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馬其頓戰爭

Jeffrey 2013-9-11 00:19

馬其頓戰爭

  公元前三至前二世紀,馬其頓與羅馬為爭奪對希臘及其屬地的霸權而進行的三次戰爭。馬其頓三戰皆敗。
  迦太基軍隊於坎尼戰勝羅馬軍之後,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同漢尼拔結盟反對羅馬。馬其頓力圖在伊利裡亞建立統治,自由出入亞得裡亞海,並擴大在小亞細亞的領地。第一次馬其頓戰爭始於公元前215年,終於公元前205年。當時羅馬軍因主力在意大利同漢尼拔交戰,僅派出少量部隊赴巴爾幹作戰。馬其頓軍隊數量上雖佔優勢,但行動卻不果斷;羅馬軍則因兵力不足,故極力支持希臘所屬各地反對馬其頓。公元前205年,雙方締結和約,第一次馬其頓戰爭遂告結束,但馬其頓與羅馬的關係並未緩和。羅馬反而擴大了在希臘的勢力。
  羅馬於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前201)中戰勝迦太基之後,在巴爾幹地區積極推行侵略政策,並指責馬其頓違反條約(與迦太基建立關係,侵犯羅馬的盟國等等)。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始於公元前200年,終於公元前197年。這時,馬其頓的物力已消耗殆盡,國內反皇派日益壯大,對羅馬戰爭已不得人心。腓力五世企圖與羅馬媾和,亦未成功。公元前197年7月在色薩利的基諾斯山附近進行決戰,狄托·昆克蒂烏斯·弗拉米寧指揮的羅馬軍擊敗腓力軍。根據和約條款,馬其頓割讓色薩利、科林斯;整個艦隊(6艘戰艦除外)移交戰勝國,賠款1000塔蘭幣;交還全部戰俘,裁減軍隊(不得超過5000人);未經羅馬許可不得進行戰爭;承認希臘各城邦自治。希臘雖獲「自治」,但實際上卻變成羅馬的附庸。
  腓力五世死(公元前179年)後,其子柏修斯開始準備對羅馬發動新的戰爭。他鎮壓了馬其頓貴族的反抗,鞏固了國家經濟,組成了一支4萬人的軍隊,並同與羅馬敵對的國家建立了關係,其中包括迦太基。羅馬元老院指責柏修斯破壞以往條約。第三次馬其頓戰爭始於公元前171年,終於公元前168年。羅馬軍(3萬人)在希臘登陸。最初,交戰雙方互有勝負。然而,公元前168年6月22日皮德納一戰,羅馬軍統帥盧基烏斯·埃米利烏斯·保羅指揮的各軍團全殲柏修斯軍隊。柏修斯敗逃,爾後被俘。羅馬佔領並洗劫了馬其頓。羅馬元老院廢除馬其頓帝制,把全國劃分為4個直屬羅馬的獨立區。公元前149年,馬其頓爆發反羅馬起義。起義被鎮壓(公元前148年)後,羅馬將馬其頓與伊利裡亞和伊庇魯斯合併為一個行省。
  經濟發達、軍事強大的羅馬國家在馬其頓戰爭中取勝。羅馬軍隊是當時在軍隊體制和軍隊指揮方面較好的軍事組織,其軍事學術和工程學術有很高水平。基諾斯山和皮德納交戰中,羅馬軍的分隊戰術較之馬其頓的方陣戰術,更有優越性。羅馬軍團的分隊隊形,不論在乎坦地,還是在起伏地,均能保障羅馬軍隊戰鬥隊形的高速機動,使正面和翼側突擊與後方攻擊相結合,並能楔入敵軍方陣,將其分割後各個擊破。羅馬軍隊採取三線配置,可增強進攻中的突擊力量。羅馬外交在建立反馬其頓同盟和爭取馬其頓王國內部腓力、柏修斯的反對派方面發揮了高超的藝術,這對戰爭勝負起了重要作用。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馬其頓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