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ao 2010-3-30 00:07
伊麗莎白·鮑斯-萊昂
[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8/ElizabethBowes-Lyon.jpg[/img]
伊莉莎白·安吉拉·瑪格麗特·鮑斯-萊昂(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1900年8月4日-2002年3月30日),英王喬治六世的夫人,1936至1952年間的英國王后,稱伊莉莎白王后(Queen Elizabeth)。她也是現任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母親。自1952年起,她的官方頭銜是伊莉莎白王后,王母太后(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中文通譯為「伊莉莎白王太后」。
伊麗莎白是最後一位愛爾蘭王后以及印度皇后。伊麗莎白最為人所週知的是她在二次大戰所扮演的正義角色,希特拉甚至形容她是「歐洲最危險的女人」。在她接下來的歲月中,在其他王室成員都不受公眾認同時,她一直是英國王室中最受歡迎的成員。
早年
伊麗莎白·鮑斯-萊昂是Glamis勳爵克萊特·喬治·鮑斯-萊昂(其後繼任為第14任Strathmore and Kinghorne伯爵)與Nina Cecilia Cavendish-Bentinck的第四位女兒,在家裡十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九。據說她出生在父母於倫敦的房子,然而她實際的出生地點目前仍不明確。當時她的出生戶口是登記在靠近Strathmores' country house St. Paul's Walden Bury的赫特福郡Hitchin。這個較不尋常的戶口資料也帶來了許多關於伊莉莎白身世的訛傳,包括她其實是Lord Strathmore與女傭的私生女,因此她的實際生日與戶口上登記的日期差了六個禮拜. 其他人則指出伊莉莎白與前一個小孩差了六歲, 且在外型上與她的父母或是兄弟姊妹都沒有相似之處。一本1960年代的都會傳說甚至報道她被伯爵和伯爵夫人所收養,而且實際上她是一位在愛爾蘭Waterford的女人所生的雙胞胎中其中一位。這個訛傳也指出伊莉莎白的實際年紀比其宣稱的年紀大上約莫兩歲. 上述的謠言後來就被證實有誤. 可能是由於Bowes-Lyon family and the Waterford area以前的家族關係造成這個謠言. 請參閱Royalty and urban legends。
伊莉莎白大部分的幼年時光都在St. Paul's Walden Bury和蘇格蘭安格斯Glamis Castle中度過。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伊莉莎白14歲時爆發,她服務於Black Watch的哥哥Fergus在1915年Loos之戰的行動中在法國被殺,另一個兄弟Michael則在1917年5月的一個行動中失去聯繫。而她在大戰中受傷被俘虜並被囚禁在戰俘營區直到戰爭戰結束. 伊莉莎白在改建成傷兵療養院工作,在幫一位士兵代筆時寫到"Hung, drawn and quartered: hung in diamonds, drawn by the best carriages, and quartered in the finest palaces in the land"。
亞爾伯特王子
1921年當喬治五世的次子,亞伯特王子,被介紹與伊莉莎白見面時,伊莉莎白拒絕了他,並說「我怕,我怕我以後再也不能自由地想事情、說話跟行動了」。當亞伯特王子認真地認為非伊莉莎白不娶時,王子的母親,瑪莉皇后看了這位偷走他兒子的心的女人後,就把亞伯特王子的情敵,the Earl of Moray,派遣到海外,清除了王子愛情路上的障礙。
他們於1923年4月26日在西敏寺大教堂結婚,伊莉莎白把她的花束留在她要去教堂路上的無名戰士墓(Tomb of the Unknown Warrior)這是每一個皇家新娘必做的儀式,然而她選擇了在她從聖餐桌回來時做這件事,而不是去的時候做。她的頭銜是約克公爵夫人殿下,他們的蜜月在Polesden Lacey的蘇里中一個園邸度過,而後再到蘇格蘭。
在1926年,夫婦兩人慶祝第一個孩子的誕生,伊莉莎白,就是後來的,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另一個女兒,瑪嘉烈·蘿絲則四年後出生。
愛德華八世的登基與讓位;喬治六世的登基
[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a/Royaltrain-hopebc.jpg[/img]
1936年1月20日國王喬治五世駕崩,繼承權轉移到亞伯特的兄弟,威爾斯王子愛德華,而後繼承成為愛德華八世.。喬治五世與瑪莉王后之前就將王位保留給他們的大兒子,喬治五世曾表示亞伯特以及伊莉莎白公主將不可能繼承。
若要遵照父母的期望,愛德華要求迎娶美國寡婦華里絲·辛普森遭遇到法律上的難題。雖然,愛德華可以合法地與辛普森結婚並保有國王的權位,然而他最小的妹妹則勸他,人民將不會接受這位女士成為他們的王后,而且可確定的是,如果他要求這個婚姻,他們將被要求辭職。因此,愛德華放棄王位,取而代之的是從不想成為國王,也很少接受過相關訓練的亞伯特(與他父母原先的期望不同)。亞伯特成為國王之後,選擇了喬治六世的名號,他與伊莉莎白於1937年5月12日加冕為大不列顛王國與北愛爾蘭的喬治六世國王與皇后,以及印度自治區的統治者(直到1947年)。伊莉莎白的王冠鑲有名叫科依諾爾 的鑽石,這頂王冠大部分是以瑪莉皇后的王冠為設計藍本,瑪莉皇后的王冠之前因「要作為新王后王冠的設計樣本」的理由被收回Garrard's[1]。王冠的頂部鑲飾彎帶是可以拆卸的,在王太后於1953年參加女兒的加冕大典就是戴着沒有鑲飾彎帶的王冠出席。
據說亞伯特在聽到愛德華的退位消息時當場流淚,而伊莉莎白從未原諒愛德華以及辛普森女士的這個舉動。當退位的國王(愛德華八世)與其夫人被封為溫莎公爵以及公爵夫人時,伊莉莎白襄贊Bertie's保留大衛夫人頭銜的決定。
1939 加拿大皇家之旅
1939年六月,伊莉莎白和他的丈夫成為第一位訪問加拿大 與美國的在位王后與國王。此次加拿大之旅部分到達的地方相當遠,沿着海岸進行訪問而後再返回,加拿大(and by most of the American public during a brief foray into the United States, excepting certain Irish-American congressman who threatened to boycott their visit)各地的大眾都發起了自發性的歡迎活動,對喬治六世和伊莉莎白是愛德華八世(The handsome and charismatic Edward VIII)替代人的觀念徹底改觀[註]。在這次國王伉儷的正式訪問中,一位一次大戰的退役軍人問道:「妳是蘇格蘭人還是英國人?」,她立刻答道:「我是加拿大人。」這即時回答在加拿大也傳頌不已。後來伊莉莎白曾說「加拿大造就了我們」,也經常再以官方或是私人的行程回訪。
註: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因內閣和各自治領政府不同意他同美國平民辛普森夫人(Wallis Warfield-Simpson)的婚姻,1936年12月11日發表了告別廣播講話,宣布正式退位,成為溫莎公爵。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王與王后成為國家的抗戰精神象徵,即使於轟炸期間,在內閣的建議之下,伊莉莎白公開拒絕離開倫敦,她說:「孩子們不能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她常造訪倫敦中受到德國納粹空軍轟炸的地區,特別是靠近倫敦碼頭的東區。白金漢宮在轟炸的高峰期中也就受到幾次破壞,使得伊莉莎白說:「現在我感覺到好像倫敦碼頭的東區就在我眼前一般。為了安全與家族的問題,國王與王后並不在白金漢宮,而是在距離倫敦中央西邊20哩(約35公里)遠的溫莎堡中過夜(白金漢宮的大部分建築在轟炸中已被破壞殆盡),公主們亦是在溫莎堡度過戰時歲月,而白天則是在白金漢宮。
由於她對全英國人民的信心的影響,希特拉稱她為全歐洲最危險的女人,也說如果邱吉爾是在歐洲中我必須懼怕的人,而她則是我最懼怕的女人。然而,在大戰之前,她與她的丈夫就像大多數的議會與聯合王國一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都認為應該不惜一切成本避免戰爭爆發,且都強力贊同張伯倫與姑息政策。在張伯倫下台之後,國王任命邱吉爾重組政府。
王母太后(1952年-2002年)
寡居中的新角色
在喬治六世死於肺癌不久,伊莉莎白就被冠上「伊莉莎白王后,王母后」的稱號,這個頭銜採用的原因主要是國王的遺孀「伊莉莎白王后」(Queen Elizabeth)的稱號跟她的大女兒,現在的伊莉莎白女王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頭銜過於近似。另一個頭銜「王太后」,則是已被在世的喬治五世遺孀瑪莉王后(Mary of Teck)使用。一般來說,她也被稱為「王母太后」(the Queen Mother)或簡稱為「母太后」(the Queen Mum)。
為了讓自己保持忙碌,她進行位在蘇格蘭的開斯納斯海岸的Castle of Mey修復工作,而後該處成為她最喜歡的家。她後來也對訓練馬匹有濃厚的興趣,終生樂此不疲。然而在得知伊莉莎白曾經舉辦過與亡夫的通靈儀式之後,邱吉爾開始關心伊莉莎白的心理狀況,並極力勸說她停止她的退休計劃。因此,王太后重拾她的公眾事務,而且最後甚至變得跟她以前還是王后時一樣的忙碌。
在戴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結婚之前,王太后一直都是英國王室裡最受歡迎的成員,她迷人且戲劇化的天分也使她與眾不同,她的穿着中上翹的帽子搭配網紗以及呈褶襉狀的衣服等獨特的打扮,成為皇家穿着中的特殊形式。
在這些和藹迷人的魅力背後,所具有的是一個精明幹練且堅毅的意志,她給喬治六世的堅強支持(部分史學家認為,喬治六世性格內向羞澀而且嚴重口吃,是王太后在背後給予他強大支持而挽救了英國王室),在作為溫莎公爵伉儷時的抱負以及她在眾多壓力下的忍受度,都在在顯示出她的幹練與堅毅。她和與她同時代的人一樣,王太后具有「絕不抱怨,絕不推諉」的人生觀,這個態度也幫助他度過許多人生的困難。
王太后喜愛包括克洛德·莫內(Claude Monet)、奧古斯都·約翰(Augustus John)、彼得·卡爾·法貝熱(Peter Carl Fabergé)與其他人所採購的藝術品。而這些瑰寶在王太后身後即被送至皇家收藏院(Royal Collection)。
在她最後的一段日子中,她以長壽而為人所周知,她的生日也成為皇家的慶典,而作為一個受歡迎的人物,王太后也使英國君主政治體系受歡迎的程度能得以維持
趣事
經過氣氛嚴肅的相親後王太后不願意再重蹈覆轍(相親過程在喬治五世嚴厲的要求下完成,王太后算是被強迫與喬治六世結婚的,與其利用威權強迫人去做事情她還更喜歡用客氣而勸誡的口吻)。而報章媒體也常常引用王太后某些坦率且嘲諷甚至發人省思的妙語。有一次在經過一堆拿着石頭丟車子的年輕人群之中,王太后搖下車窗制止時說:「不知道美國的遊客看到這樣的狀況會怎麼想?(Whatever would American tourists think)」。又有一次在晚宴中,她對着一群退伍軍人問道:「不知道除了我以外是不是有其他的人也覺得最近自己變年輕了?」有謠傳說,王太后在一次的午餐中,她勸阻她的女兒(現任英國女王)不要再喝第二杯葡萄酒時說道:「這樣好嗎?親愛的,妳整個下午還要處理國事呢!」
在一次參加慶典聚會的過程中,王太后由同志作家Noël Coward爵士陪同步上站有衛兵的階梯,王太后在注意到Coward的視線在士兵間游移閃爍時不疾不徐地說道;「我要是你我就不會這樣(眼光游移),他們在把衛兵擺上去之前就已經先數過啦。」
她的個人僕役也主要是由同志所擔任,有一次她的酒因為僕人間的爭執遲遲沒有送來時,她向僕人們說道:「當服侍完你們的女王之後,可以為這位以前的王后帶一杯飲料過來嗎?」根據一份2002年10月在觀察家報(The Observer)文章上的記載,1970年代保守黨領袖曾經建議王太后不要僱用同志僕人時,當時她自己說道:「看來以後我們都必須要靠我們自己啦(self-service)」。
百歲年華
王太后的百歲生日慶典以很多種的方式進行,其中包括一個以她百歲生命中重要大事為主題的遊行。即便已經百歲高齡,王太后仍堅持要用站立的方式觀賞完歷時一個小時的遊行,過程中她也甚至拒絕工作人員要請她坐在椅子上以便欣賞遊行的舉動。王太后最後參加的公開儀式是她小女兒瑪嘉烈公主的葬禮。
她的小女兒以及外甥Gerald Lascelles與甥女Prince William of Gloucester都先她而去。她也是喬治五世與瑪麗王后(英國)在世的兒媳的其中一位,另一位是告羅士打公爵夫人。她的兩位姑嫂 瑪莉娜公主,肯特公爵夫人死於1968年,而另一位溫莎公爵夫人則於1986年過世。
逝世
王太后於2002年的3月30日駕崩於溫莎堡的Royal Lodge,現任的女王隨侍在側。她高齡101歲,直到當時她仍保有英國王室最長壽成員的紀錄,這個記錄隨後就被她最後一個在世的姑嫂,告羅士打公爵夫人所取代,其稍後則於2004年10月29日以102歲高齡病逝。
在她停靈於西敏宮的西敏大廳的三天之中,有超過20萬人前來悼念。
在王太后4月9日的葬禮當天,有超過百萬人聚集在西敏寺之外,且23哩長的人群沿着倫敦中央道路的兩旁綿延到她的安息地,她將與他的丈夫以及小女兒一起長眠在溫莎堡的聖喬治教堂。依照她的遺囑,在葬禮之後,她棺木上的花圈將被送到西敏寺的無名戰士墓,一個她在婚禮當天使人印象深刻的儀式。
爭議
儘管是近代最受歡迎的皇室人物,在其生命之中,王太后仍有許多次受到非議。在1939年北美的皇室之旅中,羅斯福夫人批評王太后帶有「王室的自以為是」。一本由Kitty Kelley所著備受爭議的書籍The Royals宣稱王太后在二戰期間被沒有遵守國民所必須遵守的定量配給規定(rationing regulations)。該書又指出王太后也對黑人帶有種族歧視。然而Kelley的這本著作並沒有在英國發行,該書的出版商被迫將該書送交誹謗法令進行審理,其中許多的說明都被刪除(unsourced)。而王太后唯一比較嚴重的失禮行為是發生在1947年南非洲的皇室旅途之中,當時她錯把一位仰慕者當作是攻擊人物,並自車廂內起身以雨傘敲擊那位仰慕者的頭。
王太后的奢華生活也是受到爭議的主要之處,甚至指出王太后在Coutts Bank(Coutts銀行)有數個已經透支數百萬元的帳戶。王太后像賭徒一般熱衷於馬賽活動也是眾所周知,甚至據說在王太后的住所與賭馬商間有一條直接連接的線路,方便王太后下注。王太后的生活習慣也被一部在1980年代的改編詼諧劇Spitting Image中出現,劇中將王太后描繪成一位帶有伯明翰口音且手上永遠帶着馬報的女人,而這些對於王太后詼諧而諷刺的描述其實也很難被認為是對她指責。
爭議文件
部分有關王太后在退位危機以及二戰中扮演角色的文件尚未解禁,這些文件推測可能包含有王太后對於溫莎公爵夫人(愛德華八世的妻子)以及二戰後英國未來的爭議內容。目前自國家檔案館解禁的檔案已被阻止公開,一般認為在這文件中包含有王太后與後姑息政策期間外交秘書(Foreign Secretary)Lord Halifax的來往資料,文件內容據信有王太后打算在納粹佔領英國時仍主張維持君主體制的打算,目前這些文在還保留在皇家檔案館中,預計將在王太后加冕一世紀之後(2037年)將會解禁。
紋章
[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d/Elizabeth_Bowes-Lyon_Arms.svg/545px-Elizabeth_Bowes-Lyon_Arms.svg.png[/img]
頭銜與榮譽
頭銜
尊貴的伊麗莎白·鮑斯-萊昂(1900年8月4日-1904年2月16日)
伊麗莎白·鮑斯·萊昂 夫人(1904年2月16日-1923年4月26日)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1923年4月26日-1927年6月27日)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GBE(1927年6月27日-1931年4月4日)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CI, GBE (1931年4月4日-1936年12月10日)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CI, GBE, RRC(1936年12月10日-12月11日)
王后 陛下(1936年12月11日-1952年2月6日)
伊莉莎白王后 王太后 陛下(1952年2月6日-2002年3月30日)
榮譽
英國(英格蘭)嘉德大騎士勛位團成員; 英國(蘇格蘭)薊花大騎士勛位團成員; 印度皇冠大騎士勛位團成員; 英國皇家維多利亞勛銜; 英國不列顛帝國大騎士勛位團成員; 加拿大勳章; 耶路撒冷聖約翰榮譽騎士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