曼哈頓強烈的都市特性。時報廣場是市內唯一在規劃法令內,要求業主「必須」懸掛亮眼宣傳版的地區。時報廣場宣傳版的密度,與拉斯維加斯可相比擬。

1992年時報廣場聯盟(Times Square Alliance,前稱「時報廣場改善營商區」,Times Square 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簡稱BID)成立,旨在透過團結當地企業的力量,改善該區的營商與衛生環境。時報廣場現在已經成為遊客熱點的集中地,包括美國廣播公司節目《美國,早安》的直播現場、玩具反斗城和好時巧克力(Hershey's)專賣店,中菜「傅」[1]、海鮮專賣店阿甘蝦餐廳(Bubba Gump Shrimp Company)、與義大利餐廳洋紅(Carmine's)等餐廳,以及數間多院電影院。時報廣場也吸引了一些大規模的財金、出版、和媒體企業在該區設立總部。駐守的大批警察改善了當地的治安。獲得新生的時報廣場無疑更安全更被人接受,然而也有人指該區已經失去原來的光芒,被淨化為一個被「迪士尼化」的廣場。

眾多宣傳版中,其中一個著名的是位於時報廣場四座納斯達克交易所外的納斯達克標誌與股市行情表螢幕。螢幕用了3700萬美元製作,螢幕高達120呎(36.6米),於2000年1月揭幕啟用。光是租用這個位置,就花費納斯達克每年至少200萬美元。在廣告市場內這其實已經算是一個優惠的價格,因為廣告「出現」的次數遠超於其他類型的廣告所能達到的。

2002年,即將離任的市長朱利安尼,在1月1日零時過後,監督接任市長彭博的就職宣誓儀式。這是2001至2002年度新年慶典的一部分。當時有50萬人見證了這個時刻。因為九一一襲擊事件的緣故,當時有多達7000名紐約市警察駐守廣場,是正常新年時警力的兩倍。

[size=3][b]著名地標[/b][/size]
時報廣場是藝術和商業聚集的地方,街道上充斥的許多炫麗的廣告招牌,為了要吸引路人的目光。一些特別的廣告如下:
[list][*]TKTS(百老匯音樂劇賣票亭)[*]可口可樂看板[*]國際牌 Astrovision[*]百威啤酒[*]時報廣場攝影棚[*]One Astor Plaza(MTV紐約攝影棚)[*]麥當勞[*]雪佛蘭鐘(映在電子螢幕上的類比鐘)[*]維珍手機看板[/list]

[size=3][b]公司總部[/b][/size]
以下為在時報廣場設立總部或分部的公司:
[list][*]六面旗[*]康德納斯出版發行(Cond Nast Publications)[*]Diamo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nsultants[*]安永[*]Instinet[*]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摩根史坦利[*]Bain Company[*]MTV Networks[*]紐約時報[*]世達律師事務所(Skadden, Arps, Slate, Meagher Flom)[*]路透社[*]Pillsbury, Winthrop, Shaw, Pittman, LLC[*]伊莉莎白·泰勒[*]維亞康姆(Viacom)[*]EQW Radio Station[/list]

[img=300,400]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9/Times_Square_Four.jpg/450px-Times_Square_Four.jpg[/img]  [img=300,400]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3/Lehman_Brothers_Times_Square_by_David_Shankbone.jpg/450px-Lehman_Brothers_Times_Square_by_David_Shankbone.jpg[/img]
[b](L:知名美國股票交易市場納斯達克的總部 R:雷曼兄弟於時報廣場之總部)[/b]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時報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