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美軍公發C-A-T止血帶

Marts 2013-10-20 23:36

美軍公發C-A-T止血帶

[attach]60647[/attach]
在16世紀的歐洲,一名法國軍醫在前線救治傷兵時,首次利用絲線紮住傷兵的血管進行止血。這種方法比用烙鐵進行止血要有效得多,且可以給大大減輕傷兵的痛苦,此後這種止血方法便被廣泛運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的戰場救護技術已不可與16世紀同日而語。但無論在哪一場戰爭中,為傷兵止血這個環節都是重中之重。只有處理好這個環節後,傷兵才能夠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然而,由於這種繩索打結的止血方式可能會導致肌體因血液不流暢而壞死,因此這種方法曾一度被許多軍醫在20世紀的後半段拋棄,取而代之的運用是一些止血藥劑。但近些年美國軍方調查後發現,伊拉克及阿富汗戰區中的大部分傷兵是被炸傷的,當傷兵的四肢被路邊炸彈炸斷後,若不立即止血,很短時間內傷兵就會因失血過多而死亡,而一些倖存的傷兵卻因在肢體上使用臨時止血帶進行止血後保住了性命,這種原始止血方法似乎再次中獲得了證明……經過研究討論,美軍重新開始強調傳統止血法,以此來降低傷兵死亡率。最終,美國軍方成功推出了C-A-T止血帶,並把它作為單兵急救裝備配發給前線的士兵。

C-A-T(Combat Application Tourniquet的縮寫,是「戰鬥專用止血帶」的意思)止血帶由美國軍方授製權造。這種止血帶的構造簡單,結構緊湊,它僅是由一條1米左右長的高強度尼龍帶、固定帶扣、壓力調節手柄及手柄固定卡扣這幾部分組成。尼龍帶1米左右的長度,完全可以套在大多數傷兵的四肢上面(特殊體型士兵除外……)。壓力調節手柄中間的鏤空部位與一個隱藏於尼龍帶內側的織帶相連接,它可以機械調節需血部位的壓力大小。為保證止血帶不會意外開合,壓力調節手柄的後面配有一個固定卡扣,將手柄卡在這個位置後,止血帶會變得十分牢固。為避免止血帶給傷兵的皮膚帶來二次傷害,止血帶內側有軟物填充,傷兵在使用時皮膚接觸部分會覺得比較舒適。
[attach]60648[/attach]
[attach]60649[/attach]
[attach]60650[/attach]
[attach]60651[/attach]
為了讓傷兵在第一時間內進行止血,這款止血帶操作起來並不複雜。傷兵將固定帶扣套在肢體的準確位置後,旋轉壓力調節手柄,手柄會拉緊與之銜接的織帶,以機械施壓的方法隨意調節創傷部位所需的止血壓力。調節完畢後,將這個調節手柄掛在後端的固定卡扣上,即完成了整套操作流程。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止血帶的整套操作流程來說,僅憑傷兵單手即可進行操作,因此操作起來很方便、很簡單。

[attach]60652[/attach]
最先使用C-A-T止血帶的部隊是阿富汗前線的美國陸軍士兵,此後其他幾個軍種相繼接配發了這款救護裝備。一般來說,士兵會隨身攜帶一個C-A-T止血帶,而醫療兵則會攜帶6個止血帶。C-A-T止血帶共有三個顏色,分別是黑色、橘黃色和藍色。其中藍色版本止血帶是供教學使用的。這種止血帶其實也並不完美,假如不當使用這種止血帶,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肌體因缺血而壞死的危險增加、與止血帶接觸的皮膚會產生皮膚疹等。

平心而論,採用止血帶止血的方法不算先進,只是在多少年後又被美軍重新開始應用而已,C-A-T止血帶隨之誕生。當意外發生時,憑藉個人掌握的救生知識,正確使用C-A-T止血帶,這樣也許就能在緊急關頭挽救生命。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軍公發C-A-T止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