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梅克爾強勢領導 歐洲鄰國愛恨交織

accope 2013-9-22 09:51

梅克爾強勢領導 歐洲鄰國愛恨交織

「我們不喜歡梅克爾下指導棋」,一名來自西班牙的資深記者,貼切說出許多南歐人的心聲。德國每4年舉行一次的國會大選,即將在這個星期天投票。在歐洲,雖然普遍認同德國大選對歐洲的重要性,少有人懷疑梅克爾難以連任,但同時也有許多人對梅克爾強勢主導的政府瘦身計畫咬牙切齒,存在著愛恨交織的心理。

來自歐洲各國的記者,上週在柏林一場座談會上,分享他們對德國選戰的觀察。《西班牙國家廣播電台》(RNE)記者明奎茲(Aurora Minguez)憤恨不平地表示,「我們南歐人討厭她下指導棋,告訴我們預算該怎麼控制,她實在太吝嗇」,她說,「雖然機率微乎其微,但大家都希望梅克爾的對手社民黨贏」。

歐債危機至今延宕4年,希臘等南歐國家的政府,非外援不足以還債。身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德國強勢要求這些入不敷出的南歐國家「先勒緊褲袋,再談紓困」,政府被迫大砍福利支出,公務員和一般民眾的生活水準都明顯下降,許多年輕人只好外出到大城市和德國等相對富裕的外國找工作。

去年10月,梅克爾訪問雅典,即有上萬名示威者在街頭高舉「帝國主義者不受歡迎」、「梅克爾滾蛋」的標語,發洩對德國的不滿,希臘政府得派7千名警力才能保護她的安全。抗議的電視畫面傳遍世界各地,對南歐和德國的關係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明奎茲說,歐洲是個大家庭,應該同時有多位領袖,而不是只有一人獨裁,「她簡直把自己當皇帝,其它人都是奴隸」。

不過,另一方面,由於歐洲經濟處於戰後最嚴重的信心危機之中,歐盟隨時有四分五裂的可能,恐怕需要強大的德國做中流砥柱,才能應付一波接一波的巨浪。《法國24》(France 24)新聞電視台記者馬耶(Anne Maillet)就說,最近這幾年,法國把德國經驗當教材,絡繹不絕到萊茵河對岸取經,探索德國中小企業成功的秘密,這樣的情況在過去很少見。

據她的觀察,德國窮人明明很多,低薪族問題遲遲無解,「可是,法國人還是ㄧ直在問,德國人為什麼過得比我們還好?」

向來與歐陸關係若即若離的英國,對德國這次大選也特別重視。在海外擁有廣大讀者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乾脆直接押寶梅克爾,推薦德國選民「黏在老媽身邊」(Stick with Mutti),因為「她是全世界最有天賦的民主人士」、「領導德國和歐洲的合適人選」,有機會成為「德國和歐洲迫切需要的偉大領袖」。

Mutti是德文「老媽」的意思;梅克爾本人沒小孩,但給人權威和無微不至的印象,雖然偶爾板著臉,可是總能面面俱到,照顧選民的需要。所以,德國的媒體和民眾,喜歡用Mutti來暱稱她。

然而,《經濟學人》也沒有掩飾英國傳統上對德國的敵意。歐洲版最新一期的封面圖片,將梅克爾擺在希臘神柱上,大笨鐘、艾菲爾鐵塔、比薩斜塔等歐洲各地重要地標,全都傾倒在她的腳下。「一個女人統治他們全部」(One woman to rule them all)的大標題,不免讓人聯想到英國小說《魔戒》裡的名言「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潛台詞是,全歐洲都等著被梅克爾奴役。

不管是討厭還是欣賞,以德國目前的影響力,歐洲未來恐怕還是柏林說了才算數。雖然梅克爾領導的政黨幾乎篤定勝選,由於聯合執政小黨的支持度仍充滿變數,全歐對德國聯邦議會的這次選舉結果還是屏息以待。

荷蘭前經濟部長布林克霍斯特(Laurens Jan Brinkhorst),日前就在倫敦財金智庫OMFIF撰文指出,做為歐洲最重要的國家,德國有能力影響歐盟各成員國的互動方式,並在走向統合的路上扮演主導角色;所以,德國9月22日的大選是「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以來最重要的一次」,結果將「決定歐洲的未來」。
[attach]57318[/attach]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梅克爾強勢領導 歐洲鄰國愛恨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