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ao 2010-3-25 15:54
帕拉丁 戰神
[size=16px]帕拉丁戰神:M109榴彈砲家族
[img]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24/20100324155303c3fed.jpg[/img]
M109A6
M109自行榴彈砲是幾十年來美軍的主要陸地火力支援武器和北約組織砲兵部隊的標準化裝備,它不僅是現代機械化砲兵的先驅,也是二戰後生產數量最多、裝備數量最多、裝備國家最多、服役時間最長的自行火砲。該炮自服役以來,已參加過越南戰爭、中東戰爭、兩伊戰爭和兩次海灣戰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機械化砲兵的標準裝備是M7“牧師”105毫米自行榴彈砲,另外還有少量M37式105毫米自行榴彈砲。戰後,美軍裝甲師的指揮官們覺得有必要裝備更大口徑的155毫米自行火砲作為105毫米火砲的強有力補充,因而在1945年,M41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砲和M40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砲裝備美國陸軍。然而,這兩種火砲並不能讓陸軍滿意。從40年代末期開始,它們就試圖用新一代自行火砲替換這些老式自行火砲。
[img]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24/20100324155303c0490.jpg[/img]
M40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砲
20世紀50年代,美國陸軍又裝備了M52式105毫米和M44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砲。這兩種炮均採用M41輕型坦克底盤,砲塔雖然高,戰斗室空間卻不大。這兩種火砲都有十分明顯的缺點:體積龐大、無法空運;採用頂部敞開式砲塔、無三防能力。這兩種過渡性質明顯的自行火砲在美軍中很快便轉為預備役裝備。
為了貫徹全球部署戰略和打核戰爭的需要,1952年1月,美國國防委員會在華盛頓召開自行火砲會議。從同年8月起,美國陸軍即著手研製新型自行榴彈砲。陸軍要求新砲採用包括旋轉砲塔在內的新穎總體佈局,並使用專用的通用底盤以減輕後勤負擔。 1953年4月,美國陸軍坦克及機械化裝備司令部(OTAC)授權開始發展T195式110毫米和T196式156毫米自行榴彈砲,並很快製造出了木製模型。 1956年陸軍決定T195和T196採用同樣的砲塔和底盤,口徑也改為標準的105毫米和155毫米。 1958年9月和1959年3月分別造出第一輛樣車,同年將汽油發動機改為柴油發動機後樣車被改稱T195E1和T196E1。1961年又分別生產了兩輛T195E1和T196E1的新樣車,並在阿伯丁試驗場通過了約6400公里的行駛測試。 1961年12月,T195E1和T196E1被批准進行有限生產,批量生產從1962年開始。 1963年7月,T195E1和T196E1正式定型為M108式105毫米自行榴彈砲和M10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砲。 M108是一個短命的產品,截至1963年生產線關閉時僅生產了355輛。美國陸軍真正大量裝備並出口的,是本文的主角——M10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砲。
技術優點
1963年6月,M109加入美國陸軍服役,定型後即展開大規模生產,到1969年通用汽車公司就為美軍生產了2111輛,其中陸軍裝備1961輛,海軍陸戰隊裝備150輛;另外還生產1675輛供出口。這些M109和所有的M108均在克利夫蘭坦克廠生產,開始兩年由通用汽車公司麾下的卡迪拉克機動車輛分部製造,第三年由通用汽車公司旗下的克萊斯勒公司生產,隨後交由通用汽車公司阿里遜分部生產直至生產計劃結束。
M109自行榴彈砲是第一種採用鋁合金車體和旋轉砲塔的自行榴彈砲。它採用了與之前自行榴彈砲不同的全新結構,即發動機前置、砲塔可做360°旋轉、車體開尾門。由於這種新佈局對自行榴彈砲來說十分合理,因而成為此後出現的眾多現代自行火砲的設計典範。我國的89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砲、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砲和新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砲也採用了這種佈局。
[img]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24/201003241553036b528.jpg[/img]
M109A6的尾門和助鋤
M109摒棄了過去美軍自行火砲多以現役或二線主戰坦克底盤改造而成的傳統,採用通用汽車公司阿里遜分部研製的動力前置、砲塔戰斗室靠後的專用底盤。該底盤採用5083鋁合金裝甲焊接而成,全長6.19米,寬3.15米,尾部設有一扇向右開啟的大尺寸尾門,尾門兩側的車體下部各有一個折疊式大型駐鋤。駕駛員位於車體左前部,它右邊的動力室內裝有一台功率為約298千瓦的底特律8V-71T水冷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在發動機的驅動下,戰斗全重23.8噸的 M109最大公路行駛速度可達56.3公里/時,最大行程為354公里,可爬60%的坡度,越過1.83米寬的壕溝,克服0.53米高的垂直牆。與發動機配套的是通用汽車公司阿里遜分部研製的擁有4個前進檔/2個倒檔的XTG-411-2A傳動系統。底盤採用扭杆式懸掛系統和單銷式挂膠履帶,每側有7個挂膠負重輪,第1和第7負重輪處配有液壓減震器。
M109擁有1個由5083鋁合金裝甲焊接而成的、內徑2.5米、寬3.15米的大砲塔,砲塔最高處離地3.048米,內有5名乘員(車長、砲長、3名裝填手) 。砲塔兩側各有1扇供乘員出入和補充彈藥的向後打開的長方形艙門,砲塔後部設有專用於補充彈藥的向兩側開啟的雙扇大艙門。 M109一改以往自行火砲採用固定式砲塔的做法,砲塔可360°旋轉,但在射擊時只允許以車身中線做左右各30°的旋轉,且射擊前須先鎖定懸掛系統並放下駐鋤。 M109還擁有浮渡能力,在浮渡前需要用鼓風機在2分鐘內為車體上掛載的9個浮渡氣囊(前部1個、兩側各4個)充氣。如果氣囊在浮渡過程中破損,可以進行自補。
[img]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24/20100324155303e6e60.jpg[/img]
M109的身管真的很短
M109的火力系統採用1門M126式23倍口徑身管榴彈砲,配用M127式砲架,砲口有大型製退器,身管中部有火砲抽氣裝置,身管全裝藥壽命達到 5000發。火砲配有傳統的瞄準鏡,並配有液壓式半自動裝填系統(半自動裝填彈丸,人工裝填裝藥),火砲的高低俯仰和砲塔的旋轉均採用液壓驅動。 M109在車上備有28發155毫米砲彈,包括M107式榴彈、M449式殺傷子母彈(每發砲彈裝60枚M43A1子彈)、M485式照明彈、 M110/M116式發煙彈,另外還可以發射M110/ M121A1化學砲彈和採用W48核彈頭的M454核砲彈。 M109的最大射速為3發/分,在發射榴彈時最大射程為14.6公里。輔助武器為1挺安裝在指揮塔上的M2HB式12.7毫米機槍。
[img]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24/2010032415530310334.jpg[/img]
M109的戰斗室很寬敞,穿著防化服也絲毫不覺得擁擠
由於動力前置且大尺寸砲塔靠後,M109的戰斗室空間十分寬敞,用美國士兵的話說“可以在車內打手球”。這種底盤成本較採用坦克底盤高,但是完全克服了坦克底盤空間相對不足、不方便砲班人員操炮和彈藥儲存空間不足的缺點。 M109在長時間射擊時可以利用尾門從外部供彈,大大提高了持續作戰能力,而且發射後的藥筒可以經尾門直接拋出車外,改善了戰斗室環境。
[img]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24/20100324155303323da.jpg[/img]
奧地利士兵正在通過尾門為M109A1B補彈
M109的底盤在設計之初就決定採用5083鋁合金裝甲,減輕了火砲的重量,有利於滿足美軍方便海外部署和可以空運的要求。 M-109在拆除部分設備後甚至可以由C-130運輸機運輸。採用鋁合金裝甲也成為了美軍以後裝甲戰斗車輛的傳統,包括M113裝甲輸送車、“布雷德利” 步兵/騎兵戰車、M270自行火箭炮等均採用5083及其類似的鋁合金裝甲。這種裝甲除了比鋼裝甲減輕了重量外,由於鋁的密度較小,在相同重量下較鋼裝甲厚度更大,從而增強了防護能力。
家族成員
由於M109採用M126式23倍口徑身管,在越南戰爭中美國陸軍深刻感到有必要提高其射程,使之能夠和越軍遠程蘇式火砲相抗衡。 1967年5月,美國陸軍開始著手對M109進行增加射程的改進。他們採用的手段是改用M185式39倍口徑身管,同時對火砲的高低機、方向機以及底盤的懸掛裝置(強化了前兩個負重輪的扭杆)進行改進。改進後的火砲戰斗全重24070公斤,在使用M118式8號發射藥裝藥時,最大射程增加到18.1公里。 1970年8月,新炮被正式定型為M109A1。從1973年至1981年4月,美軍已裝備的M109在部隊維修廠全部被改進到M109A1的標準,首輛改進於1973年5月完成。
1974年,M109自行榴彈砲的生產被轉到鮑恩-麥克勞林-約克公司(BMY)。該公司按照“中期壽命產品改進計劃”對M109進行了27項旨在提高可靠性、實用性和可維護性的改進,簡稱RAM。主要的改進措施包括:採用與M185式身管相配合的M178式砲架,重新設計輸彈機、砲塔和車體艙門的碰鎖,簡化液壓系統,改進反後坐裝置和發動機運轉報警裝置。改進後的M109為砲塔增加了裙撐,對砲塔尾艙進行重新設計,攜彈量從28發增加到36發,戰斗全重增加到24948公斤。 1975年11月,這種改進後的火砲被命名為M109A2,從1980年初開始交付美軍。在生產全新的M109A2的同時,從1979年10月開始,美軍在部隊維修廠對已裝備的M109A1按照M109A2的標准進行現代化改裝,於1984年4月全部完成,改裝後的火砲被稱為M109A3。在這之前的 1983年,M109A2和M109A3還換裝了AN/PRC-68無線電台。
BMY公司在生產M109A2的同時,為滿足出口的需要,重新啟動了M109A1的生產。這種強化了車體的火砲被稱為M109A1B,以示和國內使用的 M109A1的區別。生產從1979年開始,直到1993年結束,共生產了2741輛。 M109A1B可以利用M109A1“中期壽命產品改進計劃”套件和M178砲架升級到M109A2的標準,這時它被稱為M109A3B。
為了進一步提高M109系列自行榴彈砲的射程和威力,美軍從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研製了一系列新彈種:1971年定型了射程達24公里的M549式火箭增程彈(M109短身管發射時射程為20公里),1973年定型了M483式殺傷破甲子母彈(每發砲彈裝64枚M42式子彈和32枚M46子彈),1976年定型了M692/M731式反步兵布雷彈(前者裝36枚M67式殺傷地雷,配長時間自毀機構,後者裝36枚M72式殺傷地雷,配短時間自毀機構),1978年定型了M718/M741式反坦克布雷彈(前者裝9枚M73式反坦克地雷,配短時間自毀機構,後者裝9枚M70式反坦克地雷,配長時間自毀機構),1980年3月開始投產M712式“銅斑蛇”激光制導砲彈(每輛M109A2 /A3可攜帶2發),1983年定型了M825子母黃磷發煙彈,1987年定型了射程達28.4公里的M864底部排氣雙用途子母彈(DOICM)。另外,為了替代老式化學砲彈和核砲彈,美軍還研製了M687二元化學砲彈和採用W82核彈頭的M785核砲彈。
[img]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24/2010032415530479bab.jpg[/img]
高速行駛的M992A2供彈車
M109早期採用由M113裝甲輸送車改進而成的M548式運貨車供彈,為了提高持續供彈能力,美軍從1979年開始在M109自行榴彈砲底盤的基礎上發展M992專用供彈車(FAASV)。在M992供彈車以前的彈藥補給車就是一般的軍用卡車,在為火砲補給彈丸和裝藥時都需要士兵徒手搬運,即便是 M548這種專用的運貨車也只是提供了吊臂以減輕人員的體力消耗而已。而M992在發展之初就考慮了不僅要節省人力,而且要滿足為M109自行榴彈砲提供持續火力的需求,盡可能減少因為補給彈藥所造成的火力中斷。 M992供彈車在車內裝有伸縮式彈藥輸送帶,可以直接將彈丸、發射藥和引信從M109的車尾門送入砲塔內火砲的供輸彈系統。 M992上有單獨的輔助動力裝置,可以在不啟動主發動機的情況下完成供彈作業。 M992供彈車可運載93發彈丸、99套發射藥裝藥和104枚引信,在它平均可達8發/分鐘的供彈速度配合下,M109自行榴彈砲可以發揮強大的持續火力。在作戰時M109盡可能先使用M992供彈車上的彈藥,在緊急情況下才使用火砲自帶的彈藥。由於M992採用了和M109一樣的底盤,所以它擁有良好的裝甲防護和機動能力,且利於後勤保養維修,在緊急情況下還可以作為拖車使用。首輛M992於1984年7月交付美軍,總生產數量為664輛,另外還生產了137輛M992出口埃及、沙特阿拉伯、西班牙和泰國。在M992的基礎上美國還發展了為203毫米自行榴彈砲供彈的XM1050供彈車和FDCV射擊指揮控制車。前者未投產,後者生產了119輛,分別出口埃及(72輛)、希臘(41輛)和我台灣(6輛)。專用供彈車這項突破性的設計同樣也為廣大後來者所吸納。
從80年代初期開始,美軍對服役多年的M109自行榴彈砲進行兩項全面的現代化改進計劃:“榴彈砲延壽計劃”(HELP)和“榴彈砲改進計劃” (HIP)。其中,根據HELP計劃在M109A2/A3上安裝了“三防”系統並增加外接電源啟動系統,改進後的原型被稱為M109E4,在1983年交付時定型為M109A4。由於美國陸軍對HIP計劃更感興趣,所以M109A4只裝備了國民警衛隊和預備役部隊。 HIP計劃從1985年開始實施,1990年2月根據HIP計劃研製的M109最新改型被正式定型為M109A6“遊俠”(Paladin)自行榴彈砲,Paladin是神話中的遊俠名字。
[img]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24/20100324155303d620b.jpg[/img]
同方向M109A2和M109A6的對比圖,左為M109A2,右為M109A6
M109A6是M109系列自行榴彈砲中最重要也是最先進的型號,也是美軍第一種可獨立作戰的數字化火砲系統。 M109A6從1991年9月開始投入小批量生產,新生產的164輛火砲從1993年6月開始正式裝備部隊,另外還有近800輛M109A2/A3被改進到M109A6的標準。截至2003年,美國陸軍和國民警衛隊共裝備了957輛M109A6,直到2000財政年度美國國會才允許向國外出口 M109A6。另外,從1995年起,美國國民警衛隊將剩餘的M109A2/A3自行榴彈砲進行改進,採用“改進的武器系統”(RC/MAS)套件,換裝 M284型加長身管和M182A1砲架,改進後的火砲被稱作M109A5。
[size=5]新銳一代[/size]
[img]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24/20100324155303c40fa.jpg[/img]
從這個方向可以看清M109A6遙控身管行軍固定器的構造
M109A6自行榴彈砲是目前美軍重裝師和裝甲部隊的主要支援火力,從外觀上看它和早期的A2/A3型有著明顯區別。它擁有一個大尺寸的新砲塔,在砲塔後部有一個很顯眼的發射藥隔艙,全砲彈藥攜帶量達到39發(37發普通彈和2發“銅斑蛇”)。 M109A6的身管行軍固定器也和以往型號不同,採用底部作了專門強化以承載加長型身管重量的遙控身管行軍固定器。和原來配用的手動身管行軍固定器相比,遙控身管行軍固定器大幅度降低了鎖定和解脫身管固定所需要的時間,只需要15秒就可以完成相關操作。
[img]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24/20100324155303eec29.jpg[/img]
M109A6後向視圖,可以清楚的看見發射藥隔艙
除了外觀的改變外,M109A6在火力、火控和生存力方面都做了重大改進。
在火力方面,最初美軍為HIP計劃考慮過3種新型身管,包括全新的XM282式52倍口徑身管、在M198牽引榴彈砲身管基礎上改進的XM283型39倍口徑身管和在M109A2 /A3自行榴彈砲配用的M185式身管基礎上改進的XM284式39倍口徑身管。最終M109A6採用了定型後被稱為M284式39倍口徑身管和 M182A1砲架。由於M109A6可以使用M203A1高能發射藥,所以在發射榴彈和火箭增程彈時射程分別增加到24公里和30公里。改進的半自動裝填系統可使火砲急促射速達到8發/分或3發/15秒。需要強調的是,M109A6在M109系列中首次擁有了360°全向射擊能力。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 M109A6的威力,美軍在1988年發展了M898 SADARM自鍛破片反裝甲子母彈,該彈從1995年投入生產,並在2003年首次用於對伊戰爭。
[img]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24/201003241553032953a.jpg[/img]
5點鐘方向發射的M109A6,M109A6首次獲得了真正的360度環射能力。
M109A6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改進,是採用了全自動火控系統(AFCS)和定位導航系統。這套系統先後經歷了三次改進,系統擁有三台獨立運算的計算機,分別運行射擊數據處理軟件、戰場數據鏈軟件和故障自診斷軟件,利用MIL-STD 1553數據總線連接。 M109A6的導航系統採用模塊化方位角定向慣性導航(MAPS,後期綜合了全球定位導航系統),通信系統為AN/VRC-89語音和數字信號無線電台(後期裝SINCGARS單頻道地面和空中無線電子系統)。此外,系統還為美軍的C4ISR系統、ABCS系統和C4網絡系統預留了程序接口,可以和其他戰斗車輛實現了戰場信息資源共享。在採用這種先進的火控和定位導航系統後,M109A6可以不依賴測地分隊在行軍中快速定向定位,直接接收上級或前沿偵察單位(如OH58偵察直升機和M981/M7火力支援車)傳達的目標資料,自動解算射擊諸元,然後自動將火砲瞄準目標進行射擊。 M109A6的反應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在60秒之內就可完成從接受射擊命令到開火的一系列動作,並可執行“打了就跑”的戰術;乘員的操作負擔大大降低,全炮僅需4人就可完成操作。
[img]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24/20100324155355966b0.jpg[/img]
M109的射擊控制計算機
為了提高火砲的生存能力,M109A6為發動機加裝了專門的廢氣冷卻系統,可以降低車輛的紅外特徵;在砲塔內部進行重新佈置並採取隔艙化結構,液壓油和發射藥等易燃易爆部件均和乘員隔離;液壓管路配備了一旦破裂可在1秒內切斷液壓油流動的安全裝置;砲塔和車體內部安裝了“凱芙拉”防彈內襯;安裝了集體“三防”系統;配備了“哈龍”全自動滅火裝置。在採取上述措施後,BMY公司宣稱在自主作戰模式下M109A6的生存能力比M109A2/A3提高了 200%,在被命中後的生存能力提高了50%。 2003年3月27日,美軍在伊拉克納傑夫附近與伊軍激烈交戰時,一門M109A6自行榴彈砲發生了內部爆炸,但只有2名士兵受傷,這證明了上述加強生存力的措施有較好的效果。
M109A6在其他方面的改進還包括:為了承受達到28.噸的戰斗全重,採用功率增加到440馬力(約323千瓦)的DDEC 8V71T發動機並強化了懸掛系統;為了滿足大量電子設備的用電需求增裝了650安培的發電機;為改善乘員戰鬥條件配備了微氣候冷卻系統(MCS);為駕駛員配備了AN/VVS-2微光夜視儀。
最初與M109A6配套的彈藥補給車為125輛M992A1,它擁有和M109A6相同功率的發動機,改進了彈藥儲存方式並採用了和M109A6配套的彈藥輸送軌和後門。 1992年4月,美軍又研製了M992A2彈藥補給車,在M991A1補給車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改進後的散熱器、側門保護裝置和主傳動系統快速斷開器,改變了乘員暖氣和液壓罐的位置並提高了輔助動力裝置的RAM標準。為了滿足為每門M109A6配備一輛彈藥補給車的要求,美軍在1996年7月定購了96輛新製造的M992A2,並利用現有M109A2/A3的底盤改造了42輛,早期的M992和M992A1也在1999年3月被升級到M992A2的標準,它們被稱為M992A3。
2003年美軍開始對219門M109A6進行升級,升級後的火砲從2005年起開始交付。這些升級的火砲可以使用全新的模塊化火砲裝藥系統(MACS)和M982“神劍”系列增程砲彈。 MACS用M231低能量藥包和M232高能量藥包取代了原來的袋裝式裝藥。其中1號裝藥為1個M231藥包,射程為3.2~8公里;2號裝藥為2個 M231藥包,射程5.6~20.2公里;3號裝藥為3個M232藥包,射程7.9~ 20.2公里;4號裝藥為4個M232藥包,射程10.4~24.7公里;5號裝藥為5個M232藥包,射程15.8~30.5公里,6號裝藥為6個 M232藥包,射程19 ~37公里。模塊化裝藥方便了勤務處理和運輸,並可提高發射藥的燃燒效率、減小發射後的火藥殘留。
“神劍”是美軍第一種發射後不管的GPS/慣性制導砲彈,每發“神劍”裝有64枚雙用途子彈。 2005年9月在尤馬試驗場的射擊試驗中,“神劍”在15.2公里射程上的命中精度達到令人乍舌的7米。為了與這些新彈藥相匹配,美軍對M992A2彈藥補給車也做了相應改進。
2007年10月8日至10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陸軍協會年度研討會上,BAE公司(由BMY公司和FMC公司聯合組建的聯合防務公司在2005年被 BAE公司兼併)展示了最新的M109A6 -PIM(PIM的含義是遊俠集成管理項目)自行榴彈砲。 M109A6-PIM戰斗全重增加到33000公斤,主要進行了三方面的改進:一是用“布雷德利”戰車上的600馬力(441千瓦)康明斯柴油機和 HMPT-500液力傳動系統取代原發動機和傳動系統,顯著改善戰術機動能力並提高了武器裝備的通用性。二是採用為“未來戰鬥系統”非直瞄火砲(NLOS-C)研製的自動裝彈機,顯著提高了射速。三是用同樣為NLOS-C研製的火砲電力驅動系統取代現有老式液壓驅動系統,提高了火砲的瞄準速度和精度,並改善了安全性。在M109A6-PIM上,自動裝彈機、電驅動系統和空調系統的電力將統一由功率達35千瓦的通用模塊化電源系統(CMPS)提供。
根據BAE公司和美國陸軍簽定的諒解備忘錄,美軍和BAE公司將分別在阿拉巴馬州的安尼斯頓陸軍維修供應基地和賓夕法尼亞州的約克、南卡羅來納州的艾肯以及俄克拉荷馬州的埃爾金兵工廠內將現有的M109A6自行榴彈砲中的600輛進行升級。升級後的M109A6-PIM將從2009年開始交付,預計在美國陸軍重型旅級戰鬥隊中會服役到2050年。到那時,M109的服役期限將達到創紀錄的近90年!
遍布世界
M109系列(含變型車)的總生產量至今已經超過9000輛,共計向約3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5000輛以上。出口的M109經過各國採取不同方式進行改進後形成了幾個獨特的型號:
德國是美國以外M109的第一個用戶,1985年底用美國的升級套件和FH70牽引榴彈砲的39倍口徑身管將586輛M109G升級成 M109A3G,1990年底改裝完畢。 1999年開始這些火砲又被升級到和M109A5類似的M109A3GEA1。以色列裝備的M109全部按照HIP計劃進行了升級,以色列稱其為 “Doher”。意大利在1986年至1992年也用FH70牽引榴彈砲的39倍口徑身管將其裝備的280輛M109全部升級到M109L。瑞士從 1994年開始,為分三批進口的M109換裝了L47型47倍口徑身管,並更新了火控和導航系統,升級後的火砲被稱作M109KAWEST。荷蘭RDM公司同樣為M109換裝了47倍口徑身管,升級後的火砲被荷蘭稱為M109L47。在荷蘭陸軍縮小規模後,RDM公司將多餘的85輛M109升級成 M109L47後賣給了阿聯酋。在使用M109的國家中,埃及與眾不同,除了裝備M109以外,在1995年至2000年期間,利用M109的底盤和 D30榴彈砲改裝了124輛SP122自行榴彈砲。
從M109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M109A6以前型號的改造重點是利用傳統技術循序漸進的對硬件進行提高和完善,從M109A6開始則注重利用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化技術對火砲進行改造,並大力發展精確制導彈藥。美軍理性、務實的裝備發展態度在M109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和PzH2000、AS-90、 G6-52L等“小字輩”相比,M109A6射程不是最遠、射速不是最快、裝甲防護能力不是最強、機動性也不是最高,但是M109A6確是最能滿足美軍需要的。 PzH2000、AS-90、G6-52L雖然在上述幾個方面都要強於M109A6,但是採用52倍口徑身管和厚重裝甲帶來的缺點也十分突出,那就是重量過大、價格昂貴。重量過大就不利於戰略機動,這是強調全球快速部署的美軍不能接受的。 M109A6的其他缺點對於美軍來說不是不可克服的:射程近,有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進行補充,還有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裝甲防護能力相對較弱,在美軍掌握空中優勢和情報優勢的現狀下,絕少會有面臨直接火力威脅的情況發生。價格昂貴對於外貿來說也是一個致命缺陷,很多國家無力購買新式火砲,反倒是不斷升級帶來的成本優勢和方便的後勤支援更能引起國外用戶的注意,這也是M109幾十年來暢銷不衰的主要原因。 2004年至2005年,埃及和巴基斯坦就不約而同地放棄選擇昂貴的新型自行榴彈砲,分別購買了201門和115門經過翻新的M109。選擇最新,還是選擇最適用?美軍最大限度發掘M109這類老舊裝備潛力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