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tave 2013-10-6 00:22
最古老的石墩橋─灞橋
漢文帝的陵墓「霸陵」,位於漢都長安,即今日的西安市東的霸陵縣,縣境內有渭水的一大支流,號稱「關中八川」之一的灞水。而橫跨灞水之上的「灞橋」,居聯繫關中與關東地區的重要樞紐位置。古代時,灞橋是由長安通往潼關、蒲津關、藍田關的交通要道,也是從中原進入古都長安的必經之路。根據史料記載,灞橋是中國最古老的石柱墩橋。古代建築灞橋的位置,在今灞橋鎮西北方5公里處的上橋梓口村以西的地方。距今已有1422年歷史的灞橋,在歷史上演繹過秦末農民戰爭、楚漢相爭、安史之亂、西安事變等許多的故事,是歷史上最古老的一座橋樑。
2004年10月,秦嶺山區的一場暴雨,使得發源於秦嶺的灞河河水暴漲,數日的大水將灞河河床沖刷出一個數米深的河槽。由於一場大水,把沉沒於泥沙的1400年前的隋代灞橋遺址,洗去蒙在身上的千年泥沙,展現在世人面前,巋然屹立在奔騰的河水裡。該遺址是中國迄今發現時代最早、規模最大、跨度最長的聯拱石拱橋。
古代時期的灞橋,堪稱是中國古代木、石樑橋的光輝典範,歷史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稱霸西方的秦穆公曾攻滅十二國,為顯示其創立霸業之功而改「滋水」為「灞水」。因經常出兵作戰之須,而在灞水上建橋,這便是早期的灞橋。西漢建都於長安時,灞橋位在長安城東10餘公里處,地位尤為顯要。
西漢時期所建的灞橋以石為梁,後來改為木樑建構,此後屢毀屢建。王莽地皇三年(西元22年),灞橋水災,王莽認為不是吉兆,便將橋名改為「長存橋」, 後又恢復「灞橋」的稱謂。
隋文帝開皇三年(西元583年7月),重修灞橋,又改以用石樑為建築結構。因其建築位置位在原灞橋址以南,故稱為「南橋」。此後約500年間,灞橋的聲名日漸興隆,由於橋附近遍植翠柳,遂有「灞柳風雪」的美稱,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
到了宋朝時,在此處設立了灞橋鎮。此後,灞橋的位置幾乎沒有大的移動,歷經數代整修,該橋算是保存了下來,而古木橋卻漸已荒廢。
在明、清期間曾先後幾次廢毀,到清乾隆四十六年(西元1781年),陝西巡撫畢沅重建橋,但橋已非過去規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西元1834年)當時巡撫才按舊制又加以建造。
現在的灞橋是清道光十三年重建。橋長386米,寬7米,橋有64孔,各孔跨度4至7米左右。兩旁設有石欄,橋柱有408個。1957年,又改建古灞橋,經鑒定認為原橋墩完好。改建後的灞橋,總長389米,當年「灞橋柳色」和「灞橋風雪」的古景又再現人間。
經大水沖刷發現,河中有9座袒露、兩座半露,共11座石拱橋墩。從露出的橋墩可見,是以大石條逐層砌築而成,造型為南北兩端鑿刻成尖角狀的舟形橋墩,目的為迎抵洶湧的水流衝擊,使其分水劈波、減緩衝勢之作用。如此一座約等於現今兩層樓高的橋墩,橫跨在波濤洶湧、闊約百米的河面之上,其氣勢奪人,雄偉壯碩,可以想見當年灞橋的壯觀景色。
每個石橋墩均由青石襯底,11個橋墩呈一字形排列,青石之間用鑄鐵鉚釘連結,橋墩上端配有昂首巨龜的造型雕刻,蛟龍飛舞的圖騰石雕圖樣。在橋墩遺址東北方,發現了兩座石拱橋墩以及近百根木樁,在橋東端還發現了雕刻精美約50公分長的石龍頭,線條粗獷流暢,造型栩栩如生。
在殘存的橋墩之下,舖砌有一層寬達17米的石板基礎,其下佈滿深打入地下河床底豎立的木樁,上端舖設方木,方木之上再覆以石板。這些木樁、方木和石板的基礎結構極富科學性且嚴密,至今還完好無損,尤令人驚奇。
橋墩上刻有 「耀州」二字的篆書體字形,證明隋代在修建灞橋時,所用的石材是西安以北約100公里的耀州(現在銅川市耀州區)的石料。
在發現古代灞橋之前,學術界公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石拱橋是河北趙縣的趙州橋(中國著名古橋之一)。而隋唐灞橋是多孔石拱橋,按其結構設計科學,施工技術巧妙,從考證看來,隋唐灞橋應該比趙州橋還要早20多年。
根據《舊唐書》中記載: 「凡天下造舟之梁四(河則蒲津、大陽、河陽,洛則孝義也),石柱之梁四(洛則天津、永濟、中橋,灞則灞橋),木柱之梁三(皆渭川,便橋、中渭橋、東渭橋也)。巨梁十有一,皆國工修之,其餘皆所管州縣隨時營茸。」從中可看出,當時全國修築有11座巨大型的橋樑,分為三種建材,分別為浮舟橋樑、石柱橋樑和木柱橋樑等三類。隋唐灞橋大型橋是屬於國家級工程主持修建,而趙州橋僅為州縣負責修建地方工程。
據說秦漢時,灞河兩岸築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始於漢朝的「灞橋折柳贈別」,就是源自長安的灞柳。漢人送客至此橋,並折下橋頭柳枝相贈。到唐朝時,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好友東去,多在這裡分手。
加上隋、唐時期,文人雅士興詩作賦,描繪灞橋折柳贈別那種離別愁緒和深情厚誼。隋朝的《送別》詩寫道:「楊柳青青著地重,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一直以來,灞橋被人們改稱為「情盡橋」、「斷腸橋」、"銷魂橋"之名流傳著。為文人騷客所樂道的「灞橋風雪」從此成了西安的勝景之一。「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句就是其真實寫照。
一座古橋的出現,引起人們諸多的反思,隋唐灞橋充分展現了古人們高超的建築技藝,更同時具有建築、橋樑、工程、地質、水務、考古及文物保護等多種歷史價值。歷經了風雨的滄桑,徒留有殘墩作證,向人們無言地敘說一段久遠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