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德國對義大利的遠征

scoper 2013-9-6 00:30

德國對義大利的遠征

  十至十五世紀德國歷代國王和皇帝為征服義大利,獲得帝王稱號和掠奪財富而進行的幾次侵略性遠征。
  從十世紀下半葉起,物產豐富但因封建紛爭而衰落的義大利,成了德國封建主蓄意侵略的目標。鄂圖一世遠征是對義大利遠征的序幕。951~952年,鄂圖一世侵佔北義大利並獲得倫巴第國王尊號。第二次遠征(961~962)時期,鄂圖一世乘羅馬教皇在與封建貴族鬥爭中受到削弱的機會攻佔羅馬,在此受加冕禮,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從此德國歷代國王為得到加冕和維護其統治權,都對義大利進行定期遠征。1075~1122年,在帝國與羅馬教廷為爭奪授職權(任命和批准神職人員的職位和教職的權利)而進行鬥爭的整個時期,對義大利的遠征尤為頻繁。施陶芬(霍亨施陶芬)王朝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1152~1190年在位)對義大利進行的5次遠征,在軍事學術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價值。1174年,巴巴羅薩率領軍隊(8000人)越過阿爾卑斯山,搗毀了蘇薩,並包圍了亞歷山德里亞。結成聯盟的北義大利各城市(倫巴第聯盟)頑強地抗擊了侵略軍。德軍與其基地帕維亞間的聯繫有被聯盟軍隊切斷的威脅。巴巴羅薩於1175年被迫簽訂停戰協定。1176年冬,巴巴羅薩重新開戰,但由於最強大的附庸國薩克森和圖林根的國王拒絕繼續參戰,而未能實施堅決的進攻。與此同時,倫巴第聯盟軍卻積極作戰。1176年萊尼亞諾一戰,聯盟軍重創腓特烈一世的騎士軍。腓特烈一世親率3000~3500名騎士攻擊聯盟軍主力。米蘭騎土在敵優勢兵力的猛攻下潰逃。然使用長矛和盾牌作戰的步兵卻阻住了德國騎士的進攻使它未能突破築壘營地。佈雷西亞騎土乘德國騎士軍混亂之際,在步兵正面攻擊支援下突然對敵實施翼側突擊。此舉決定了戰役的結局。德國皇帝的軍隊被擊潰,巴巴羅薩投降。
  但教皇持騎牆立場,使北義大利各城市未能鞏固既得勝利,倫巴第聯盟很快就瓦解了。德國封建主不但在北義大利站穩了腳跟,而且在亨利六世執政時期(1190~1197年在位)還在南義大利建立了統治。德國霍亨施陶芬王朝皇帝腓特烈二世(1212~1250年在位)將西西里王國變為自己統治的支柱。北義大利諸城重新恢復了倫巴第聯盟,並再次同教皇結盟,因而削弱了封建主在北義大利的權力。施陶芬王朝歷代帝王在與倫巴第聯盟長期戰爭中連遭失敗,王朝被推翻。1265~1268年,南義大利被法國國王路易九世之弟查理‧昂茹侵佔。1254~1273年間,對義大利的遠征暫時停止。1310年,盧森堡王朝亨利七世又開始遠征羅馬,企圖在南義大利確立自己的統治,但未能實現。其繼承人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四世於1327~1329年對羅馬組織了新的遠征,登上帝位,但佔領軍激起了當地居民的強烈不滿,被迫撤出義大利。查理四世兩次(1354~1355、1368~1369)侵入義大利。1401~1402年普法爾茨的魯普雷布特對義大利進行了最後一次遠征。從十五世紀末起,義大利成為法國和哈布斯堡王朝之間進行侵略戰爭的戰場。
  國家的封建割據,使歷次遠征都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和結果。德國封建軍隊作戰通常不配備步兵,而義大利各城市則擁有強大的、有戰鬥力的步兵,其核心是由手工業者編成的義勇軍。步兵是戰鬥隊形的主體,它以密集隊形成功地擊退了德國騎土的衝擊。倫巴第聯盟的騎士騎兵與步兵密切協同,能把進攻和防禦巧妙地結合起來。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國對義大利的遠征